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上文我们讲了明初的绘画状况:(1)明代帝王反对元画的消极避世之风,在宫廷内部大力推崇南宋院画;(2)朱元璋对大量画家痛下杀手,让明初画坛惟上是从,死气沉沉,毫无新意;(3)一个被逐出宫廷的杭州籍画家戴进晚年回乡发扬了自己的画艺,被视为“浙派”,一时间影响巨大。

明初画坛确实有点乏善可陈,时间到了中后期,在当时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州地区,欣赏绘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里出现了独立于宫廷画派的一股区域性画派,史称“吴门画派”。这些画家有着渊博的家学底蕴,善诗文,大多不愿出来做官,作品充满市井生活气息,在处理艺术与金钱关系上不再执拗,时常满足富商“命题作画”的要求,找人代笔现象也时有发生。

沈周:在家就挺好,我是宅男

明中期的绘画多发生当时的明星城市:苏州。苏州左拥太湖,右临大京杭运河,河网密布,宋代以来一直都为鱼米之乡,到了明代,周边发展起来的纺织业更让苏州成为商品经济中心。

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苏州城的商铺一景

苏州是元四家长期的活动地,他们在这里游览风景、拜访好友并留下了自己的墨宝,埋下了艺术的种子。苏州也成为当时仅次于宫廷的收藏之地,著名收藏家史监、王世贞与王世懋兄弟都是苏州人。苏州地区云集了唐宋元时期的精品真迹,使得当地画家能够不断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沈周出身于苏州的书香门第,爷爷沈澄与大画家王蒙是至交好友,沈周的父亲与伯父都是当地有名的山水画家但是俩人拒绝出来做官也不卖画,父亲与伯父都十分高寿。沈周最初的绘画完全是家学的传承。稍长,沈周还拜了陈宽为师,陈宽也是世家出身,陈的爷爷跟王蒙是好基友。

王蒙曾在山东泰安任知州期间,陈宽的爷爷陈汝言到泰安拜访王蒙,王蒙有一幅画了三年的泰山图被陈汝言用白色颜料弹到画上呈飞雪姿态,后来命名为《岱宗密雪图》并被陈家收藏。除此之外,沈周也拜同乡赵同鲁为师学习绘画,年轻的沈周在学习绘画上既不挑食也没有门户之见,可谓营养均衡、发育良好。

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落花图》局部 明代 沈周 纸本设色纵35.9厘米,横60.1厘米南京博物馆

沈周第一次展露头角是替父去南京做粮长。粮长是一种劳役,明代怕官员揩油故而派民间大户去征农业税,沈周家恰恰被选中需要代替官府去征粮,这并不是什么好差事。沈周因此去南京遇到了户部侍郎崔恭,沈周写了一首百韵长诗献给他,崔恭特别惊讶沈周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才气,称他为“王勃再世”。崔恭爱才,免去沈周家征粮的劳役,希望沈周能够安心读书做学问。

到沈周30岁的时候,他已经凭借自己的诗文远近闻名了,苏州郡守十分赏识他,想推举沈周做官。沈周占卜得遁卦九五爻,《易经》的解释是“嘉遁,贞吉”,白话来说就是这是值得嘉奖的逃遁,并需要坚持下去才好。沈周受家庭熏陶不愿出仕,加上这一卦,彻底打消了他做官的念头。从此以后,沈周安心读书作画交游,快活的很。

虽然沈周不做官,但是沈周的朋友圈里却是高官云集。至交吴宽官至礼部尚书,小兄弟王鏊官至户部尚书,祝颢(祝枝山的爷爷)任山西布政司右参政,李东阳是内阁首辅大臣,程敏政官至礼部侍郎,徐有贞(儿女亲家)任兵部尚书,王恕任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等,一口气也讲不完,朋友圈非富即贵。

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青园图》局部 明代沈周 纸本设色189cm*29cm旅顺博物馆

但是沈周并不是一个骄横跋扈的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去向沈周求画,沈周都不会拒绝人家,他是非常好说话的一个人,脾气好的不得了。后来索画的人越来越多,沈周疲于应付,要么去城外寺庙躲起来,要么让他的学生代笔。

沈周脾气好到什么程度?有个穷书生仿制沈周的画,拿到沈周处告知自己这么做是为了赡养年迈的老母,沈周被孝心感动,不仅给他提笔修改,还落款并加盖自己的印章,好卖个好价钱。

树大招风,有人嫉妒沈周,故意给他使绊子。苏州新来的太守曹凤征召民间画匠替府衙做装饰壁画,有人偷偷把沈周的名字加上去了,这在读书人眼里算是卑贱的差役。有人劝沈周走走后门找个熟人把自己的名字免去就行了,不料一向绵羊性格的沈周这次叛逆了一把,他反驳道“这是一个义务,去托关系、走后门免除义务岂不是更加丢人的事情,我必须要去”。沈周很快很认真地就完成自己的任务回家了。

