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情緒穩定的人背後,都是高情商和大格局

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我們要學會和自己的情緒相處,瞭解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高情商者,善於瞭解和管理情緒,低情商者,往往為情緒所控。

不僅個體有情商,組織也有情商。高情商組織,氛圍好、戰鬥力強、效率高,當然,組織是否高情商,決定於組織的領導者。要提升組織情商,關鍵在於發展企業家和核心管理者的領導力。

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湖畔大學學員向阿里巴巴永久合夥人蔡崇信提問:過去這麼多年,最讓你難過的事情是什麼?

他的回答大意是:你是問難過的事情,還是難處理的?好像沒什麼難過的事,倒是經歷了一些難處理的事……

仔細琢磨這句話:沒有難過的,沒有抱怨的,所有的事情,如果發生了,只是冷靜地面對,最多是難處理而已,不會有太大的情緒起伏。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成功不要無謂的情緒。阿里巴巴能如此成功,蔡崇信是馬雲感謝的第一人,他如此冷靜成熟的性格,讓人震撼。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深以為然。


每一個情緒穩定的人背後,都是高情商和大格局


危機時刻的情緒控制能力

是一個人的頂級實力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身上,有一種類似於“機器人”般的理性和剋制。

印象更深的是2014年,今日頭條確認獲得1億美元 C 輪融資後,有媒體起訴頭條侵犯版權,《新京報》也發表社論跟進。一時之間,侵權問題被推向輿論頂峰。

張一鳴告訴《人物》雜誌,當自己在公司高管群裡看到《新京報》的社論時,「第一反應是委屈。你看我這邊給你帶流量,我也沒有賺你們什麼錢,未來你們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談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

於是他主動找到“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希望傳統媒體出身的張鵬,能幫自己解答疑惑。

其實,當時張一鳴的內心有不少情緒,但據梁汝波回憶,張一鳴表面上看不出有什麼情緒波動,他只是“迅速召集全公司能幫的上忙的人開會,商量誰可以做些什麼”。並且在紛爭之後,張一鳴開始深度學習,瞭解版權相關的事宜。

接觸過張一鳴的人,都覺得他太理性,高興和沮喪都不輕易示人。一些跟隨他多年的下屬和同事甚至認為,這位80後 CEO 多少有些「缺乏情趣」。

著名產品人梁寧曾說: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驅動一個人的,正是他的情緒,他的底層操作系統。

面對危機時刻的情緒控制能力,是一個人的頂級實力。情緒穩定的背後,是實力,也是格局。


每一個情緒穩定的人背後,都是高情商和大格局


真正優秀的人

早已戒掉了情緒


前幾天,和一個創業3年的學姐吃飯,席間我問她:你最喜歡什麼樣的員工?她說:情緒穩定的。

我很詫異:能力、態度這些居然不是首要衡量因素?學姐不否認,同時講了一個故事:

去年有一個211大學的女生來應聘,業務能力很強,唯獨有一點不太滿意:女生提到上家公司時,一直在抱怨。但考慮到女生的業務水平,學姐最終還是把她留下了。

剛開始,女孩確實表現出了不錯的業務能力。但漸漸地,大家開始和她保持距離了,她的工作產出也變得不穩定。

經過了解後發現這個女孩時不時地會和其他同事抱怨,抱怨公司,抱怨領導,抱怨客戶,對小事很敏感,容易陷入各種情緒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工作效率。

我忍不住問:那後來呢?你把她開除了?

學姐笑著搖頭說:我不但沒開除她,前不久還給她加薪了。

其實她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我不忍心看她因為情緒問題而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所以我及時指出了她的問題。而她也意識到了情緒問題帶來的困擾,自己去讀了不少情緒管理的書。從那以後,很少聽到她抱怨什麼,慢慢就成為部門的骨幹員工了。

聊天最後,學姐給我提了一個建議:不要和經常帶有負面情緒的人,走得太近

情緒是最容易傳染的。領導的情緒會傳染給員工,員工的情緒會傳染給客戶,客戶的情緒會反過來傳染領導和員工。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不要讓情緒影響自己。


每一個情緒穩定的人背後,都是高情商和大格局


90%的溝通問題

都是情緒問題


世界上傷害人最多的武器是什麼?不是原子彈,而是人們日常使用的語言。

自媒體人艾小羊說過一個故事:

她有一個做兒童教育的朋友。有一天朋友13歲的女兒說:“我想自殺。”很多家長聽到這樣的話,都會有很大的情緒起伏。

沒想到朋友淡定地回答:“活著確實辛苦。不過,青少年自殺是要上社會新聞的。大家都會猜測我們虐待你,是狠心又愚蠢的狼媽虎爸。

爸爸說不定連工作都得丟,畢竟我是老師。唉,又沒辦法跟人解釋,我只是尊重女兒的選擇,這是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

他認真的可憐樣兒把女兒逗笑了。後來女兒說,覺得自己的父母很牛。她同桌也跟父母說過生活太苦,要自殺這樣的話,父母發瘋似地罵他,他媽邊哭邊打了她一個耳光。

朋友告訴艾小羊,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還願意跟父母好好說話。兩對父母兩種不同的情緒背後,體現了兩個家庭價值觀的差異,也對兩個孩子的心理產生了完全不同的影響。

《好好說話2》裡,周玄毅講到一個溝通技巧:在聊天時,少問“為什麼”,多問“怎麼了”。因為這兩種表達包含的情緒是不一樣的。

他說,“為什麼”容易顯得有負面態度,倒不一定真有,但潛臺詞是:我不懂,你有義務給我解釋,會給對方構成壓力。

而“怎麼了”的潛臺詞是:我雖然不懂,但認同你的觀點,你沒義務跟我解釋,但我想多聽你說幾句。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說:情商,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與人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