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各有所長”,但為何沒有一個兒子是龍?

xm8023


中國有一個奇怪的動物,那就是“龍”出現的最早,但是至今誰也沒見過真龍的模樣,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到現在人們依然爭論不休。

龍是中國一種吉祥的動物,古代的皇帝把自己稱為真龍天子,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

我們看到龍的圖片確實威風凜凜,但它是一個“四不像”的動物,何止是四不像?

據史料記載,龍有九種動物的特徵,故稱“九似”:“龍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如圖)

親們發現了沒有,由於龍是至尊的象徵,它和古代極大數字“九”有密切聯繫,比如九龍爭珠,龍袍上繡著九條龍……。

據說龍還生了九個兒子,民間有這樣一句話“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意思是說龍的兒子們長得都不像龍,這是為什麼呢?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最初有龍是先有公龍還是先有的母龍呢?如果先有的公龍,公龍是咋生出來的呢?反之亦然。(很燒腦吧?)

我認為先有的公龍,皇帝號稱真龍天子,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因此我認為先有的公龍,到後來皇后稱為“鳳”,也就是說,母龍其實就是“鳳”。歷史上的皇帝都是男人,女人稱帝是不允許的。

(回到主題)龍的兒子不像龍,原來是公龍很花心,九個兒子的母親長得模樣不同,所生的兒子基因發生了變化,有點串種的意思。我們來看看龍之九子啥模樣?

龍的大兒子——囚牛



傳說公龍在南海遨遊,發現一頭漂亮的母水牛在潛水洗澡,公龍性淫好色,一時沒控制住就“上”了母水牛,然後“珠胎暗結”生下了大兒子,這個兒子是牛頭龍身,是個超級混血兒,名字叫囚牛。

有句話叫做“對牛彈琴”,意思是牛不懂音樂。然而囚牛卻喜愛音樂,精通音律。尤其痴迷嵇康彈奏的《廣陵散》,為了時時刻刻聽到美妙的琴聲,囚牛化身古琴接近嵇康,到後來古典樂器都做成囚牛的形象,其原因就來源於此。



龍的第二個兒子——睚眥(ya zi)

傳說公龍在天上翱翔,發現地上跑了一隻漂亮的母狼,當母狼回家後,公龍也跟進了屋。母狼野性十足,龍很喜歡征服野性難馴的妹妹,於是霸王硬上弓和母狼發生了關係。動物孕期不同,比如貓三、狗四、豬五、羊六、牛七、八馬。狼的孕期卻只有63天,63天后生下了一個兒子,起名“睚呲”。

有句成語叫“睚呲必報”,“睚呲”說的就是龍的二兒子。傳說他生下來一直跟著母親生活,母狼斤斤計較小肚雞腸,教育的兒子也和他一樣,只要有人惹到了睚呲,他早晚要報復,哪怕一點輕微的事也不放過。由此給人們留下了爭強鬥狠的印象,所以到後來許多兵器都用他的頭像作造型。





龍的第三個兒子——狴犴(bi an)

狴犴是龍和白虎交配生下的兒子,常說的“龍虎鬥”和“龍騰虎躍”,意思是說這兩者都是兇猛動物,因此他們的兒子狴犴成了古代衙門和監獄的象徵。





龍的第四個兒子——狻猊(suan ni)

狻猊是公龍和漂亮母獅子交配產下的兒子。狻猊生下來喜歡吞雲吐霧,不是吸大煙,而是吸上供香爐的煙火。所以他的頭像多用於香爐之上。






龍的第五個兒子——饕餮(tao tie)

饕餮是公龍和山羊交配生下的孩子。據說他生下來特別喜歡吃,由於太愛吃了,竟然把自己也吃了。我們常說的饕餮大餐,就是指特別好吃和喜歡吃的東西。因此他的頭像大多出現在烹飪器皿上,饕餮留給人們的印象是隻有頭而沒有身體。





龍的第六個兒子——椒圖

椒圖是龍和鯉魚交配生下的孩子。

龍一直想生個女兒,可是接連生了五個帶把的,他寄希望於第六個孩子,可又是個男孩。龍王於是讓鯉魚老婆從小把六子當女孩養,親們看到圖片了吧,像不像一個女孩?

