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传承-誓言


崇祯怎么死的?可以说他死于内忧外患之中,也可以说他是被文官集团逼死的,更可以说是被自己的天真烂漫,刚愎自用玩死的,总之,崇祯的死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少年天子可奈何

崇祯刚刚继位的时候,大明朝这艘破船就已经在悬崖边上摇摇欲坠了,刚刚经过万历怠政的明王朝又生生的被魏忠贤可劲儿折腾了七年,举国上下一片哀鸿,再加上恰逢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天灾人接踵而至,所谓“穷则思变”,崇祯元年,走投无路的饥民终于揭竿而起,席卷北方中国,并最终将曾经显赫的大明王朝拖下悬崖~

其次,原本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努尔哈赤经过数十年的积淀,终于完成了北方部落的统一,于是,对广阔无垠万里锦绣的中原天下产生了觊觎之心,频频率军寇掠,边疆的骄兵悍将又纷纷养寇自重,勇于贪墨粮饷,怯于横戈疆场,搞得雄心勃勃的崇祯皇帝心有余而力不足,恨之欲死却又无可奈何,大明天下也就在这种矛盾与纠葛中腐败变臭,糜烂消散~

二:所谓忠君报国不过梦幻泡影

明亡于党争,这在今天几乎已成共识,但讽刺的是。直至灭国,党争的主角——东林君子们依然在不遗余力的抨击朝廷,指斥君王,既感叹于自身的郁郁不得志,又沉酣于花街柳巷胭脂膏粉之中。

且说在崇祯继位之初,备受打压的文官集团积极配合崇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终结了魏忠贤的阉党,迅速稳定朝政。这本是振刷朝纲,收拾人心再现辉煌的时候,但可叹的是,在魏忠贤执政的七年里,贤人正士损耗极大,剩下了所谓的东林名士中不乏沽名钓誉,苟且偷生,首鼠两端之辈,为官者良莠不齐,自私自利成了当时朝廷的主流~而这也导致年轻气盛,手段刚硬的崇祯脾气越来越爆裂,越来越刚愎自用。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进围紫禁城,朝廷百官纷纷闭门自守,一面以无声的沉默发起了对皇帝的最后抵抗,另一面则积极商议对策,整顿衣冠,静待新主子的到来,然后喜气洋洋的做新朝勋贵。至于已然穷途末路的崇祯皇帝在叩求无果,救援断绝的情况之下,不得不鼓起一腔愤恨,带着唯一的太监王承恩,投环自尽~

三:喜怒无常,刚愎自用终食恶果

马克思说一切内因决定外因,身为一国之君的崇祯对大明朝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情感讲,崇祯的勤政爱民远甚于他的列祖列宗,但从理智上说,正是因为他的勤政,他的事必躬亲,他的猜忌疑虑加速了大明朝的灭亡。

因为没有经受过正统的皇家教育,再加上缺少名师贤良的辅佐,以弱冠不及的年龄继位登基的崇祯,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智慧和行政手段,面对纷繁芜杂的朝政他只能凭借着根植于天性之中的不甘和倔强来处理。

所以在短短十七年的执政生涯里,他频繁更换朝廷宰辅,屡次变更剿匪策略,用人而疑之,任人为忌之,躲避责任,逃脱骂名,有功自己独揽,有过推之臣下。这种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执政风格,致使朝中仅有的勇于任事的官员也变得畏首畏尾,崇祯十七年,他把自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光杆司令~

心怀壮志欲补天,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乎?崇祯皇帝的煤山投环,留下的不只是汉民族的百年遗憾,更是为我们这些后世子孙敲响了万世长鸣的警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作者~


狐笔春秋


看到这个问题,真的让我很纠结,毛主席曾评价崇祯说: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可他面对那样一个乱摊子,只好哭天抹泪地去了呦。”

其实在我看来,伟人说的也并不全面

首先:先说导致明灭亡的第一把刀,万历皇帝,

在《明史》明神宗本纪的结为有这样一句话,“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是个败家仔,在他亲政时,明朝“帑藏充盈,国最完富”,但是到了万历中后期,“环视库房,一空如洗”,国家已然陷入到了重大危机当中,万历皇帝毅然挥霍无度。这个明朝享国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为神宗。看起来庙号还不错,实为寓贬于褒,意思是说他神龙见首不见尾,隐居深宫数十年,不见朝臣,也不理朝政。

明灭亡的第二把刀,明朝的两个党,东林党和阉党,在崇祯的哥哥明熹宗,阉党魏忠贤至于怎么个乱七八糟,大家都知道,反正把社会搞到一团糟,但崇祯时,把阉党搞掉了,重用东林党,这东林党也不是什么好玩意,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党代表着大商人的利益,所以阻挠向商人征税,美其名曰藏富于民,但是却向农民征以重税,恰好又逢崇祯年间大旱,本来老百姓粮食都不够吃,为了抵抗满人,东林又向农民征以重税,结果导致,民不了生,农民起义不断,

