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為什麼喜歡換股——焦慮原理

人的一生總是在追逐確定性,認為只有得到確定性才能使自己感到安全。事實上,確定性是不可能追求得到的。而只有意識到確定性並不存在時,我們才能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安寧。

----------摘自《短線交易大師:工具與策略》

股民為什麼喜歡換股——焦慮原理

對確定性的追求,從某種角度上來看,也可以理解為對完美的追求。這是由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能所決定的。如果我們失去確定性的話,那麼就會陷入一種可怕的恐懼當中。從理智上來講,不確定性是居於“得”與“失”之間的一種狀態,他優於“失去”,但劣於“得到”。有意思的是,從心裡學的角度上講,不確定性比失去更為可怕。我相信大家絕對不認同我的說法,畢竟這不符合邏輯!下面就請我講述幾個真實的故事吧。

如果你趕12點的火車,但路途中卻遇到交通堵塞。對於你來說,能否趕上這班火車是不確定的。這時你會非常的焦慮,甚至會焦急的坐立不安。有意思的是,假如你最終知道火車已經開走了,你反而會定下神來,只是品嚐著後悔。心理學指出,人們往往在事情發生時,反倒不是很在意,而在事情可能發生的階段最為焦慮。

二戰期間有份研究報告曾指出,戰鬥機的駕駛員非常容易焦慮,因為每一次出動都可能被擊落。有些駕駛員甚至想選擇一死,如此就不用擔心會被殺或受傷,他們索性抱著必死的信念去撞山;很多逃亡的罪犯最後選擇投案自首,這並非他們良心發現,而是因為他們實在受不了可能落網的心理恐懼。他們寧願選擇自首來徹底消除可能落網的心理恐懼;我見過一些戀人,在一方因某種原因思考是否應該分手而猶豫不決的時候,另一方因實在受不了可能分手的焦慮不安,而主動選擇放棄這段感情。

做期貨的朋友,可能會有與我同樣的感受。我為了提前知曉第二天可能出現的盈虧,而情不自禁的在晚上關注外盤走勢。其實外盤與國內市場並非100%相關,有時還有可能走出截然相反的走勢,但大多時候卻是同步運行。當每次行情做反,最難受的時候並非第二天確定虧損了幾萬元,而是在前一夜只是知道第二天可能虧損的時候。有的時候這種焦慮真的讓人難以入睡,而通常無論第二天損失多麼慘重,我都能很快地接受並且適應。可能出現的虧損,比確定的大幅虧損更加可怕。

不可思議吧,人通常真的是不符合邏輯的。如果一個交易者不能戰勝自己的心靈,那麼他的行為可能更注重確定性而不是利潤。人的一生總是在追逐確定性,認為只有得到確定性才能使自己感到安全。事實上,確定性是不可能追求得到的。而只有意識到確定性並不存在時,我們才能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安寧。焦慮原理最為主要的一個提示就是,建議交易者放棄對不真實的確定性的追求。

這種“焦慮原理”通常能夠形成一種巨大的恐懼,從而使得交易者可能無法挺過交易系統中付出成本的階段。即使我們的交易系統是採用保守性原則,來設計出合理的資金管理模塊,從而保證賬戶資金的長期安全性。但是我們仍舊不知道成本具體需要付出到什麼時候,或者說還需要虧損多少錢才能熬過“交易的冬天”。這時交易者有可能在焦慮中,放棄未來能夠給自己帶來巨大利潤的交易系統。正是這種也許明天就能夠開始下一次的輝煌,也可能還要繼續虧損一段時間的不確定,使得交易者心力交瘁。我們可以很輕鬆的在歷史走勢中測試系統的有效性,但可惜我們無法測試出心理反應對“按系統操作”可能帶來的影響。當我們作系統測試時,可以問自己是否能夠承受30%的資金回撤幅度,但我們無法設想那一時點上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