不但外表像,性格也特別像。只要有風吹草動,椒圖立馬躲進身上揹著的殼子裡,和貝殼差不多。所以他的頭像成了大門上的圖案。意思是由它看大門一定安全。

龍的第七子。——贔屓(bi xi)

贔屓是龍和烏龜交配產下的兒子,據說他生下來力大無比。在大禹治水時,曾幫助老爸龍王興風作浪殘害百姓。後來被大禹收降並幫助大禹治水。水患治理成功後,贔屓立下了大功。

大禹怕他力氣太大到處走動,於是把三山五嶽雕刻成碑,刻上他的豐功偉績,壓在他的身上,這樣一來,他就不能四處亂走了,這就是我們後來見到的王八馱石碑的造型。

龍的第八子——螭吻(chi wen)

它是龍和螭尾(蒼鷹)交配所生的兒子,生下來從小喜歡登高望遠,所以他的頭像多雕刻在屋頂上。


龍的第九子——貔貅(pi xiu)

這是龍唯一的一個長得像他的兒子。也是龍的最小兒子,名字叫貔貅。他的母親是一條母龍。

他的基因很純正,性格也很像龍,他從小喜歡吃金銀財寶,卻從不吐出來。換言之貔貅積攢了很多財富,所以商人都喜歡供奉和佩戴用它雕刻的圖像。




秉燭讀春秋


因為龍性本淫,見誰上誰。

龍是一種脫離了生殖隔離的生物,見狼、見鳥、見獅子,他都要衝上去來一發,甚至連蛤蟆、王八也不放過,真的是做到了絕不挑食,是母的就行。

根據遺傳學,我們知道,孩子不可能只遺傳父母一方的特點,所以龍的兒子們除了遺傳龍的特點,也免不了遺傳狼、鳥、獅子、王八的特點,這樣一來,自然就就有一個純種的龍兒子了。

你看古代皇帝為什麼以龍為象徵,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哪個皇帝不好色哦(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龍生九子,到底生了哪九子呢?

其實所謂龍生九子,並不是說龍只生了九個兒子,你看龍那麼浪,見誰上誰,怎麼可能才生9個哦。只不過,9這個數字,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含義,比如一言九鼎,同時,9也代表很多的意思,所以,9是個虛數,不是實數。

故而,在傳說中,龍生九子有很多種說法,查百科就可以知道:

  1. 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屓、鴟吻
  2. 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
  3. 螭、麒麟、犼、貔貅

這些說法是在明朝確定的,雖不統一,但也有很多共同的,這都是在民間傳說中比較常見的說法,在這裡我就選擇第一種說法來舉例,看看這九子都是跟誰生的,以及他們有什麼興趣愛好。

老大·囚牛——音樂天才

這囚牛啊,作為龍的大兒子,命運真的很悲哀,連親生母親是誰都說不清,有說法是跟原配夫人(母龍)生的兒砸,又有說法是跟犀生的。我比較傾向於第一種了,畢竟是原配,要先生一個再說。

《治世餘聞》雲:囚牛,龍種,性好音樂。

囚牛是個文藝青年,他性情溫順,不愛逞兇鬥狠,一生唯一的愛好就是音樂,最愛做的事是蹲在琴頭上撥弄琴絃。因此,在古代很多琴頭都雕刻著一頭囚牛,即便是現在,一些貴重的胡琴上也雕有囚牛,被稱為“龍頭胡琴”。


老二·睚眥——小心眼

有一天,一頭美貌的母狼(豺狼)在森林裡覓食,不幸遇到了龍,被按在草地上就來了一發,生下了睚眥。

小睚眥剛剛出生,他的龍父親一看這傢伙太醜了,要不殺了吧,多虧了美貌的狼媽媽苦苦哀求,才留了一名,大概也是因為從小缺少父愛的緣故,造成了睚眥小心眼以及愛鬥狠的性格。

睚眥是一個非常小心眼的小夥子,有個成語叫“睚眥必報”,就說哪怕是別人的對他瞪了一下眼這麼小的怨恨,他也必須要報復,戰國時期秦國相國範睢,就是個中翹楚。

同時,睚眥跟他大哥完全相反,他一生最愛做的事就是打架鬥狠,有事沒事就瞪著銅鈴大的龍眼,到處惹是生非,最後在傳說中,他就成了殺戮邪惡的化身。

他的形象經常被雕刻在刀柄或劍柄一類的武器上,據說凡是雕刻了睚眥的武器,就相當於得到了攻擊力加成的buff.


