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冬至了,二十四個節氣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到了,這真的是一年裡最隆重的一個節氣。爸爸媽媽們該準備點冬至的基礎知識下餃子,因為這些天你們的孩子們有太多可能聽到關於冬至的各種信息,在吃餃子的時候他們會撲閃著可愛的大眼睛,問:“冬至是怎麼回事啊?”

所以,趕緊攢點常識,好在孩子面前炫一把。

沒孩子?那就在朋友面前炫吧。

下面是冬至炫技的幾種流派,看看哪款適合你。


炫技流派:現代科學派

難度指數:★

標配:地球儀一顆,日地關係圖一張。

高配:科學老師一枚。找不到?自己上啊!

小朋友,地球是斜著身子繞著太陽轉的,知道嗎?

不知道?看看地球儀。

什麼?不是你把地球儀弄歪的?

孩子,叫你爸媽來,今天的一星級大腕就是他們了。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還以南北極連線為軸心自轉,斜著身子轉的意思,就是地球的自轉軸和公轉面不垂直。

看不懂的話,就在地上畫個圓圈,斜著身子繞圈走,然後讓你爸媽給你解釋。

下面這張炫技用圖中,黃色的是地球的公轉軌道面,叫黃道面,粉紅色的是地球的自轉軌道面,叫赤道面,黃道面和赤道面之間有一個夾角,叫黃赤交角,角度是23°26′。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因為有黃赤交角,所以地球沿黃道面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的直射點就會在地球的南北迴歸線之間有規律地移動。

對我們北半球來說,冬至就是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上,這天太陽在北半球的照射角度最傾斜,如北京正午時的太陽角度為26°42',正午時的影子也是全年最短的,這天也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比如北京日出7:32,日落4:53,白晝長9小時20分。在北極圈裡整天都是夜晚,叫極夜。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地球這23°26′的傾斜,從天文學上看傾出的是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和極晝極夜,只有活在球上的我們才知道,這一傾有多傾國傾城,球上的春華秋實,人心的傷春悲秋,鳥蟲的遷徙冬眠,都緣於這傾球一轉。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現代科學派的炫技流派,雖然可以在小孩子面前炫一炫。但是別小瞧了小朋友,因為他們最可能問出讓人發矇的問題來。比如:“為什麼地球要斜著身子轉?”“為什麼地球要轉?”

對這些問題我只能提供幾個亂七八糟的選項幫你撐場子:

1:顛倒因果版:為了讓我們的地球有二十四節氣啊,讓地球有春夏秋冬的變化,讓地球更美好。

2:栽贓版:是上帝把地球弄歪的,得問上帝。

3:胡鬧版:因為正著身子太累,讓你站直了不許歪試試?

4:故作鎮定版:小朋友,你說呢?

5:貌似懂得版:因為各種力的相互作用。此處省略無數字。

6:實話實說版:這個我不懂,要不百度下?

不過如果想炫得更過癮,還是要靠進階。


炫技流派:民間傳統派

難度指數:★★

標配:老黃曆一本,圭表圖一張。

高配:唐裝長衫,古琴薰香,圍爐搖扇,不知今夕是何年。

這一派的開場必須先聲奪人,先扔幾個問題把人砸蒙。

比如:“你知道冬至有啥習俗嗎?”

容我吐個血,這問題也太磕磣了。別人就算沒被科普過,難道還沒過過冬至?不就是吃餃子湯圓上墳祭祖這些事嘛。

炫技的問法得這麼來:“唰”,打開扇子,一邊搖,一邊微笑,做胸有成竹狀,再緩緩問來:

“你知道今年冬至是幾點幾分幾秒嗎?你知道冬至為什麼是幾點幾分幾秒嗎?你知道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嗎?二十四節氣又是陰曆還是陽曆?你知道為啥冬至大如年嗎?”

要會問問題,吊胃口,否則誰有興趣聽你科普?大家都那麼忙!那麼多推送要看。

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在這裡好的開場連成功的一小小半都不到,因為要回答這三個問題,涉及到的內容還真不少。

1:今年冬至是幾點幾分幾秒?

