“《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今兒,聊聊一些最近《流浪地球》所引發的風波。

事情大體上是這樣子的:

一部分豆瓣大V在流浪地球放映後給予了一星的低分評價(網傳是收了費後改的一星),緊接著一篇爽文刷爆全網,即左丘失明的《流浪地球:不及格》,之後,眾多的反對派去各大應用商店給豆瓣APP惡意刷差評,報復性地打一星。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後來我回過神來有思考了一下,我要謝謝以上所有參與到這場純粹“吃飽了沒事”的網絡鬥爭中的人。

是的,沒聽錯,我真心實意地謝謝他們,為什麼?我是替中國科幻電影,乃至中國電影事業感謝他們。

你們這一吵吵,無論是把這部電影黑到體無完膚的,還是把這部電影吹上天的,無論怎麼樣,話題性上來了,熱度彷彿做了火箭,票房一路高歌,吳京也馬上要成為僅憑藉兩部電影就成為百億先生的人。

關鍵點來了,資本向來只認流量不認觀點,黑貓白貓,能掙錢的就是好電影,這下子科幻片類型片市場肯定一時間湧進好大一筆熱錢湧進去,勢必助力了科幻類型片市場的發展。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流浪地球》在拍攝時期其實早就步履維艱。

為什麼?

沒人能相信中國能夠拍得好科幻,網傳原本萬達的投資沒能夠談攏,最後萬達拿原本投資《流浪地球》的資金轉投吳秀波主演的《情聖2》,沒想到遇上了黑天鵝(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

資本情願投資《情聖2》這樣的電影,也不願投資小破球。你讓中國的投資方在春節檔去投資一部國產科幻,其中艱難,可想而知。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投資!別走!

而科幻類型片更不比其他,每一個特效,每一幀都可以說是用錢砸出來的。

在《流浪地球》中戲份重要的吳京,實際上是零片酬客串出演,最後劇組資金吃緊,吳京自掏腰包參與了《流浪地球》項目。

據網絡上的說法,吳京的投資額達到6000萬元,算是帶資進組倒貼錢,吳京到底演技如何先表下不談,兩次電影投資真的是押對寶了,絕對是演員裡面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了。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說回那些刷差評,在網絡上進行不友善互動的人,我想對他們說一句話:牛逼的人都在創造,裝逼的人還在比較。

我來妄加揣測一下網絡上那些戾氣很重的評論背後的心理:

第一種可能就是所謂的戰狼PTSD患者,關於什麼是戰狼PTSD: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具體症狀如圖所示: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對於這類人,我想說的是:

喜歡流浪地球的當然要去流浪地球,因為真的很好看,不喜歡吳京的那更要去看流浪地球了,因為吳京最後爆炸了!

我明白他們的心理:厭惡影視娛樂活動與愛國教育捆綁在一起,但這部電影裡面,說實話我並沒有看到任何煽動民粹的做法與舉動。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第二種人,非專業裝專業的影評人,“眾人皆醉我獨醒”派。

此派人士常年橫行於知乎豆瓣,禍害眾多論壇風評,言必蒙太奇,文必新浪潮,時不時拋出來一大堆意義不明的專業詞彙和佶屈聱牙的導演或者藝術流派,乾貨沒有,牛逼一堆。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對他們我想說:

可以站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其結果必然是被人民群眾所拋棄,這種人你要是對他提個什麼反對意見,必然會被回應不過是酸其學識,無其經歷,算不上什麼文人卻犯了“文人相輕”之病。

正好我擱這一邊碼字一邊聽相聲呢,是郭德綱的《你要高雅》:

郭:有人說什麼是高雅,什麼是低俗?說聽交響樂高雅,聽相聲就低俗;聽明星假唱高雅,看網絡原創低俗;看人體藝術高雅,兩口子講黃色笑話低俗;喝咖啡高雅,吃大蒜低俗。

高爾基先生教導我們說:去你奶奶的嘴兒吧。

相聲裡面還提到了所謂的咖啡大蒜論:

起源於深受上海人歡迎的周立波說拒絕和郭德綱同臺,說是地域文化有“大蒜”和“咖啡”之別。

“吃大蒜只管自己吃得香,不管別人聞得臭;喝咖啡是把苦自己吞下,把芳香灑向人間”,以此諷刺郭德綱。

想必這幫子高雅人士是“只許自個兒喝咖啡,不許百姓嚼大蒜”,我當然我所批評的是那幫子虛偽的文藝青年,所謂文藝青年,本來挺美好的一詞彙,就被這幫子傢伙給汙名化了。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我們看的是電影本身,而不是其所代表的的逼格。

當然看過好的電影並且能夠欣賞那些優秀的作品,證明審美水平在那,但千萬別捨本逐末,為了高雅而高雅,不要去參加那些“競相瞧不起人,佔領逼格制高點”的比賽,因為作品的牛逼和你其實沒多少關係。

以我為數不多的人生經驗看,一個人越不瞭解什麼東西越喜歡拿它逞一時口快遮掩自己的無知,越是厲害的人物往往越謙遜。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我一直以來特別喜歡和菜頭一句話:即便今天喝上了勃墾地的酒,也沒必要為當年喝流水線上的可樂而羞愧吧。

第三種人,所謂硬核科幻迷和原著黨。

我高中的時候是很喜歡劉慈欣的,把當時能在書店裡面買到的劉慈欣的作品都看完了。當然也包括《流浪地球》,中篇小說,不算長,感興趣的可以去讀一下,半個小時準讀完了。

首先我得承認,電影和小說的區別真的很大,但我完全可以理解這些改動。

因為看過原著的話你就會知道原著的世界觀是非常宏大的,時間線跨度是非常長的,很難在大熒幕上進行完全展現,所以我對於導演郭帆著重展現逃離木心引力的安排還是很滿意的,而且,上面寫的監製劉慈欣,人劉慈欣都同意了輪得到你來反對麼。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還有一些民科(民間科學家)說設定不合理,地球早爆炸,一點不硬核。

你行你上,說什麼人諾蘭拍《星際穿越》的時候找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過來。其實我們也不差,請了中科院的教授討論了影片中的科學設定的合理性。

所謂科幻,就是科學幻想,在已知的科學條件和技術水平下,對未來進行預測和想象,對大眾來說也能夠起到科普作用。

我二刷的時候帶了個小孩子一起去的,對她來說,知道個“引力彈弓”、“木星大氣絕大多數由氫氣構成”這種簡單的科普,已經是很不錯的事情了,說不定在她心中就埋下了科學的種子,這就足夠了。

如果你一味追求硬核,太多的作品可以供你去探索,我們公眾號就寫過好幾篇科幻佳作。

“《流浪地球》不及格?豆瓣,你才不及格!”

其實說到底,我作為一個科幻迷,加上一個電影愛好者,當然希望科幻電影類型片能夠在中國土壤茁壯成長起來。

如今我們擁有了劉慈欣,韓松等等一批世界級的科幻作家,也有了郭帆導演這樣踏踏實實拍電影,願意去拍科幻片的好導演,我希望大家少一些冷嘲熱諷,多一些鼓勵支持。

二刷的我,當然也看見了很多這部電影的不足之處,但我們更加希望大家去討論的是電影本身,或者是裡面的科學名詞,或者是原著與小說的對比,或者是一些趣味的科普,而不是動不動就拉幫結派,上綱上線,劃清界限,製造對立。

每一部電影,只要有較高的完成度我都是懷揣些許敬畏之心去看的。

因為我不是內容的創造者——從未參與任何影視創作,我只是萬千內容的享受者之一,好好地看看電影,品品生活,對我而言只是生活中比較輕鬆自在的事情,至於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觀點各異,我是管不大著的。

以往的文章都是去介紹電影,這次單獨聊一下我個人的一些看法,難免有所偏見還請各位多擔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