老三·朝風——顏值擔當

朝風的母親是一隻漂亮的大鳥,她有著和母狼同樣的遭遇,那天,她正在天上轉圈圈,突然飛過來一頭龍,二話不說,在空中就來了一發,生下朝風。

在傳統裡,朝風是一個象徵吉祥、威嚴、美觀的神獸,同時,他還具有消除災禍、辟邪安宅的作用。所以你看古代宮殿頂部四角,都會有朝風同學的身影。

他的存在,讓莊重的宮殿多了幾分生動,而他高高在上,伏於險端,更為宮廷增添了神秘氣息。

朝風的性格是好險,不虧是龍的兒砸!

《堅瓠集》:三曰嘲風。性好險。殿角走獸是。

老四·蒲牢——小可憐

那天,龍心煩意亂,於是就來到郊外散散心,有一個不知死活的蛤蟆一個勁兒地叫個不停,龍當時就升起了,一抓把她按到地上,說讓你叫!讓你叫!叫完,蒲牢小朋友就誕生了。

蒲牢繼承了其母的優良美德,也喜歡叫。而且他特別害怕鯨魚,一看到鯨魚他就嚇得幾啦哇啦狂叫。

於是,聰明的人類就把蒲牢盤在鐘上,作為鐘紐,然後把敲鐘的木頭做成鯨魚的形狀,只要鯨魚木頭一撞,蒲牢鍾就狂叫不已,這樣就達到了讓鐘聲響徹雲霄的目的。

簡直反人類有木有!太壞了太壞了!


老五·狻猊——威武的煙鬼

龍是神獸,普天之下的女性動物都是他的,哪怕是百獸之王的獅子。那天,一隻母獅子正在……突然……於是……狻猊誕生了。

狻猊繼承了其母親威武的特點,他的愛好是靜坐,還喜歡抽菸,放在今天就是個宅男。

但正是因為他好靜這個特點,感動了佛祖,於是就讓他附身在佛坐和香爐上,以及到寺廟裡打坐,天天接受煙火,吞雲吐霧,好不快活!

你不是愛吸菸嗎,我佛普度眾生,就讓你去吸個夠啊!

老六·霸下——負重冠軍

霸下就是贔屓(bixi),他的媽媽是一隻母烏龜。他媽媽的遺傳基因非常強大,以至於霸下怎麼看也不像龍,而是像個王八,不一樣的是,霸下有一排鋒利的牙齒,並且,霸下和烏龜背上的甲片數量不一樣,如果要區分霸下和烏龜,就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

霸下喜歡負重,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石碑下面是一隻烏龜馱著,實際上那不是烏龜,而是霸下。傳說霸下為大禹治水立下了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禹就讓把霸下把自己的功績馱在背上,這就是霸下馱碑的典故。

同時,霸下也是長壽的象徵,這個很好理解了,千年王八萬年龜嘛。

老七·狴犴——嚴肅公正

百獸之王到底是獅子還是老虎?這不重要,反正你們都要被龍羞羞羞。龍日獅子生狻猊,日老虎生狴犴。

狴犴同樣繼承了他母親的容貌,長了一顆虎頭,牢獄門上的虎頭就是狴犴同學,除此之外,在衙門的兩側,以及“肅靜、迴避”牌的上端,都有狴犴的雕像,因為狴犴最大的愛好就是打官司。

狴犴好訟,亦曰憲章。——《龍經》

狴犴也有著急公好義的性格,並且還能明辨是非。誰要做了壞事,遇到狴犴同學,那就死定了。因此,狴犴在老百姓心中,就是個青天大老爺的形象,他是老百姓的守護神,他維護著法庭的莊嚴和正氣。

老八·負屓——文人風流

負屓和霸下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母親都是烏龜,畢竟卵生動物,一次下兩個,偉大的母親。