打開老黃曆,翻到冬至的日曆:2018冬至是12月22日06:22:38。

為什麼冬至不是從0點到24點的一整天?為什麼冬至會精確到秒?

其實,不僅冬至是精確到秒的,所有的節氣都是精確到秒的。因為二十四節氣是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上平均分佈的二十四個點,地球經過這些點,一瞬間就夠了,經過的這個瞬間,就是節氣。“某天冬至”只是人們的習慣說法而已。

2: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二十四節氣是陰曆還是陽曆?

這其實是個不厚道的挖坑題。為了炫就豁出去了。

這個問題的要點在於:農曆不是陽曆,也不是陰曆,它是陰陽合曆!

陰曆就是以月亮為參照物的歷法,它以月亮圓缺一次為一個月。一個月29天或30天,12個月一年,一年是“29天×6個月+30天×6個月=354天”。這354天一年叫太陰年。

陽曆,是以太陽為參照物的歷法。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為365.2422天,陽曆裡平年365天,每四年加一天閏日作閏年,閏年366天。一般每年分成12個月,每個月30天或31天。我們現在的公曆就是陽曆,陽曆是不管月亮。

陰陽合曆是同時以月亮和太陽為參照的歷法。它以月亮圓缺一次為一個月,平年12個月354天。隔兩年多加一個閏月,此年13個月,384天或383天,為閏年。平年和閏年的時長平均一下,就能基本接近365天的迴歸年天數。陰陽合曆的特點是陰月陽年,月份的設置參考月亮,而年的長度參照太陽。農曆就是陰陽合曆。因為農曆陰顯陽隱,所以很多人都誤以為農曆是陰曆。

今年的冬至陽曆是2018年12月22日,農曆是十一月十四日。我們看陽曆的日期,不會知道當天月亮的臉長啥樣,但看農曆的日期,十四日,馬上就能知道這天晚上的月亮已經長得很圓了,不怕冷的可以去賞賞月。

3:為啥說冬至大如年?

古時以圭表測正午日影的方式定節氣,冬至這天的影子是一年裡最長的,最好測,所以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測定出來的,古人也是通過冬至來測定一年的長度的,兩個冬至之間就是一年。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圭表

中國傳統裡一直把冬至作為陽曆年的第一天,就是以冬至為歲首過陽曆新年,冬至慶典的盛大,不亞於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所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明朝張景嶽的《類經》裡說:

天有其端,北極是也;氣有其端,子半是也;節有其端,冬至是也。故立天之端而宿度見,立氣之端而辰次見,立節之端而時候見。

節氣以冬至為開端,節氣之端立,四季物候就依次呈現。這就是以冬至為陽曆年開始,以立春為陽曆新年歲首是漢朝以後的事。

民間傳統派要炫技,基礎知識必須紮實,都是槓槓的硬貨,容易炫得沉悶了,不夠嘚瑟,所以,得升級。


炫技流派:引經據典派

難度指數:★★★

標配:《尚書》、《禮記》等等。

高配:書?一邊去,我張嘴就來,滔滔不絕,浩浩蕩蕩,不信淹不死你~~~~~~~

這個流派的誤區是:容易變成書袋子~~書呆子~~~

做人不好嗎?幹嘛要做書?

此派的第一關鍵點是引的經典必須大家都聽說過,但基本都不看,或看不懂。

第二關鍵點是:表情!說到那些詰屈聱牙的句子時,你要表情很輕鬆,就像在說冬至的餃子啥餡的,就象在說“小燕子,穿花衣……”

OK?表情和語氣都準備好了嗎?好了就開始扔書了。

扔哪本?當然扔以詰屈聱牙著稱的《尚書》:

你知道麼,《尚書》的第一篇《堯典》裡面就提到了冬至。《堯典》裡說堯派羲家、和家的四個高幹子弟分別住到東南西北四個地方,去觀象授時,就是通過仰望星空來思考如何腳踏實地,他們分別負責測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關於冬至這幾句是這麼寫的:

《尚書·堯典》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這幾句的意思是堯派和家的老三住到北方的幽都,觀察太陽運行的情況。“日短”是白天最短,“星昴”(mǎo)是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日短這一天,昴星在黃昏會出現在正南方,這天就是冬至。你看,短短几句話,寫得多有意思!

