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真的太難了?高手爸爸教娃學好數學,走遍天下都不怕!

就在去年,滬上“幼升小面試”鬧的沸沸揚揚,除了各名校考題裡“查三代”問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學歷、考察父母的數學推理題頗受詬病以外,題目中一如既往又有考察孩子的數學題目。難怪學而思、百花等著名培訓機構,近年來被家長們趨之若鶩。

數學真的太難了?高手爸爸教娃學好數學,走遍天下都不怕!

作為新晉媽咪,又是自求學以來就對數學頗感頭疼的媽咪,讀到這本湛盧文化出品的《爸爸教的數學》,覺得真是解渴。孩子的爹忙,我決心自己先看一遍,然後整理整理要點敦促孩子的爸爸再看一遍,等孩子大些有了一定的文字和數學基礎,再和孩子共讀這本書。

這本北師大附中數學名師孫路弘所寫的《爸爸教的數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做引子,介紹了自己成長路上與爸爸、數學有關的故事,輔之以作者年幼時寫的日記,不僅讓人覺得生動活潑,也覺得深入淺出、有料有趣。

學習數學,全家總動員

提起父親帶娃,某公眾號有個段子:埋怨自己的老公說是“我們家的爸爸,要麼就是回家自己看手機,要麼就是帶著孩子看手機,再不就是對著孩子說'找你媽去'。”看完心有慼慼。

長期以來,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使得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多的被“一推三六五”推給了媽媽。可是,孩子碰到我這種數學不好的媽媽,那可真就是“抓瞎”:不是臣妾不想做,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呀!

讀了《爸爸教的數學》,也算勉強為自己找了理由。作者說“媽媽感性,爸爸理性。”他還進一步延展自己的觀點:媽媽教的數學,主要是引起孩子的興趣;爸爸教的數學,注重的是數學的深度。

數學真的太難了?高手爸爸教娃學好數學,走遍天下都不怕!

讀了作者的成長曆程,真心感動於作者父母的用心。媽媽在教數學乘法口訣“4*9”時教授手指魔術,爸爸來解讀手指魔法的奧妙所在。媽媽讓孩子“知其然”,爸爸讓孩子“知其所以然”。全家總動員,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數學不易學,父母都要行動起來。爸爸們要拿出他們的耐心和學識,引導孩子們向“數學王國”的縱深處前進。作為我這樣的媽媽,也應該儘可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用感性引領他走進“數學王國”的大門。

找對方法,圖解題目我最棒

那麼,如何學好數學呢?我讀書的時候,北師大附中可是個神一樣的存在,我還做過北師大附中的題目呢。作者是名校名師,書裡列舉了許多數學題目,他傳授給了家長一招,就是畫圖。

數學真的太難了?高手爸爸教娃學好數學,走遍天下都不怕!

說真的,看到這個題目,久不做題目的我真心頭皮發麻,想了半天只能用方程式。

假設哥哥年齡是X,弟弟是Y,弟弟到哥哥的年齡,那就是Y+(Y-X)=19,哥哥是弟弟的年齡,那就是X-(Y-X)=1。

可是,如何給孩子講這麼複雜的方程呢?何況還要教給孩子們如何解方程。

作者小學畢業的爸爸很有辦法,畫了個圖就將問題消弭於無形了。甚至還進一步延伸了題目。

數學真的太難了?高手爸爸教娃學好數學,走遍天下都不怕!

其實,看了孫爸爸這個圖,我還是有些雲裡霧裡。好在現在高科技,書裡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就能聽明白名師的解答過程。

作者說,哥哥和弟弟中間有三個19-1,所以歲數相差6歲。

不是所有的題目都能通過畫圖來解釋,但不失為一種可以採用的方法吧。而作者所說的畫圖做筆記自言自語引導孩子思考的方式,絕對值得我們借鑑。

寓教於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爸爸教的數學》裡有很多引起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的方式。

數學真的太難了?高手爸爸教娃學好數學,走遍天下都不怕!

無論是上文的手指魔法,還是爸爸通過教作者如何找鑰匙理解規則、百分比和概率,抑或井字遊戲、學號和年齡的“猜謎”遊戲,都傳達了關注生活本身的數學,從點滴啟發式“教育”的思維方式。

只是,這些遊戲,玩的不能太功利,因為“物極必反”,灌輸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刷題”應試很重要,孩子的興趣也很重要。在呵護孩子的興趣的同時,如果能引導孩子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和運用,不是對孩子有更大的好處嗎?

跟著爸爸學數學,和孩子一起在“數學王國”升級打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