負屓和六哥霸下不一樣的是,霸下繼承了母親的容貌特徵,而負屓則繼承了父親的容貌特徵,霸下長得像烏龜,負屓長得像龍。

他的主要工作也是馱碑,但負屓是個文藝青年,生來熱愛文學,所以普通的石碑他不馱,都讓霸下馱著,他主要負責馱有名家詩文的石碑。

這些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在負屓的盤繞下,真正做到了千古不朽。

老九·鴟吻——闢火神獸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草殼裡蹦的、胎生的、卵生的都被龍上了個遍,他覺得世間索然無味,於是就到海里洗了個澡,在那片大海里,他看到了一條魚……生了個魚兒子,名叫鴟吻。

鴟吻長得像龍,卻沒有尾巴,他喜歡在險要出東張西望,是個吃貨,最愛的食物是火。

所以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正脊各有一頭鴟吻,他用嘴巴含著屋脊,正應了他吃貨的屬性。同時,他這個吞東西的動作,是應了他愛吃火的屬性,所以,鴟吻是避火的象徵。



也可自話


《大戴禮》雲:“黃帝乘龍戾雲,順天地之德”,龍的傳說起源於黃帝時代。龍是中華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祥瑞的象徵,起始於夏王朝。

龍分為天龍、地龍、海龍,天龍即天帝,傳說是黃帝的化身。海龍即四海龍王,並非真正的龍王,只是海域之主而已。龍分很多級別,虺(hui,一種毒蛇)五百年化為蛟,蛟五百年化為龍,即為幼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



傳說龍有九個兒子,但個個像龍又不是龍,卻有非凡不同的本領。九個兒子分別是囚牛、睚眥(ya、zi)、嘲風、蒲牢、狻猊(suan、ni金猊、靈猊)、霸下(贔屓bi、xi)、狴犴(bi、an)、負屓(fu、xi)、螭吻(chi、wen鴟尾、鴟吻)。他們的母親分別是黃龍、豺、猞猁(she、li)、海蛇、獅子、龜、老虎、龍、魚。其中老大和老八最像龍,但不是真龍,他們的母親雖是龍,但和龍帝不是一個級別,不是一族的。所以龍的九個兒子都不是龍。


遠古人們敬畏自然,崇拜神力,創造了這麼一個法力無邊、利萬物的偶像。人們只是在龍身上寄託了美好願望而已。(原創)


15097758733


自古以來都說“龍性最淫”,所以它是見到誰就跟誰生孩子,但奇怪的是這龍也不靠譜,生了九個孩子,只有一個是跟母龍生的,剩下是跟各種動物進行了交配而生的。

·囚牛

唯一一頭跟原配夫人母龍生的兒子。

·睚眥

睚眥的來歷是龍在森林裡面瞎逛的時候,看見了一頭母狼,這龍立馬就來了性慾。於是,就把這頭母狼給上了,然後就生了睚眥。而睚眥也繼承了狼的性格,兇狠好鬥。

·嘲風

龍在天上遨遊的時候,剛好有一隻大鳥從身旁飛過,這龍是見誰待誰,也把大鳥給睡了,然後生出了嘲風。

·蒲牢

睡了森林裡的、天上飛的,現在連田裡的也不放過。某天,龍就把蛤蟆也給睡了,後來蛤蟆生了孩子,叫蒲牢。

·狻猊

龍在想,獅子作為百獸之王,一定威猛無比,也想試試獅子生下來的孩子是怎麼樣的。然後,就上了獅子,再然後就生出了狻猊。

·霸下

雖然王八是卵生動物,但龍來了性慾也無所謂了,就連王八也不放過,接著生出了霸下。而這一次又兩顆龍蛋,還有一個叫負屓。

·狴犴

有一次,它突然想睡老虎了,於是就騙公虎說有人找,然後它就闖進虎窩把母老虎給睡了,後來發生的“龍爭虎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件事,不過反正母老虎懷孕了,生了狴犴。

·負屓

上面說過了,是王八懷了龍種,一次兩個,所以霸下和負屓是“卵生兄弟”。

·鴟吻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田裡走的都折騰過了,而水裡遊的還沒試過。因此,某天龍來到大海,碰到了一條魚,然後......魚也懷孕了,生了鴟吻。