你一定要擺出一副《尚書》就是大白話的模樣來,讓人看了心虛。萬一有不怕怯的人說:看不懂,不好玩。你要做出痛心疾首的樣子:啊?這都看不懂?唉,多好玩啊,看不懂?

然後說,那我們來看看晚一點的《禮記·月令》吧,這是一篇專門寫每個月該怎麼過的文章,寫得可有趣了,冬至這個月有啥天象,有啥地象,有啥物候,全有;從天子到草民,該吃啥,該用啥,該幹啥,都給你安排好了;你要是不聽話,老天爺會怎麼打你屁股,全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此處省略滔滔不絕浩浩蕩蕩的《月令》原文442字。)

有意思吧。啊,你怎麼又不懂?(做震驚狀)

炫技炫到這個程度,真是爽翻啦。

但是,物極必反,炫得太帥會沒朋友,見好趕緊收吧。

接下來你最好作思無邪狀,一定要無邪到你剛才好像沒在炫,根本不知道別人的小心靈受到了無情的碾壓。

然後說:不過這個《月令》很多東西也不是寫給我們看的,搞不懂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現代人搞清楚下面幾句話就可以了,這幾句說的是冬至養生: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禮記·月令》:

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君子齋戒,處必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慾,安形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

解釋下:日短至就是冬至,這段時間,陰氣盛陽氣生,天地陰陽在鬥呢,你作為人能不能別添亂了?乖點,本來這個月得齋戒,我看齋就算了,你還饞著冬至的羊肉湯呢。但戒還是要戒的,要穿暖點,別再穿個打底褲短裙就出來秀了,要戒色,別再逛夜店,玩到深更半夜一點兩點不回來,要“去聲色,禁嗜慾,安形性,”知道不?做得到不?

到目前為止,四書五經裡,最早提到冬至的《尚書·堯典》炫過了,專門講四季節氣變化的《禮記·月令》也炫過了,其他記載雖然也有,但太零碎,炫多了沒意思。但有一部經典裡關於冬至的內容必須炫,很短,就幾句話,而且文字還很好懂,不像《堯典》《月令》招人恨。這就是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引經據典派炫到最後,必須用《易經》來鎮場。

《易經》有一句話專門提到冬至。

《易經》:

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在冬至這一天,先王會讓全國放假,但這個放假可不是讓你去全國旅遊的,先王會把關口都關閉了,所有人都在家待著,商人旅客在這天也不許上路,多養兩天再亂跑,國君在這天也不跑出去視察地方政務。(注意,這裡的“後”,是君後的後,就是君主的意思,不是前後、先後的後。)

別以為《易經》很玄乎,這幾句話,和《月令》一樣,也是冬至養生啊!重點就是呆家裡,別上班,你瞧,多親民,多深入人心。

二十四節氣裡,《易經》只提了冬至這一個節氣,冬至地位之高可想而知,冬至養生到底有多重要性,是不是能搞明白了?

還搞不明白的話,那就看看下面的易理哲學派吧。


炫技流派:易理哲學派

難度指數:★★★★

標配:易經一本,十二闢卦一幅。

高配:十二闢卦,六十四卦,隨手就畫;流年太歲,四柱八字,掐指就算。

本派難點:一般人完全沒接觸過的基礎知識太多,要講清楚不容易,把人嚇跑很容易。

所以這一派千萬別跟民間傳統派學,開場就嚇唬人,亂拋八卦太極;炫技沒成功之前,也別掐指,很容易被當成騙錢的算命先生的。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這一派的開場要平易溫和,切忌神叨叨。

比如,先準備好如沐春風的隔壁班老師的微笑,用個開放性的問題來互動一下:

“你覺得易經是什麼?”

