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西晋大臣阎缵因为什么事情而获得朝廷的嘉奖?

聊聊关于生活中那些事



阎缵是西晋官吏,字续伯,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出身士族,自幼博览典籍,善交结英豪,一生性慷慨,敢直言,不拘小节。曾任西戎校尉司马,因功封平乐乡侯,后升为汉中太守。而他过获得升官和嘉奖,和他的耿直,任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时。皇帝昏庸,贾后专政,飞扬跋扈。由于她生不出儿子,所以就歹心萌生,陷害太子,太子入狱期间,阎缵就仿效庞令明,抱着棺材给皇上写信,替太子喊冤,然而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太子死后,晋惠帝司马衷立了皇太孙为太子,阎缵担心又生出什么祸端,于是抬出棺材再次上表,给晋惠帝和贾后说了三个故事。
  1. 刘邦路过赵国。他是赵王的老丈人,赵王对他不满,但是宰相贯高胆子大,直接暗杀,后来失败,主动承认与赵王无关,刘邦大度。把他放走了。
  2. 刘邦媳妇叫吕后。有一个情敌叫戚夫人。两人为了儿子继承太子打的不可开交。刘邦死后。吕后削戚夫人为人彘,又召她儿子刘如意进京。宰相周昌知道吕后意图。坚决阻拦,吕后知道后先招周昌,后招如意。然后杀了戚夫人母子。但是没想到没有杀周昌而且还保留了他的爵位,一直世袭到孙子那辈。

  3. 汉武帝刘彻老年沉迷封建,被小人利用,太子冤死。太子三个儿子也死了,就剩下一个重孙子。被判入狱。入狱后。还想杀他,但管理官狱的廷尉监丙吉抗旨不尊。顽抗到底。后因护驾有功,一路高升,死后被评定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当时晋室朝廷文武大臣,皆畏贾后淫威,无人敢于争辩,唯有阎缵,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抬着棺材数次上书。还讲这三个故事,暗喻太子冤枉,指责昏庸皇帝和贾后的专权无道,等于死谏。为愍怀太子辩冤。他的行动震撼朝野,贾氏被诛后,朝廷嘉其忠烈,擢升为殿中将军,汉中太守,卒于官,成为流芳百世的直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非常感谢你的阅读。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你的关注和评论。我们一起探讨历史。我是晓白说历史,谢谢。

晓白说历史




坚持正义,冒死进谏

提到阎缵,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司马遹(278年—300年),字熙祖,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是晋惠帝司马衷长子,母亲是才人谢玖 ,西晋太子。 司马遹自幼聪慧,有其高祖父司马懿之风。但长大后,不修德业,性刚且奢侈残暴,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并在西园销售杂货,以收其利。又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皇后贾南风以其非己出,恐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便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诬陷司马遹谋反,囚于金墉城,派黄门孙虑将其杀害,时年二十三岁。后追谥为愍怀太子,葬于显平陵。这件惨剧很明显是贾南风权势滔天下的后果,在当时许多大臣都是只眼看而不作为,但阎缵却在司马遹被囚期间多次冒死上疏,提出自己的主张。司马遹被废后,阎缵继续冒死为太子鸣冤。这种不为强权,打破黑暗的做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谓是“惊骇”朝堂。



驾车压墓,以泄其怒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矫诏起兵,诛贾后、贾谧,侍中张华同时遇害,朝野震惊。但是张华等人辅政数年,颇有政绩,社会相对安定,百姓对他也有念想。张华遇害,大家都很悲痛,但由于畏惧赵王淫威,无人敢言,只有阎缵公开抚张华尸体痛哭。 在赵王司马伦死后,阎缵又以车轧过其墓,以示愤怒。在当时可以说是疯狂和真性情之人了。



有恩不忘,冒死收尸

阎缵在年轻时曾为晋太傅杨骏舍人,后出为安复县令,当时的太傅杨骏对他有恩,经常扶持和教导他。杨骏被贾后诛杀后,暴尸街头,满朝文武害怕贾南风权势,竟无人敢为他收尸安葬。阎缵闻讯,弃官回到京城洛阳,组织人员料理杨骏后事。这里也可以看出阎缵的知恩图报,忠勇之士的品格了。