上面說的龍的九子的來歷,所以我們都能明白為什麼這麼多兒子沒有一個像龍的了。

然而,事實上對於龍的九子都是誰,有幾種說法一直沒統一過:

·其一:贔屓、睚眥、嘲風、蒲牢、狻猊、狴犴、負屓、螭吻、囚牛;

·其二:贔屓、睚眥、椒圖、蒲牢、狻猊、螭、狴犴、饕餮、螭吻;

·其三:睚眥、狴犴、霸下、蒲牢、嘲風、鰲魚、饕餮、辟邪、囚牛;

·其他:麒麟、犼、貔貅。

對於嘲風的說法這裡還要解釋下,生嘲風的那隻大鳥後來被安排了名分,叫做鳳凰。而嘲風是龍跟鳳凰所生,鳳凰並不是個體,它是鳳和凰的統稱,古代名畫《鳳求凰》裡就是區分開了鳳凰的性別。

(山海經中所著饕餮原型)

很多人說饕餮也是龍的兒子,但我查了資料後發現饕餮並非龍的兒子,而是狴犴所生。至於饕餮的造型有點像羊,所以我認為是狴犴某天出去玩的時候,發現了草原上有一隻羊,然後..........


摯潷畫畫紅塵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它的意思是說同胞兄弟之間品質、愛好各不相同但卻各有所長。當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九”這個數目字並不特指九個,而是泛指許多,它只不過是一個虛數而已。不過,在有些史料的記載中,的確不多不少地就記載著龍的九個兒子。

老大囚牛:喜好音樂,常蹲在琴頭欣賞彈撥琴絃的樂曲聲,所以琴頭上經常會刻上它的圖像。

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心胸狹隘,其畫像常雕刻與刀劍之上,給兵器平添了幾分威懾的力量;由於其心胸狹隘,愛記仇,所以後來也就有了“睚眥必報”這句成語。

老三嘲風:好險,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就是嘲風。

老四蒲牢: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就是蒲牢。

老五狻猊(Suān ní):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和香爐的腳部裝飾就是狻猊。

老六贔屓(bì xì):又稱“霸下”,形似龜,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形圖案其實就是贔屓。

老七狴犴(bì àn):急公好義,能夠仗義執言又有威力,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常雕刻與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以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老八負屓(fùxì):平生好文不好武,石碑兩旁的文龍就是負屓。

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便是螭吻。

我們能夠看得出來,這些史料上記載得非常詳細,不但記載著他們的名字,而且還記載著他們的性格特點。不過,這裡面卻隱藏著一個問題,就是龍的這9個兒子中,竟然沒有一個叫做“龍”的,這不能不叫人感到奇怪,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只有皇帝一個人才可以稱為龍,是為真龍天子,而即便是太子和其他的皇子,也是不能稱為“龍”的,這就等於皇帝在告誡自己的兒子們:你們雖然都是我生的,但你們卻都不是龍,你們都給我安分點!皇室安則天下安,皇室亂則舉國亂,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很能說明問題,而且又冥冥之中似有天意,“龍生九子”,而去爭奪康熙皇帝大位的,正好就是康熙的九個兒子。如果康熙的那九個兒子都能明白自己不是龍的道理,估計也就不會搞得滿朝震動了,可是他們卻都把自己當做龍了!

皇帝的兒子雖然不是龍,但是皇帝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兒子變成龍,方法就是傳位,也就是說,龍的兒子雖然不是龍,但卻有變成龍的潛力,所以歷朝歷代似乎都難免會出現爭奪皇位的宮廷內鬥,但是,“龍的兒子並不是龍”卻一直在暗示著那些覬覦皇位的皇子們,希望他們不要有什麼非分之想,否則攪亂了宮廷也就攪亂了天下,而最終受苦的還是全天下的百姓!


文化新篇


俗語道,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的九個兒子一點都不像它,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龍交配的對象不是龍,而是其它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物,所以生出來的兒子都是奇形怪狀的東西。


龍這個傢伙生性淫蕩,是個色色的傢伙,不管看到什麼動物,都想上去嘗試一把,也不管對方樂意不樂意,型號對不對。

那麼,龍的九個兒子分別是什麼呢?它們母親是什麼呢?

