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越過越窮?答案警醒每個人!

為什麼你越過越窮?答案警醒每個人!

你聽說過,窮也有等級麼?

最近,一張網友們總結的“貧窮等級榜單”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它對“窮等級”的劃分入木三分,真真的讓小編歎為觀止,榜單奉上,快來看看你排第幾?

0級窮:無難度式遊戲人生,不知窮為何物,不會去煩惱那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

一級窮:表面光鮮靚麗背後債務纏身,會在夜晚默默哭泣,但至少還擁有還房貸,車貸的機會。

二級窮:iPhone X出了嗎?!太好了!iPhone 7終於可以降價買了!

三級窮:人均200以上的餐廳絕對不去。

四級窮:網購的東西永遠先加入購物車,默默等打折,然而大多數等來的都是商品已下架。

五級窮:在支付寶,微信零錢,N張銀行卡,轉來轉去湊成一百每個月工資上交花唄。

六級窮:泡麵只買5連包,每天午飯特地拉群召集10人點外賣,只為拿到最大的那一個。

特級窮:乞丐向我抖飯碗的時候,都覺得他在向我炫富。

以上貧窮等級的劃分,似乎有網友惡搞的成分,不過不得不說,很多人真的就是不僅窮還很忙。

導致你這麼窮,有3個直接原因

1、非理性消費

其實仔細想一想,你的收入也不是真的很低,比起那些真正“花不起錢”“不敢花錢”的人,你是他們眼中的“有錢人”。

但為啥你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呢?最根源的原因是:你的消費是非理性的!

知乎網友青青寫過這麼一個“隱形貧窮人口”朋友的消費習慣:

身邊一個大學男性朋友平時消費“很大方”,買東西時各種不含糊。

品牌店新出了一款鞋子,買;

蘋果新發布了一款手機,換;

網紅餐廳、網紅奶茶、網紅旅遊地,去;

……

在旁人眼裡,他看起來非常有錢,但是接觸時間越久,或者說只要拎一下他的錢包,就知道,他消費的可都是隱形金錢,所有的消費來源都是信用卡。

每一張信用卡還款日都不一樣,每個月都得算計著“以卡還卡”。

這種“非理性”的買買買,不窮都天理難容。

2、生活成本高

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條件是“衣食住行”,這些都是每個月的固定支出。

假設在大城市工作的你月收入有一萬塊,房租2000塊,每月伙食費1000塊,水電費交通費醫藥費等1000塊,父母贍養費2000塊,旅遊聚會購物等2000塊,你的月結餘只剩下2000塊。

高成本佔據了你的絕大部分收入,雖然月初領到的工資不低,但到了月底就花得七七八八。

如果放到一個五口之家(一對夫妻+2個老人+1個小孩),每月的生活成本更高!

因為要加上老人的醫療費和小孩的教育費,這兩筆大數目的支出!

3、缺乏理財意識

這一點,真心覺得沒去學理財的人吃了大虧了!

你有沒有發現,支付寶、微信都在推出各種“寶寶”,買的人也越來越多。

因為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錢放在銀行,就是在貶值。放在“寶寶”裡,賺的錢比較多。

而且,越早期投資的人,賺得越多。

如何擺脫越窮越忙的窘境?

1、維持一定的家庭負債

從家庭財務的角度說,窮人與他從事的職業其實沒有關係,而在於兩個指標:

第一,窮人只有職務性收入,甚少財產性收入;

第二,窮人的銀行負債率為零。

對於一位有可持續收入的人來說,無論他從事什麼職業,咬牙維持一定的家庭負債是必須的,如果一個家庭的財產性收入與職務性收入各佔一半時,財務自由的曙光便可能出現;當前者佔到絕大比例後,你就會擺脫對職業的依賴,開始考慮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2、嘗試改變收入結構

收入結構才是決定這個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的關鍵因素。大部分的家庭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是佔絕大部分的比例,約95%的收入都是來自上班所獲得的薪水這個部分。

在不工作時獲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稅等,一般家庭在這個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約只有5%,甚至沒有這樣的收入。

因此要改變收入結構,我們就必須增加“不工作時的收入”。所以我們得想清楚,一個人需要存多少錢才能退休,才能夠抵擋通貨膨脹。聰明的人,要知道利用閒暇時間,幫自己找到一份持續收入。

3、培養自我增值意識

剛踏入職場的新人們都會抱怨,自己在公司得不到重視,收入太低。但你有沒有人想過,年輕反而是最珍貴的資本,因為年輕代表著你擁有遠比他人更多的時間優勢。因此,使用一切可以用的方法提升自己在工作崗位的能力永遠是自我增值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