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解讀“一帶一路”倡議:符合共同利益,不應盲目唱高調

全國政協辦公廳製作的“委員講堂”第二期3月2日在中國政協網上推出,這次請來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圍繞《共建與共享——關於“一帶一路”和中非經貿合作的思考》開講。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多,如今已經與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與65個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額已超過了5萬億美元。“應該說成果豐碩、符合共同利益。”

樓繼偉反駁一些西方國家指責“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個戰略工具,他表示,這樣的指責沒有依據,從歷史上看,中國沒有政治擴張的霸權野心。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多年前,中國企業已經來到非洲投資,“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楼继伟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共同利益,不应盲目唱高调

樓繼偉 “委員講堂”第二期視頻截圖

他認為,驅動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建廠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是要素成本低。非洲54個國家12億人口,25歲以下的超過50%,每年新增1000萬勞動力。像埃塞俄比亞,勞動密集的非熟練工人的月工資是60美元,相當於國內水平的1/10。

第二是貿易條件更為優越。世貿組織有規定,對最貧窮或最不發達的國家有貿易優惠安排,其他國家從它們那兒進口貨物沒有關稅。比如說從非洲生產的服裝,出口到歐洲、美國等是無關稅的。與之對比,中國生產的服裝出口到歐洲、美國分別要徵12%和16%的關稅。

第三,符合雙方產業合作的需要。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前期刺激政策推動的一些產業需要去產能,一些符合條件的產業,如果送到非洲就是朝陽產業,因為非洲正處於從農業向初級工業化轉移的階段,開展基建正需要鋼材、玻璃、水泥。

“非洲絕大部分屬於最不發達國家,它們還屬於從農業社會向初級製造業轉移(的階段);我們到了產業結構升級的中後期,我們的產業轉移過去是利益必然的選擇,實現了雙贏局面。”樓繼偉說。

“‘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歷史潮流,是對已有的經貿合作的總結和昇華,本質上屬於經濟合作的倡議,與政治無關。”他強調。

樓繼偉也談到了“一帶一路”和中非雙方經貿合作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

從非洲方面看,問題表現在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不足,部分國家的營商環境較差,以及一些基建好高騖遠。

“有的國家盲目追求基建項目,簡單的將高樓大廈、大橋寬路視為發展標誌,對產業發展和民生的關注不夠;有些項目過分超越發展階段,結果可持續性差,導致債務的負擔沉重。中國應該利用多種渠道和方式引導相關國家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他說。

從中國看,兩個突出問題表現在一些地方和企業盲目地唱高調、戴帽子,不按經濟規律辦事,以及一部分項目追求短期利益。

“如同改革開放伊始的中國,非洲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處處生機勃勃。我堅信只要雙方攜手合作,把握‘一帶一路’歷史機遇,落實好北京峰會成果,一定能夠打造出更加緊密的非洲命運共同體,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範。”樓繼偉說。

樓繼偉(1950.12)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財政部部長等職,2016年11月卸任財政部部長一職後出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黨組成員至今。

據悉,“委員講堂”節目由全國政協領導同志提議創設,旨在組織廣大政協委員結合自身實際,全面深入地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闡述對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認識與理解,更好發揮在凝聚共識、協調關係、服務大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此影響和帶動更多政協委員和廣大界別群眾凝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旗幟下,共同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