老大囚牛。


龍和牛結合的產物,囚牛繼承了母牛溫順的性格,喜靜不喜動,它對音樂特別感興趣,而且聽力非常之好,只要豎起耳朵一聽,便能分辨世間萬物。

老二睚眥。


龍和狼結合的產物,睚眥和囚牛性格截然不同,這是個好勇鬥狠的狠角色。有個成語要睚眥必報,說明睚眥心胸狹隘,小肚雞腸,報復心重,所以經常把它鑲嵌在寶劍上。

老三狴犴(bi an)。


龍與白虎結合的產物。這個傢伙也是個狠角色,長得威風凜凜,不怒自威,所以經常鑲在監獄門上,由它守著監獄,小鬼小妖們就不敢亂跑了。

老四狻猊(suan ni)。


龍與獅子結合的產物。這個傢伙喜歡靜坐,喜歡吸菸,據說吸菸的樣子帥極了,不過它吸的是佛堂之上“日照香爐生紫煙”的那種煙,不是尼古丁,所以經常看見它盤坐於佛座和香爐之上。

老五饕餮(tao tie)。


龍和山羊結合的產物。這是個貪吃的傢伙,不管什麼它都能嚼的津津有味,有一天,它突發奇想,天下所有的東西我都吃過了,唯獨自己身上的肉沒吃過,於是它割了一塊嚐了嚐,結果吃上了癮,整個身體都被吃完了,就剩下孤零零的大腦袋了。所以饕餮只有頭沒有身子。

老六椒圖。


龍和鯉魚結合的產物。這個傢伙形狀像個螺蚌,性格有些自閉,老是蜷縮在殼裡,不喜歡與人交往。人們把它鑲在門上,意思是此乃私宅,不得擅闖。

老七贔屓(bi xi)。


龍與烏龜結合的產物。這個傢伙力大無窮,喜歡馱東西亂跑,今天把泰山馱到了山西,明天把華山馱到了山東,搞的地動山搖。後來,大禹說服了它,讓它幫忙堵塞洪水,後來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

老八螭吻(chi wen)。

龍與老鷹結合的產物。這個傢伙喜歡登高望遠,喜歡吞雲吐霧,所以經常把它雕刻在屋頂上。

老九貔貅。


龍與熊貓結合的產物。這個龍實在是色膽包天,居然連咱們的國寶也不放過。貔貅我們都很熟悉,這是個喜歡吃金銀珠寶,而且從來不拉粑粑的傢伙,所以大家常常把它當作聚寶盆。

介紹完了龍的九個兒子。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龍如此龐大的傢伙,與體積很小的老鷹、鯉魚、烏龜如何交配的呢?

這你不要擔心,龍是個變換莫測的神物,可以變大,可以變小。


龍生的九個兒子居然沒有一隻是龍,原因為何呢?

大概是因龍太調皮了,不喜歡同一物種。


一半秋色


(以下摘自我的小說《西遊之再世妖王》)

鎮元子大仙道:

“昔日!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天地交合,萬物皆生。萬物中,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又因那鳳凰得天地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當初,西方如來佛祖曾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也曾被那孔雀在四五十里外,一口吸下肚去。”

“那時,三界內外,混沌之氣充盈,而天地之間,因靈氣充灃,萬物皆可修仙。如今因靈氣日漸稀少,靈氣也只聚集於幾處仙山古洞之內,而這些仙山古洞,又被我仙佛兩道之火佔據。”

“彼時,因感天地化育之功,世間,又生有一物,乃是鱗蟲之長,謂之為‘龍’。龍者:生性極為好淫,又最能化育。所謂龍生九子,九者,多也。其無數子孫中,又有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屓、螭吻等奇獸,為世人所知。”


所以,題主的問題,其實是對龍生九子的識解。

有一句老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古人以“九”為最大的數,所以九,就是登峰造極的意思,而不是說剛好9個。

他實際表達的意思就是非常多。多到超過個位數以上了。但以上是多少,對古時候的中國人來說,是賴得得出一個具體結論,比如是30個,還是42個,還是67個。像這樣沒有具體實物,以及沒有特殊意義的數字,我們的老祖宗覺得沒必要去記。概括起來,以“九”表達就可以了。