为人正直,耿直,知恩图报,不畏强权,阎缵在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谓是一股清流了,而这也让他的优良品行随着他的名字流传至今。正如《晋书·阎缵传》中说:“阎续伯官既微于侍郎,位不登于执戟,轻生重义,视死如归,伏奏而待严诛,舆棺以趋鼎镬,察言观行,岂非忠直壮士乎?”他的忠直在当时堪称典范。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讨论,想了解更多历史,也欢迎点击关注,或者看我首页。


蘑菇雅说


阎缵在西晋的官职并不是太高,最高官职是汉中太守,不过这个人的忠孝却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他做官和升官靠的就是忠孝,敢于死谏,尤其是西晋“八王之乱”时期。(阎缵图)

以“孝”起用,以“忠”闻名

阎缵的祖父是三国时期汉中军阀张鲁的部下,自己也出身于士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有优先推荐做官的权利,但是他的母亲去世早,继母诬陷他偷了父亲的金子,告到了官府,他做官的事情被延宕了10年。不过他对继母毫无怨言,十分孝顺,得到了继母的认可。乡里“孝”名远播,在这10年里他也是博览群书了,学问学得好,很快被举荐为官。(司马炎剧照)

他首先成为杨骏的舍人,也就是门客了,后被举荐为安复县令。这个杨骏不得了,他是晋武帝司马炎信臣,是司马炎杨皇后的娘家人,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司马炎临死前,任命杨骏为顾命大臣,总揽朝政,他辅佐的就是那个白痴皇帝司马衷。

公元291年,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目标之一就是杨骏,大臣劝谏杨骏起兵拥立太子,斩杀逆臣,不过他怯懦,结果被杀死在马厩里面。(八王之乱世系图,黑体的是参与八王之乱的藩王)

畏惧贾南风的权势,杨骏死后,没人敢收尸埋葬。阎缵带头,领着几个杨骏提拔的人安葬杨骏,并且辞官归隐。结果有人通风报信,要抓捕埋葬杨骏的人,其他人都提前跑了,唯独阎缵,用自己的家财安葬了杨骏后,安然离去。自此,阎缵的忠义之名朝堂尽知。

二次抬棺进谏,忠烈之名更甚

阎缵因为安葬杨骏闻名于朝堂,文章写得也很好,有人举荐他,他成了河间王司马颙(八王之乱的八王之一,司马懿三弟司马孚的孙子)的部下,为西戎司马校尉,算是一个低级军官。后来因为战功被封为平乐乡侯

贾南风皇后掌权后,希望自己生个儿子继承大统,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贾南风始终没有儿子,她特别嫉妒他人。司马衷的太子司马遹,非常聪明,本来晋武帝司马炎不是看好白痴司马衷,看好孙子的能力才传位给他,同时有弘农杨氏的维护。贾南风的政变,使得司马炎的计划全盘落空。(柳州棺材)

贾南风打算将太子废除,诬陷太子谋反,计划非常成功。阎缵知道后,效仿三国时期的庞德,抬棺决战,自己也让人抬着棺材,进谏司马衷和贾南风,抱着必死的决心。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贾南风看他是个人微言轻的小官员,也没拿他当回事,该废除太子的废除太子,最后还把太子司马遹杀了。

这下八王之乱再起(公元300年),贾南风很快被杀,贾氏家族也被灭。司马伦短暂称帝后,很快被灭。

司马衷复位后,又再立原来太子司马遹的儿子为皇太孙。这次阎缵又来了一个抬棺进谏,陈说废立的利害关系,也不知道傻皇帝和权臣看懂了没有,不过他的忠烈之举,得到朝廷上下的一直赞同。

阎缵因为“忠孝”之名,被封为汉中太守,病死于任上。

后话。

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自立为帝,被其他藩王所灭。他是原太子司马遹被杀的幕后黑手,假借贾南风之手除去太子,自己做皇帝。他下葬后,阎缵驾着马车反复碾压司马伦的坟头,以解其恨。(司马伦图)


穿越再现彼岸


阎缵虽然官职不高,但敢于“死谏”,这在西晋时期“八王之乱”更难能可贵,就如唐朝的魏延,得此“忠孝之臣”乃国之大幸。


众观天下史01


理愍怀太子之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