不管回答是什麼,哪怕回答說易經是封建迷信是糟粕,你都別否定對方,更別和對方急,依然如沐春風地微笑,說:

“嗯,跟易經有關的一些東西是會給人這種感覺的。這種情況我也看到過。”

這叫共情,知道麼?這一招能迅速拉近雙方關係,讓對方覺得你跟我是一夥的,為後面的和平演變,不對,是良好溝通打下紮實的基礎。

獲得認同後,再拋出一個和對方觀點不一樣的意見,吸引對方好奇心:

“不過易經裡也有很多科學的和哲學的內容,比如跟我們今天的冬至有關的十二闢卦,不僅科學,符合天文,而且也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很多我們經常說的話,都是從易經裡來的呢。今天冬至,不如來看看冬至的卦。”

下面正式開始和平演變。

記住,這一派一定得耐心,因為提到的東西,一般人沒接觸過,你得耐心地細心地還得有樂趣地先把基礎知識科普完,最後才能享受炫技成功的快樂。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易理的核心。在易學裡,陰、陽用不同的線段來表示,線段叫“爻”: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易》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爻、陽爻經過兩次疊加產生的八種組合稱為八卦,代表陰陽的八種變化。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八卦再互相重疊就是六十四卦。中國古人習慣用六十四個卦來解釋宇宙間的事物,他們從六十四卦裡挑出十二個卦,排成十二闢卦,又稱十二消息卦,代表一年12個月,以陰爻陽爻的變化表示一年的陽消陰長,春去冬來。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十二消息卦

這些卦的陰陽爻在排列順序上呈現出陰陽此消彼長的規律,與一年十二個月的寒暑變化相對應。

十二消息卦裡的月份用十二地支來表示,分別是子月、丑月、寅月……直到亥月,它的月份是從二十四節氣中的十二個節氣點開始的,如子月從大雪節氣點開始,在小寒節氣點的前一刻結束。

十二消息卦是日地關係的中國式表達,從十二消息卦裡,可以很直觀地看出陰陽的變化。

亥月是一年裡陰氣最盛的時期,對應的卦為全是陰爻的坤卦。到子月冬至時,坤卦最下面陰爻變成陽爻,為復卦,代表這時陰氣開始弱,陽氣開始生,叫一陽來複,天象上就是太陽從最南端開始迴歸。

之後陰氣繼續弱下去,至巳月時,陰氣怠盡,陰爻全部為陽爻,成乾卦。陽極陰生,午月時陰氣重新回來,乾卦最下面的陽爻變成了陰爻,成了姤卦,叫一陰來姤,天象上就是太陽直射點從北迴歸線往南移動。之後,陰氣繼續增長,至亥月時六爻全陰,成坤卦。如此週而復始,循環往復。

累死我也,基礎知識基本普及完。不知道有沒有人被嚇跑。

喘口氣,還得繼續科普冬至復卦。真的是科普哦。

復卦,卦象特點是上面五根全部是陰爻,最下面一根是陽爻。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從天文看,太陽越來越偏,白天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長夜漫漫何時旦?天哪,這太陽什麼時候才回來,我會在太陽回來之前被凍死嗎?

這不是開玩笑,我們現在看到下雪了,一個個興高采烈活蹦亂跳,但遠古的人看見下雪,想的是怎麼才能活下去,別被凍死,他們一天天數著,太陽什麼時候回來?我能活著看到太陽回來這天嗎?

冬至這天為什麼那麼重要,成為新年的開始,因為太陽回來了,希望回來了,一陽來複,多麼鼓舞人心和充滿希望啊!這冬至對遙遠的古人意義之重大,也許不是現在在暖氣房裡吃火鍋的我們能想象的。

所以,冬至這天,這卦,便有了許許多多的意義:最糟糕的時候,就是死地重生的開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多振奮人心啊,以後遇到自以為過不去的坎,就把復卦拿出來吧,絕對是上好的雞湯材料,燉一燉,滋味醇厚,回味無窮,滿血復活。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冬至復卦是一陽來複,接著是二陽息陰的臨卦,陽氣越來越足,大家是不是覺得一陽來複後,天氣要越來越暖和了?

你回答“是”嗎?

是的話,就掉進我挖的坑裡了。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冬至後面是啥?

《九九歌 》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這數九歌記得不?不記得也沒關係,有常識就行,回想那過去的歲月,每年都是冬至過後的一個多月最冷嘛,冷得手都不敢伸出來,河面可以滑冰。

可是,十二消息卦明明說了,冬至已經一陽來複了,為啥冬至後面還更冷?