吳謀


因為避諱真龍。就像是皇帝的兒子,將來裡面至少會有一個是成為新一任的皇帝的,可為什麼還是有君臣分際,為什麼要分尊卑上下呢?這就是一個避諱的問題,就算是皇子將來終究要成為皇帝,現下到底還不是,所以不能以皇帝自稱。

言歸正傳,龍的兒子。龍的九個兒子分別是(贔屓 狻猊 饕餮 蒲牢 囚牛 椒圖 螭吻 狴犴 睚眥)這九個,他們的形態各有不一,也都不是龍的模樣,但身上都有龍的一部分,這就是像龍,卻又不是龍。

他們的樣子都不是龍,因為他們都不是真龍,都只是龍的兒子,究竟沒有經過飛昇,無法成龍,自然也不能長成龍的樣子。中國人向來有尊卑,上下之分,這是由於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

從人倫,綱紀,到尋常瑣事,就算是穿衣式樣這樣的細節,都有嚴格的規定。地位低著不與地位高的相沖,這是基本要素。龍的兒子,再怎麼像龍都不為過,但不能真的和龍一樣,這是犯衝的。


阿楚故事


有一句古話叫做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長,大家都不陌生,主要是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齊。按字面意義理解就是,龍生了九個兒子,沒一個成龍了。每個都不一樣。與我們俗語,龍生龍,風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截然相反。


龍是一種脫離了生殖隔離的生物,見狼、見鳥、見獅子,他都要衝上去來一發,甚至連蛤蟆、王八也不放過,真的是做到了絕不挑食,是母的就行。根據遺傳學,我們知道,孩子不可能只遺傳父母一方的特點,所以龍的兒子們除了遺傳龍的特點,也免不了遺傳狼、鳥、獅子、王八的特點,這樣一來,自然就沒有一個純種的龍兒子了。

那許多人就想了解一下,這九子究竟有什麼特色,竟然截然不同。接下來海大師就介紹一下這九子:


老大囚牛—音樂天才

治世餘聞》雲:囚牛,龍種,性好音樂。

這位老大別看名字感覺很野蠻,其實是一個文藝青年。他性情溫順,不愛逞兇鬥狠,他平生最喜歡的就是音樂,最愛做的事是蹲在琴頭上撥弄琴絃。因此,在古代很多琴頭都雕刻著一頭囚牛,即便是現在,一些貴重的胡琴上也雕有囚牛,被稱為“龍頭胡琴”。


老二睚眥(yá zì)—小心眼

其母豺狼,睚眥是一個非常小心眼的小夥子,有個成語叫“睚眥必報”,就說哪怕是別人對他瞪了一下眼這麼小的怨恨,他也必須要報復,戰國時期秦國相國範睢,就是個中翹楚。

他一生最愛做的事就是打架鬥狠,有事沒事就瞪著銅鈴大的龍眼,到處惹是生非,最後在傳說中,他就成了殺戮邪惡的化身。

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睚眥變成了克殺一切邪惡的化身。他的形象經常被雕刻在刀柄或劍柄一類的武器上,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


老三嘲風—顏值擔當

這是祥獸,朝風的母親是一隻漂亮的大鳥。

在傳統裡,朝風是一個象徵吉祥、威嚴、美觀的神獸,許多門上都會看到他的形象。同時,他還具有消除災禍、辟邪安宅的作用。所以你看古代宮殿頂部四角,都會有朝風祥獸的身影。

朝風的存在,讓莊重的宮殿多了幾分生動,而他高高在上,伏於險端,更為宮廷增添了神秘氣息。

朝風的性格是好險,不虧是龍的兒砸!

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鳳是龍生的?


