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照居士注《百喻经》30.牧羊人喻

【白话文】从前有一个人,很会牧羊,他养的羊越来越多,没过多久就有成千上万只。但他却非常吝啬,从不肯让外人沾一点儿光。当时有一个人精于诡计,就找机会去跟他交朋友,并对他说:“如今我和你是最要好的朋友了,就像一个人一样不分彼此。我知道有户人家有一个漂亮姑娘,我会替你去说媒,让她来做你的妻子。”牧羊人听了,十分高兴,便给了他许多羊和各种财物做聘礼。几天之后这人又对他说:“你妻子今日为你生了一个儿子。”牧羊人还没见到妻子,就听说妻子已生了儿子,心中更加高兴,又给了他好多财物。后来,这人又对他说:“你儿子生了之后,可今日却死了。”牧羊人听到这个消息,便大哭起来,十分悲痛。世上的人也是如此。他们虽然修习了经文,却为了获得名利,把学到的佛法隐匿起来,不肯为众人演说佛教真实义理。这是受了有漏之身的迷惑,妄求世间的欢乐,比如自己的妻子、儿女,受了这些欢乐的欺诳,从而丧失了善法,后来就丧失了性命以及财物,极为悲伤难过,处于忧愁痛苦的境地。这与那个牧羊人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同。

【圆照居士注】《佛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五者吝法不说……”佛在世时有个弟子叫周利槃特伽。因为他在宿生不肯说法教化众生,结果到了佛在世的那一生得到了愚痴的果报,记忆力非常差。佛只好教给他一个简单的法门,他不厌其烦的修习,最终成为阿罗汉。

圆照居士注《百喻经》30.牧羊人喻

【文言文】昔有一人,巧于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万。极大悭贪,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于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而语之言:“我今共汝极成亲爱。便为一体,更无有异。我知彼家有一好女,当为汝求,可用为妇。”牧羊之人,闻之欢喜,便大与羊及诸财物。其人复言:“汝妇今日,已生一子。”牧羊之人,未见于妇,闻其已生,心大欢喜,重与彼物。其人后复而与之言:“汝儿生已,今死矣!”牧羊之人,闻此人语,便大啼泣,嘘唏不已。世间之人,亦复如是。既修多闻,为其名利,秘惜其法,不肯为人教化演说,为此漏身之所诳惑,妄期世乐,如己妻息,为其所欺,丧失善法,后失身命,并及财物,便大悲泣,生其忧苦。如彼牧羊之人亦复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