科學解釋:因為冬至後,雖然太陽直射點已經向北迴歸了,但是地球表層土壤和大氣有保溫作用,夏天積累的熱量到冬至還沒用完,到小寒大寒的時候,才用完積蓄,加上冬至後,北方寒潮會經常南下,所以,一年最冷的時候在冬至之後,冬至後兩個節氣是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同樣的道理,夏至一般在6月22日左右,這個時候太陽照射在北迴歸線,北半球這天白天最長,但地球吸熱保溫的緣故,人體感覺最熱的時候,不在夏至,而是在生了兩陰的七、八月之間。

這就像在一個大集團裡,大領導發了個命令,傳到基層,總得過上一陣子。老天的天象已經變了,這個變化影響到地象,也需要時間。

所以,一陽來複,告訴你的是希望,是趨勢,但後面你還得艱苦奮鬥的,不是可以撒歡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便成功,就算看準了趨勢也得努力,成功已經在望,但失敗退場之前,會蓄積能量,給你最猛的一擊,hold住,別絕望,不要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裡。

唉,說到復卦總是容易心情激動,給雞湯再加點佐料吧。

《易經》: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子曰: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我們學《易經》幹嘛?不管我們是不是聖人,都可以用易來了解最深奧的道理,洞察最細微的變化,易理鑽研夠深,就能通天下的道理,搞懂了事物微妙的變化,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幾,是動之微,吉凶的徵兆,搞懂了幾,自然能預知事物發展的方向,及早採取行動。如果後知後覺,等事物發展趨勢已經完全呈現出來了,再動就晚啦。

囉嗦了一堆,濃縮一下就四個字:先見之明。

說到這裡,總該明白為啥冬至養生那麼重要了吧。就那麼一點小苗苗的陽氣冒頭,你不好好養著,還往小苗上踩幾腳,這小苗還長得好嗎?一陽初生之時,最需呵護,亂糟蹋了,你這一年的陽氣都長不好。明白了嗎?穿暖點,早點睡,清靜。

這就是易理哲學派的炫技內容。如果上面的內容你看完了,覺得難度太大搞不掂,我可以提供一個易理哲學派的忽悠版本給你玩玩:故弄玄虛派。


故弄玄虛派

難度指數:可大到★★★★★,可小到☆,關鍵看演技。

標配:邵雍的《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各一本。

高配:漢服一套,假鬚髮一掛。書?拿來燒火!

冬至?扯那麼多幹嘛,一首詩就夠了,一首史上最好的冬至詩,沒有之一。

——北宋邵康節《冬至吟》!

深情地吟詠吧:

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此派要點:吟完仰視天空,右手捻鬚(如有),無鬍鬚者雙手背於身後,微笑,深呼吸數次,不語,然後,會心一笑,嫣然回首。

此派難點是:演技不好會被噓的。

如果你說不清這首詩,那不管別人問你啥,你都微笑不語做陶醉狀,頂多來一句:“大音希聲~~音希聲~~希聲~~聲~~~~~”這樣炫格更高。

如果你準備降低炫格來扯扯這首詩的話,請參看前面所有內容。

但有個容易露餡的地方,我就無私提醒下:

“天心無改移”的天心,有各種扯法,比如道家佛家修煉派的扯法,還有把天心扯成老天的中心北極的。我覺得邵雍是一代易學大師,這天心結合易經復卦來扯中庸些,既避免玄乎得讓人覺得你是個騙人的神棍,又避免簡單得讓人覺得你不過爾爾。

《易經·復卦》: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天心”就是這個天地之心,是天地生生不息,週而復始,否極泰來,在最黑暗處生出力量和希望的規律。

其他的,隨便扯。

冬至常識原來還分科學派、傳統派、經典派、易理派和故弄玄虛派

最後再扯一把犢子:

雖然冬至的傳統要吃餃子湯圓羊肉,但吃貨請注意,冬至最補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安靜、清淨、獨處、入定。感受“天人合一、一陽來複”的天地之心。吸取陰陽造化機的宇宙能量。至於闢不辟穀,那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

當然,這個流派,不是普通人玩的,因為這是修煉派。人家都修煉去了,所以我就不打星級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