四子蒲牢—小可憐

這個就長得有點像他爸爸了,聲音很大。

平生好音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當鯨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

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的形狀。敲鐘時,讓鯨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五子狻猊(suān ní)—威武的煙鬼

狻猊繼承了其母親獅子威武的特點,他的愛好是靜坐,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古書記載是外貌與獅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香爐上,我們傳統大戶人家門前一般都會有兩個石頭獅子,就是他。


六子霸下—負重冠軍

簡單來說就是有牙齒比較大的烏龜,你也可以認為是玄武,長得很老實。

又名贔屓、龜趺、填下、龍龜等,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六子,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霸下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奮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頑強地撐著,努力地向前走,並且總是不停步。


七子狴犴(bì àn)—嚴肅公正

有獅子就要有老虎了,這位長得就像老虎。狴犴又名憲章,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第七子。形似虎,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圖像。

《龍經》有云:“狴犴好訟,亦曰憲章。”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狴犴既是牢獄的象徵,又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


八子負屓(fù xì)—文人風流

負屓和霸下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母親都是烏龜。負屓和六哥霸下不一樣的是,霸下繼承了母親的容貌特徵,而負屓則繼承了父親的容貌特徵,霸下長得像烏龜,負屓長得像龍。

負屓的主要工作也是馱碑,但負屓是個文藝青年,生來熱愛文學,所以普通的石碑他不馱,都讓霸下馱著,他主要負責馱有名家詩文的石碑。

這些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在負屓的盤繞下,真正做到了千古不朽。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


老九螭吻(chī wěn)—闢火神獸

這位好萌,算是水神吧,平常作為避火之物。又叫魚龍,魚和龍的結合體,螭吻被認為是來源於印度佛教。相傳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羯魚隨佛教傳入後變化而來。螭吻,其寓意在佛家為護法,有驅兇辟邪的作用。因其性情好望喜吞,人們常把它用作建築物的裝飾,尤以作屋脊鎮火的獸頭為多,做張口吞脊狀,並以一劍以固定之。從遠古圖騰崇拜的演變來看,魚變成龍是因古代以魚為圖騰的氏族融合到了龍圖騰的民族,作為族徽的圖騰形象也跟著起了變化,變成了龍頭魚身的魚龍。魚龍的形象種類很多,有的龍特徵多一些,有的魚特徵多一些。古代有一說法“鯉魚躍龍門”、“登者化龍”,即淵源於此。


在世人面前龍是完美的,九子也各有不同,這個九字是虛數,在古代“九”字代表極限的意思,並非只有九個孩子,此九子雖是同胞兄弟,但喜好卻各不相同,也代表著九子是龍寵幸不同種族所生,為尊者也只有一視同仁,才能受萬民愛戴,龍作為中華民族的信仰,自然是公平的,所以才有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是大菠蘿啊


正確講應該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句話從字面上很好了解,龍生九子,九兄弟在品性、愛好上卻完全不一樣相同。“九子”是虛指,是很多的意思。




“龍生九子”的傳說很早就出現了,西晉著名道士葛洪在他所著《西京雜記》就記載了一個故事“龍生九子:瓠子初決,有蛟龍從九子,自決口逆上,濺波流沬數里”。這是最早關於“龍生九子”的記載,並且明確了是蛟龍,但是,在民間卻為什麼又說“龍生九子”是“不成龍”呢?這就需要我們瞭解一下這“龍生九子”生的是哪九子了。


關於“龍生九子”的這九子,出處不少,而且各種說法差距都挺大,昔年明孝宗朱佑樘上早朝時曾問大儒、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是何名目?”李東陽一時語磕不能做答,回去後請教了很多人,並結合民間傳說總算是列出了個清單交了差,它們分別是:



1: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2: 睚眥,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 3: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4: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5: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6:覇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7: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8:贔屭,平生好文,今碑兩旁龍是其遺像。9: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但是,這只是李東陽一家之言。明朝徐勃在他所著《徐氏筆精》在李東陽所列九子的基礎上又添加了四條龍。明人陳耀文所著《正楊》,清人陳大章所著《詩傳集物名覽》等著作與李東陽的說法皆有所不同,特別是在龍的數量上,分歧較大。但是不管誰的說法,這些龍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似龍非龍”,不能與真龍一概而論。




明宣宗時期“三楊”之一的楊慎在他所著《升庵全集》卷八十一提到過:“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由於這九子與我們傳統理解的真龍在相貌上差距實在太大,因此在民間一直都有“龍生九子不成龍”的說法。這無疑是對“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的封建血統論的大膽否定。在當時的社會,這種說法是有歷史進步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