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我想给的,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不是我能给的。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悟透。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对你好”这句话的定义,小时候我认为很简单。

别人对我好,就是别人好好待我。辣条一起吃,你的就是我的;一起上学,在校园里小手拉着小手两小无猜;家庭作业从来不用我操心;每个周末我们都有一同想去的地方。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我对别人好,就是我好好待别人。好吃的一起分享;被人欺负了一起在放学的路上堵他们;晚上躺在自家的楼顶上一起看星星;山沟里发现某个小水窝有泥鳅的时候我会叫上你。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年少时,你想给的,都是我想要的。

年少时,我想要的,都是你能给的。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然而时间一天一天流逝,小小的少年转眼就长高。随着年纪由小变大,我们的烦恼都增加了。内心不再单纯,像是蒙了一层世俗的纱布,“对你好”这句话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17年年末,家母身体抱恙,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出院的时候和村里的三姑六婆商量,以后就回村里面住了,在这之前,家母已经在荔浦住了十年有余。我也是殷切的希望家母能到了家,给我守着一个家。更何况,家母一女人常年在外也不是一个办法,接回家中,也是为了她好。我自认为一切顺理成章,母亲出了院就回老家,一个圆满的结局。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出院那天是兄长办理的出院手续,办理完成之后家母强烈要求回荔浦自己租的房子,不愿意回老家。无论如何劝说,家母态度坚决。兄长无奈,只能随了她的心。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我们想让家母回家安顿晚年,这是我们能给的,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家母想要的却是一个人自由自在,吃饱了逛公园,累了回租房休息,多逍遥。我真的想多了,亏得我还忙前忙后着手安排这安排那。我们想给的,想去安排的一切,并不是家母想要的。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小时候家母常年不在家,家母心大,对我们安排不周,没过多久家里屯的粮食用完,几乎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邻居的叔叔婶婶们觉得我可怜,常常叫我去他们家吃饭,我却不是每次都去的,因为觉得吃不开,还不如自己在家吃面条。一次不去也不行,说你不近亲,所以很多时候我总是勉为其难的去了,吃的浑身不自在。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叔叔婶婶是些好人,觉着别家的孩子吃不饱叫过来吃饭再正常不过。只可惜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想要的却是自由自在的氛围,而不是他们想给的大鱼大肉。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人要是长大了,“对你好”这句话包含的意思就不再单纯,更多的时候倒是多了一层道德绑架的嫌疑。叫你来家里吃饭是为了你好,你不来就是不给我面子,我是要生气的。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我希望家母老了回老家,仅仅是我的希望,出于我的私心,是我认为这样安排是好的。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我希望兄长拿了钱回家创业,家母回去也是理所当然,也出于我的私心。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兄长希望我安排得更周到,自己过得更体面,我给不了。

母亲希望自由自在,又希望自己生病的时候儿子立刻出现在身边,我却又做不到。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长大后,我想给的,不是你想要的。

长大后,你想要的,不是我能给的。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每天都在上演。明白了这个道理,生活变得不再压抑。你过好你的生活,我过好我的小日子。哪天你提出了需求,而我又能帮衬,我就应了你;哪天我想给予,而你又恰好想要,皆大欢喜。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我希望,你想给的,都是我想要的。

多希望,你想要的,都是我能给的。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我希望,我想要的,都是你能给的。

多希望,我想给的,都是你想要的。

不为难,不强求,岁月静好,各自安好。


你想给的,不是我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