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中等个儿,

一口标准的京腔儿,

说起话来轻声细语,

言谈举止都透露着

一个手艺人的干练和谦和,

这就是钟连盛。

◆◆◆

导读:从15岁开始做一件事,一直做了40年,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会不会觉得厌烦?当我向钟连盛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笑了,“我们从艺讲究的是一个喜欢,喜欢才会专注,才能执著,又怎么会厌烦呢?”

熟悉景泰蓝工艺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钟连盛的名字的,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美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无数荣誉加身,拿奖拿到手软。

40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技校学生到国家级工美大师,他都经历了什么?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01

一辈子谨记恩师教诲

北京珐琅厂,成立于1958年,是景泰蓝行业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这里曾经诞生过无数国礼珍品。

55岁的钟连盛有一种淡定儒雅的气质,一口从容舒缓的京腔儿,温和而安静。在北京珐琅厂的工作室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专注地画着设计图,几十年如一日,他就在这张桌子上细细描绘一花一叶,一件件精美的国礼就来自这些设计草图。

40年似乎只是弹指一挥间,对此,他不以为意,因为在北京珐琅厂,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似乎早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很多老师傅的父母在这里干了一辈子,他们十几岁进厂接班,现在已经五六十岁,青春和最好的岁月全都献给了景泰蓝,这样的人很多,包括我的恩师钱美华大师。”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钱美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专业设计的第一人。

钱美华的言传身教对钟连盛影响至深,这位已经去世的老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代景泰蓝设计大师。她上世纪50年代初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深造,师从梁思成、林徽因,主研工艺美术,曾经为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做了很多工作。1958年,北京珐琅厂初建,她就自己要求分配到这里工作,从20岁出头,到83岁去世,钱美华把自己的一辈子都献给了景泰蓝。

钱美华在珐琅厂是一种信仰般的存在,两代大师,传承的不仅仅是景泰蓝的技艺,还有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02

生活处处寻创作灵感

正如钟连盛所说,执著是来自于喜欢。少年时期的钟连盛就喜欢画画,“那个时候刚刚恢复高考,艺术院校也非常少。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本来可以上高中,但综合学业、家庭等各方面考虑,来珐琅厂技校既能学绘画,也能就业,最后就选择了这个。”就这样15岁的钟连盛成了一名技校学生,也从此和景泰蓝结缘一生。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钟连盛是一名非常刻苦认真的学生,从走进技校大门的那天起,他就没闲着,有空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写生,一画就是一整天。传统的景泰蓝工艺数百年来都是师傅带徒弟,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而钟连盛是第一批通过专业学习,懂绘画、懂设计、懂技术的人才,正是他们担负起景泰蓝复兴和创新的重任。

欣赏钟连盛的作品,会感到和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品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工艺和色彩更加丰富,最重要的是那种鲜明生动的生活气息,使景泰蓝摆脱了以前专供宫廷赏玩的审美趣味,走进寻常百姓生活。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钟连盛的很多作品都来自生活中突然触发的灵感,或者说他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随处都能发现美的眼睛。2000年一个夏末的傍晚,钟连盛路过龙潭湖荷塘。

他偶然回头一望,两只野鸭在荷叶中亲密而行。夕阳西下,整个画面笼罩在金黄的光晕中,充满了温馨的情调。这幅美景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最终凝聚成了他的代表作《荷梦》系列。

他用景泰蓝工艺描绘出了脑海中的这幅画面,似梦中拨开水纹,悠然的野鸭在荷中相依戏水,夕阳下的荷塘充满怡然、舒适、浪漫的意趣。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外行可能看不出来,内行人看到这件作品都会大为惊讶,因为传统的景泰蓝工艺一个显著特点是处处丝纹密布,装饰繁褥,这也是“掐丝珐琅”这一名字的由来,而《荷梦》为了烘托浪漫的情调,表现平和的湖面和灵动的水波,竟然大面积没有掐丝,这样很容易“崩蓝”,导致釉色无法固定使作品失败。

原来,这是钟连盛反复实验了很多次,最终探索出一种新的“大面积无丝润色工艺”,使景泰蓝有了更丰富的表现手法,也成为现代景泰蓝工艺的重要创新。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03

老手艺也得接地气儿

钟连盛40年的从艺生涯,见证了景泰蓝行业的沉浮兴衰,对此,他深有感触,所以如何让传统手工艺服务于时代和百姓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他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否则,就像很多逐渐失传的非遗一样,将无法逃脱消失的命运。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多种原因,出口锐减,景泰蓝行业由盛转衰,陷入了生存危机。而最终解救了景泰蓝行业和珐琅厂的是八个字:“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40年的国宝复兴之路

说起如今的景泰蓝,早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印象中传统纹样的瓶瓶罐罐,你甚至想不到它被用在什么地方,它可以做成室外喷泉,做成大型景观,甚至用作建筑装饰。

钟连盛感慨地说,回顾景泰蓝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民族手工艺的兴衰史,从宫廷专属的珍玩,到蜚声海外各国,如今大到公共设施,小到生活用品,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融进现代社会生活,景泰蓝的复兴之路也为不少陷入危机的民族手工业指出了一个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