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东庄图册》其一 明代沈周 46岁作28.6cm*33cm (现存二十一开,共二十四幅)

等曹凤赴京去吏部拜帖,吏部主管看到曹凤是苏州来的,便问了一句“你任苏州知州,沈周先生最近可好吗?”曹凤一头雾水,含糊地回答“无恙”。曹凤又去内阁拜帖,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也问“你从苏州来,沈周有没有托你带信给我?”曹凤这下有点懵圈,隐隐感觉这个沈周大有来头,连京城大员纷纷都提起他。

曹凤最终去找了原籍苏州在京任侍郎的吴宽搞明白了沈周是什么来路。曹凤意识到自己曾经征召沈周做苦役,后悔不已,悔不该得罪这尊大神。一回到苏州城,他就托关系去拜见了沈周,请求沈周原谅“差役名单”一事,沈周只是淡淡地一笑,全然不计较,曹凤悬着的心总算是踏实了。

作为画家,很多人都反感”命题作画“,因为这违背了自由而独立的艺术精神。江南有个和尚向沈周索画,还有明确的要求,完全是一幅下馆子点菜的架势。要求是这样的”寄将一幅剡溪藤,江面青山画几层,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这换其他画家早就气炸毛了,沈周依然一幅乐呵呵的样子,欣然答应对方要求照画不误。

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沧州趣图》 明代沈周 纸本设色纵:29.7厘米,横:8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

沈周绘画最大的成就来源他的山水画,学术界按照其绘画风格,分为前后两期。人生的前40年是“细沈”,后40年是“粗沈”。“细沈”时期他更多是吸收模仿王蒙的繁复的用笔与构图,个人风格偏细密精工,多作小幅画;“粗沈”时期他融合吴镇的墨法,借鉴了黄公望的浅绛,同时也融入了浙派戴进,作品风格趋于豪放雄健,大幅作品多出自“粗沈”时期。

以《庐山高》为例,这幅画是沈周在老师陈宽70岁生日的贺寿礼。陈宽祖籍江西,所以沈周以江西庐山为创作对象,事实上沈周是一个妥妥的宅男,他一生从未远行也不曾到过庐山,这是沈周根据文字记载加艺术发挥创作出来的作品。


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庐山高》明代 沈周 纸本设色纵193.8 公分,横98.1 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创作于沈周41岁时,这是他艺术的转折期代表作,此作布满式的构图与繁复的用笔显然是取法王蒙,不过构图虽繁但由于疏密结合不显压抑。他熟练运用解索皴与牛毛皴结合来描绘山石,左上方图用亮墨,中间部分随着瀑布下来的一并用淡墨,顺着下来就是图中的主人公:陈宽。这种墨色浓淡的处理让人感觉光放佛是从左上角射下来的,浅色的瀑布与图中的山石平台增加了画面的景深感。

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盆菊幽赏图》明代 沈周 纸本设色 46岁作24.4cmx316.1cm辽宁省博物馆

如果上一幅还有强烈的王蒙影子的话,这幅46岁做的《盆菊图》就是沈氏风格了。以往在山水画里做点缀的亭台在沈周笔下成了画面中心,这有其特定历史原因。明代苏州已经是很繁华的城市了,人们享受着城市繁华而舒适的生活,却也希望有一个不被人打扰的世外桃源,这只有通过园林来实现了。


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盆菊赏幽图》局部

园林也成为士大夫、读书人休闲娱乐的场所,画中三人坐在桌案旁,旁边还有一捧着酒坛的童子,亭边还有细长的柳枝迎风摇曳,(局部)画面左上方是盆栽的茂盛菊花,三人相对而坐放佛诉说什么。不同于元代山水画传达的冷寂清幽,沈周笔下的画带有强烈的生活与市井气息,完全一副小市民舒舒服服过日子的感觉。

这种市井气是明代特有的时代气息,明代最具代表性文学是小说,无须再顾及平仄与对仗,完全以通俗的白话文来叙事。当一群市井小民在台下为刚刚听到的《初刻拍案惊奇》精彩段子喝彩时,这是文化话语权进一步下放下市井小民的胜利。笔墨随当代,你无法再从明代绘画里寻找到元四家的清幽孤寂。

山水画史明代(中期):“游手好闲”真大师

没有了家仇国恨,没有了轰轰烈烈,完全是一副岁月静好。过日子,踏踏实实过舒服日子才是新的主题。一生不做官且“游手好闲”的苏州人沈周成为吴门的开创人,他在吸收前人的绘画传统上为作品注入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恰是明代最有生命力的绘画表现形式。

沈周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不参与官场的勾心斗角,加上父母的长寿基因,沈周也活到八十三岁,这在当今社会也算是一个高寿水平,更何况是在五六百年前的古代社会。沈周在61岁收了一个徒弟,他的徒弟把吴门继续发扬光大,这个人就是我们下一期的主角:文徵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