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號線奉賢第一站,諸多回滬知青的歸宿——西渡

五號線奉賢第一站,諸多回滬知青的歸宿——西渡

五號線奉賢第一站,諸多回滬知青的歸宿——西渡

五號線奉賢第一站,諸多回滬知青的歸宿——西渡

五號線奉賢第一站,諸多回滬知青的歸宿——西渡

五號線入奉第一站

剛開通的通往奉賢的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過江段成了新的打卡勝地,西渡站與江川路站之間的閔浦二橋可以俯瞰黃浦江江景,就是西渡這邊的岸線沒有什麼值得看的,主要還是一些碼頭和工業倉儲用地,奉賢區對黃浦江濱江的開發可能還停留在規劃階段吧。

但是,一旦五號線下了閔浦二橋,穩穩地停在了西渡站的時候,突然發現,這裡又是另一片人間煙火的樣子——連城商業廣場雖談不上高大上,但客流熙熙攘攘,廣場上跳舞的人群、電影院看電影的人群、超市採購的人群、金店飯店學店遊樂區消費的人群絡繹不絕;滬杭公路沿線的菜場、小吃店、食品店、鞋服店、手機店、農資店、銀行、郵局、房產中介人來人往……一派我國中西部三四線繁榮小縣城的蒸蒸日上感覺,不高端、不漂亮,但接地氣、有人氣。

五號線奉賢第一站,諸多回滬知青的歸宿——西渡

5號線西渡站

五號線奉賢第一站,諸多回滬知青的歸宿——西渡

連城商業廣場

知青回滬安身立命的故鄉

西渡這個地方有個特點:上海曾經支內、上山下鄉的知青特別多,從新疆、黑龍江、雲南、廣西、江西回滬的知青都有。這批曾經代表上海,在全國各地奉獻青春年華的一代人回滬曾經遇到三大障礙:(1)市區父母的房子沒有他們落腳的地方、(2)因為各種政策的多樣性落戶遇到重重困難、(3)上海市區的房價日益高企絕非拿支邊收入所能承擔。上海的何處才是安放的故鄉?

而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的西渡房產以微利、藍印戶口著稱。能夠回到上海立足、重新取得上海戶口、房價能夠承受,這三個條件在當時的西渡全部滿足,並能很方便地見到這些離開上海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上海老知青們經常夢見的黃浦江。幾年間,一下子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上海老知青回滬定居。在漲了幾輪之後,價格依然算是窪地,袁童鞋記得在2004年5月的時候,西渡地區的水岸家園等小區房子的時價是3000多一平方米,一套百平方米左右的房產,30萬左右可以買下,當時我熟悉的有對新疆回滬的知青夫婦就在西渡買了一套。

五號線奉賢第一站,諸多回滬知青的歸宿——西渡

連城廣場上跳新疆舞的新疆回滬知青

五號線奉賢第一站,諸多回滬知青的歸宿——西渡

連城廣場上跳新疆舞的新疆回滬知青

希望上海不會忘記那些曾經上山下山的知青

在連城商業廣場、西渡口濱江綠地的晚上,經常可以看到老知青們嘎著山湖,唱著、跳著插隊落戶或支邊地區的舞蹈歌曲,有新疆的、有黑龍江的,還有云南廣西的,這樣的一群上海知青、這樣多元的風情,在上海中心城區內並不多見(僅見於魯迅公園等少數公園),西渡的這個特殊群體也是我國一個特殊歷史時期鮮活的上海標本,也是上海在那個年代對全國貢獻的見證者與親歷者,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經歷也是奉賢西渡區別於上海其他區域的一種難能可貴的財富。

有些知青回滬之後在生活待遇、社保政策、物價水平、氣候條件方面可能遇到種種不適應,當年他們在新疆、雲南、黑龍江流過汗、流過血,年齡大了回到上海也因各種原因流過淚、受過委屈,但無論怎樣,他們終於回來了,在上海有了落腳的地方,在曾經的故鄉上海,一個黃浦江邊上的社區,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一處安身立命的地方——西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