最后,才是崇祯这哥们,崇祯确实勤奋,据说几天不睡是真的,但是,重用东林党人,疑心重,逼死孙传庭,杀袁崇焕,性格缺陷,等等最终导致了明灭亡,自己吊死煤山


活该你是穷光蛋


崇祯帝在王朝覆灭时,真的是众叛亲离,回天无术。而他的死也充满了戏剧性,可悲。

当李自成的起义军围攻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帝召群臣商讨对策,大臣们都沉默不语,君臣只有相对大哭。崇祯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捶胸顿足,叹息通宵,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八日夜,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太监张殷劝崇祯帝投降,被崇祯帝一剑封喉。此时的崇祯帝已经是精疲力尽了,愤恨、失望、绝望占据着他的内心。他把皇后和袁妃叫来,挥剑把袁妃砍死,皇后则在坤宁宫自缢。长平公主在一旁痛哭,崇祯帝悲叹道:汝为何生我家!一剑斩断公主右臂,又接连杀了幼女昭仁公主及几个嫔妃。

一个人越绝望,求生的本能就越强烈。崇祯帝还是想活的,他换上了便服,混在太监中准备逃出城。来到朝阳门下,守门的人死活就是不放行,说要等到天亮验明正身才能出去。太监夺门不成,崇祯帝只得又赶到安定门,可是门闸实在太沉了,怎么都打不开。求生的路被彻底被截断了,崇祯帝欲哭无泪啊。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天刚亮,太监王相尧打开宣威门投降,大顺军将领刘宗敏率兵浩浩汤汤开入城中。守卫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朝阳门的朱纯臣也先后开门投降,至此北京内城陷落。

崇祯帝得知,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可是钟声再响也没有一个人来。随后他与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煤山寿皇亭,崇祯帝脱下龙袍,在衣襟上写下了最后的遗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随后,崇祯和王承恩相对而缢,去见了列祖列宗了。

两天后,人们才发现这个吊死的国君。后来,李自成派人将崇祯帝与周皇后草草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中。


阿甘普拉斯


崇祯皇帝的死,源于一个事件。当初,眼看皇太极率兵快要打到北京,崇祯皇帝急召蓟辽督师袁崇焕到皇城议军饷,袁崇焕到了城门下面,不让进城,怎么办?袁崇焕坐在筐里,用绳吊着,吊到城楼上,这样进的城。结果进城后,崇祯帝就把袁崇焕下了锦衣卫狱,第二年就杀了,有人说,崇祯这是自毁长城。

当时皇太极兵临城下,很多人劝崇祯皇帝,有人劝他迁都,他不迁,有人劝他逃,逃到南京,他不逃,他要的是,无论怎样,我是天子,天子必须在第一线守国门。皇太极破城,崇祯皇帝哭着对自己女儿说:汝何故生我家?意思是,女儿啊,你命不好。之后就到煤山自缢而死,忠于社稷。


Liuxiaoyin0919


我们这么聊天吧,崇祯怎么死的?自己找的。关于崇祯的事儿说实话我已经回答了好几遍,这爷们儿压根就不懂治国,我们都知道自从朱棣靖难以后明朝的王爷都是当猪养的,而崇祯恰好是一头猪。只懂得吃喝玩乐而不懂得帝王权术。帝王权术是啥?是平衡和有狗。而皇帝最好的狗就是太监。太监天生就有项圈,没有权利继承人,绳子还在皇帝手里。可以说只要用好太监的监察天下执权。你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哪怕你去玩木匠活。

可惜的是崇祯不懂。

崇祯怎么死的?嗯,煤山吊死的。身边就剩了一个太监。可以说临死还有一条忠犬,不算冤。但崇祯死的活该。

明史这一段我都想吐了。。。。。


曾是骑士的游侠


由于崇祯个人治国能力太差外加一政治白痴注定了他对于大明国事只能是有心无力 ,他不管朝政或许还可苟延残喘 这蠢货越是勤奋就越是加快了猪家王朝覆灭的步伐 直到举着撅头粪叉的闯贼打至北京城下 。此时的崇祯众叛亲离惶惶如丧家之犬 ,绝望中吓破胆的他为逃避被烹福王的下场 举三尺白绫覆面自挂于煤山之上。。。一代帝王就这样结束了他无能 可耻 可悲的一生




伏魔金刚杵


崇祯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实际上继位的时候朝廷已经是个破烂摊子。虽然有鸿鹄之志,可惜没人。在位的时候做了很多违背百姓的事,比如说把孙传庭关进监狱,导致李自成闯进北京,最后自己上吊在煤山。实际上自己是等死,坐以待毙,死要面子活受罪。最后不得已上吊。


堂前旧事


自做自受,刚腹自用对形势错判最终导至国亡白尽而亡,但有骨气,能下决心处理后事,不至于被辱,不妄为大明一国之君


云中的一片雨


崇祯的死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崇祯个人素质不足以挽回明朝的颓势,当面临王朝灭顶之灾时只能悲壮的自尽于煤山。客观上也是明朝自嘉庆以来衰落到极点以至于灭亡的大势不可扭转,即使崇祯个人能力逆天最多也只能是像张居正那样延缓帝国的衰落,而不能阻挡历史浩浩荡荡的大势。


未若love柳絮


在煤山自缢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