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真的太难了?高手爸爸教娃学好数学,走遍天下都不怕!

就在去年,沪上“幼升小面试”闹的沸沸扬扬,除了各名校考题里“查三代”问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学历、考察父母的数学推理题颇受诟病以外,题目中一如既往又有考察孩子的数学题目。难怪学而思、百花等著名培训机构,近年来被家长们趋之若鹜。

数学真的太难了?高手爸爸教娃学好数学,走遍天下都不怕!

作为新晋妈咪,又是自求学以来就对数学颇感头疼的妈咪,读到这本湛卢文化出品的《爸爸教的数学》,觉得真是解渴。孩子的爹忙,我决心自己先看一遍,然后整理整理要点敦促孩子的爸爸再看一遍,等孩子大些有了一定的文字和数学基础,再和孩子共读这本书。

这本北师大附中数学名师孙路弘所写的《爸爸教的数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引子,介绍了自己成长路上与爸爸、数学有关的故事,辅之以作者年幼时写的日记,不仅让人觉得生动活泼,也觉得深入浅出、有料有趣。

学习数学,全家总动员

提起父亲带娃,某公众号有个段子:埋怨自己的老公说是“我们家的爸爸,要么就是回家自己看手机,要么就是带着孩子看手机,再不就是对着孩子说'找你妈去'。”看完心有戚戚。

长期以来,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使得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多的被“一推三六五”推给了妈妈。可是,孩子碰到我这种数学不好的妈妈,那可真就是“抓瞎”:不是臣妾不想做,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呀!

读了《爸爸教的数学》,也算勉强为自己找了理由。作者说“妈妈感性,爸爸理性。”他还进一步延展自己的观点:妈妈教的数学,主要是引起孩子的兴趣;爸爸教的数学,注重的是数学的深度。

数学真的太难了?高手爸爸教娃学好数学,走遍天下都不怕!

读了作者的成长历程,真心感动于作者父母的用心。妈妈在教数学乘法口诀“4*9”时教授手指魔术,爸爸来解读手指魔法的奥妙所在。妈妈让孩子“知其然”,爸爸让孩子“知其所以然”。全家总动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数学不易学,父母都要行动起来。爸爸们要拿出他们的耐心和学识,引导孩子们向“数学王国”的纵深处前进。作为我这样的妈妈,也应该尽可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用感性引领他走进“数学王国”的大门。

找对方法,图解题目我最棒

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我读书的时候,北师大附中可是个神一样的存在,我还做过北师大附中的题目呢。作者是名校名师,书里列举了许多数学题目,他传授给了家长一招,就是画图。

数学真的太难了?高手爸爸教娃学好数学,走遍天下都不怕!

说真的,看到这个题目,久不做题目的我真心头皮发麻,想了半天只能用方程式。

假设哥哥年龄是X,弟弟是Y,弟弟到哥哥的年龄,那就是Y+(Y-X)=19,哥哥是弟弟的年龄,那就是X-(Y-X)=1。

可是,如何给孩子讲这么复杂的方程呢?何况还要教给孩子们如何解方程。

作者小学毕业的爸爸很有办法,画了个图就将问题消弭于无形了。甚至还进一步延伸了题目。

数学真的太难了?高手爸爸教娃学好数学,走遍天下都不怕!

其实,看了孙爸爸这个图,我还是有些云里雾里。好在现在高科技,书里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能听明白名师的解答过程。

作者说,哥哥和弟弟中间有三个19-1,所以岁数相差6岁。

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通过画图来解释,但不失为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吧。而作者所说的画图做笔记自言自语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式,绝对值得我们借鉴。

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爸爸教的数学》里有很多引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的方式。

数学真的太难了?高手爸爸教娃学好数学,走遍天下都不怕!

无论是上文的手指魔法,还是爸爸通过教作者如何找钥匙理解规则、百分比和概率,抑或井字游戏、学号和年龄的“猜谜”游戏,都传达了关注生活本身的数学,从点滴启发式“教育”的思维方式。

只是,这些游戏,玩的不能太功利,因为“物极必反”,灌输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刷题”应试很重要,孩子的兴趣也很重要。在呵护孩子的兴趣的同时,如果能引导孩子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不是对孩子有更大的好处吗?

跟着爸爸学数学,和孩子一起在“数学王国”升级打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