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1月20日凌晨

拼多多被曝出现重大BUG

用户可领100元无门槛券

该券全场通用

有效期一年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一夜间众多网友

纷纷选择充话费或Q币等

……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直到今天早上9点

拼多多才紧急

将所有优惠券的领取方式下架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有网友反映

已领却未用的优惠券

已无法使用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还有网友在拼多多官微留言:

“100元优惠券为什么不能用了?”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对此

@拼多多客户服务

已于今天中午12点55分

发布微博回应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针对拼多多的官方回应

网友评论是这样的

↓↓↓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券被回收后

有一些网友表示抗议

要“315见”

此外亦有疑似拼多多内部截图称,

希望所有商家不要发货

↓↓↓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禁止商家发货,

能行吗?

据新《电商法》第四十九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用户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合同成立。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等方式约定消费者支付价款后合同不成立;格式条款等含有该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也就是说,消费者付款以后,商家不能用“格式条款等方式”约定付款后合同不成立的。

不过,拼多多的用户守则中同样规定,用户不得“利用拼多多平台外挂和/或利用拼多多平台当中的BUG来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网络平台出现类似BUG

并不罕见

↓↓↓

2018年11月17日凌晨,东方航空因系统维护时出现BUG,全国各地往返的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均出现1折以下的超低票价,眼尖的网友发现后迅速下单。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东航APP曾出现bug

与拼多多的反应不同,东航在事后发布通报称,在系统维护时售出的所有机票(支付成功并已出票)全部有效,旅客可正常使用。


怎样来界定BUG?

对于一晚上充了94万Q币和话费的“羊毛党”、单纯领了张券的不知情消费者和拼多多自身而言,“BUG”这个词显然有不同的理解。

事实上,“羊毛党”早已成为网络黑产的重要力量之一,存在着无数专门分享薅羊毛线报的QQ群、微信群等。有人专职在群里分享“羊毛”信息,随即羊毛党便集体出动“占便宜”。

那么,对于“羊毛党”这一藏匿于电商平台背后的特殊群体,到底是“黑”还是“灰”呢?

此前,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判定“羊毛党”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交易行为是否属于虚假消费;另一方面,看是否有大规模恶意研发、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批量注册下单的行为。

不过,有些“薅羊毛”行为本身并不违法,是处于灰色地带,在法律上对他们进行打击是不太可能的。

类似的观点也得到其他专家的认同。一位律师也认为,“薅羊毛”更多属于商业行为,不宜用刑事手段来调整。

“打击羊毛党,除了根据互联网发展与时俱进地推出新的限制规定、更新立法外,更多还是需要互联网平台和商家的共同加入。”赵占领认为,一方面,设定优惠规则时更加合理,减少羊毛党的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平台要提高对恶意薅羊毛行为的防范和识别技术。

目前,拼多多官方表示已经报案,

并“正对涉事订单进行溯源追踪”。

刚刚,针对某些网友爆料称

“拼多多资损200多亿元”等言论

↓↓↓

拼多多成薅多多,被“薅”200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