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古代的官僚體系如此龐大,是因為中國大嗎?你怎麼看?

思庇屋


官僚體系規模大小取決於國家的大小,但跟取決於管理的粗細。古代的國家是家族企業,皇帝家族治理天下其官僚體系自然繁複,但在漫長的帝王統治時期,由於農耕社會人口分散,管理也相對鬆散,特別是農村,大部分地方並沒有行政機構,管理工作都是當地鄉紳代理,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民國。這才有老話:天高皇帝遠。現代中國,由於通訊手段的進步和維穩的需要,我們的社會管理極度精細,城市可以說通過居委會能夠管理到每一個人,農村行政效力可以達到每一個自然村。試想中國有9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4億人,要做到這一步需要多少行政人員?說是地球歷史之最應該不算誇張。這個龐大系統需要耗費多少費用!要精簡官僚機構,恐怕首先應該從降低管理精細程度入手,把能夠下放給村鎮等基層的權力都下放掉。放權給基層,也有好處,可以培養基層民眾的主人翁意識,提高社會自我管理的能力。美國的例子我們都看到了,聯邦政府關門一個多月,社會生活紋絲不亂。為什麼?社區組織和公民意識。


薛泉聖


縱向來看,中國的歷史上,政府官員和人口的比例: 漢是1:7000; 唐1:3000; 明為1:2000; 清為1:900; 早期成立的新中國是1:290。 水平: 日本政府和人民為1:200的比例,中國的官民1點30 比例是日本的7倍。 公務員的數量中國“過度”了近20倍 中國,根據最近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展會發布的報告顯示, 中國公務員人數“超標”近20倍。 中國最新的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完成的“中國居民評價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務報告”。 該報告顯示,公務員按照佔GDP的比重,中國大大超過了公務員在發達國家的數量, 中國數“近20倍,接近7%的中國人認為的總電流公務員應減少。 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報道說, 中國政協提供任玉嶺的一組數據顯示,近期, 從1978年到2003 20 25年中國及行政開支增加了87倍。 中國行政開支佔總財政支出,在2003年已上升到19.03%, 比日本的2.38%和5.06%的韓國高得多。在今天的中國, 官員和公眾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級別:126相同的數據,超過10年前的40; 。官員早 改革開放的67比目前的比例和公眾,比清末高出35倍;比西漢時高出306倍! 這就是所謂的“封建剝削社會”的西漢,每8千的人,只是為了養活的人員; 今天的“人民共和國”每26人,就要養活一名官員。 政府在全國各地機構每年 車馬費達3000億; 招待費達到2000億; 國外的“培訓遊”的費用,以達到250億。 周天勇,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 準公務員和由國家財政支持的中國真正本質的工作人員超過7000萬人,政府官員和公眾高達1:18。


可汗39409944


中國大是一個方面,但不是主要。主要原因還是體制問題。

古中國的範圍一直穩定在中原、關內,偶爾會擴張到西域、遼東,因此地盤大,需要有效的管理,每個地方都派人過去管理,那也是一套龐大的官僚系統了。

但是主要的是體制問題。因為中國古國很早就脫離了封建社會,進入了高度集權的大一統社會。貴族自治的傳統也被廢除,貴族特權被剝削。取而代之的就是中央委派官吏的官僚制度。

因為要穩定一個高度集中的政權,自然就需要一套龐大的體系來維持。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下面的權力分割,完成一件事要幾種權力,而這幾種權力分別賜予不同官員。那樣下面的官吏要完成一件事就必須要幾個人一起做才可以,讓下面的官僚互相扯皮就很難威脅皇權了。典型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樞密院和三衙、明朝的廠衛。

其次就是一個部門設立幾個官職,官員的地位權力一樣,那樣之間的扯皮就會更加厲害。典型的是唐朝的左右僕射。

接著就是設立負責監察官員的機構和特務機構。這種東西從秦到清就一直有,不多贅述。

最後就是地方上不停地分級分區,把行政區劃分等級(而且越分越多)每個區劃拆分出更多區域,拆到最基礎的鄉村,再在地方上設立衙門(這種衙門一般也是一套龐大的機構分管不同的事務,管的東西太多就要更多官吏)而且大帝國的每個鄉村都很小,每個鄉村又有一套龐大的官僚體系。

就這樣,一套負責而又龐大的官僚系統建立了,維持了大一統的專制帝國。


釃韏剳颮鞷䐌櫫鬇囈


一、國家形態發展

自新石器時代後期,在中國大地上逐漸形成了以華夏族為主體的初步國家形態,相比之前無論是地域面積、人口規模以及政權運作等方面,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組織網來維護,於是官僚體系逐步形成中。

至夏商周時期,完善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誕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統治秩序,商王、周王及其貴族為維護自己統治權益,需要建立相應的官職來維護政權及其自身地位。在考古發現的甲骨文及先秦歷史典籍記載來看,這一時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官僚體系,以考古發掘的金文資料為例,在周代形成了宮中雜役類官職和職有專職類官職(文官)以及武職,如“小臣”、“士”、“多士”、“史”等稱謂。

春秋戰國時期,基本還延續周代以來的統治模式。

自秦統一至清朝,中國開始長達數千年的穩定統治,即以皇帝為首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式的帝國統治模式。在此種統治下,需要絕對的權力來維護皇帝的地位與尊嚴,整個國家處於嚴密的統治網監視之下,官僚體系十分完備,與此相匹配的官職應運而生,應時而變,以此來維護帝國的運行。

二、國家統治方式

國家的運行除了國家政權的穩定外,還受統治者的統治方式影響。在中國曆代王朝中,宋代是實行“重文輕武”的統治方式,自創立王朝至滅亡歷經幾百年而不改。這一時期的文官制度也最為繁複,官職名目也較多,整個國家處於文官的控制之下。另外,還有明朝,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基業,完全得益於發達的官僚組織,不然出現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而帝國安然無恙是不可想象的事。

三、疆域面積

中國自秦至清國土面積不斷擴大,管轄的人口、資源以及疆域面積急劇擴大,這就在客觀上需要更多的官員來管理。以兩個圖來展示吧:

四、精神因素

儒家的影響也是古代官僚隊伍龐大的精神因素,儒家主張“修身、治國、平天下”,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在漢代以後兩千多年裡都是古代文人志士的理想,為此孜孜不倦地追求。

因此,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古代官僚體系發達,官員眾多是受國情的影響而定,不同時期的官僚隊伍受國家形態發展,統治方式的改變,疆域面積的擴大以及儒家的精神影響。它是一個綜合因素的結果。




閱讀時間博物館


官僚體現龐大源於制度。

封建社會的核心是:忠君、順君、維護天子、父子相承、一成不變、千秋萬代。

封建社會制度的特性:各種資源主要供給皇權核心及其運轉系統,由於財富和資源分配不公平、不科學、不透明……,造成社會矛盾容易積累,歷代帝王為了維護“寶座”、必須豢養很多維護者、得利者,這是根本因素。這些人雖然占人口比例不是絕對大,但消耗了絕大部分優質資源與財富。出現“草民與大老爺”等尊卑層次。這就是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原因。

官僚龐大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私慾性與公益性差別。和國家大小沒必然關係。

假設,社會制度與法律公平、嚴苛、科學、理性、超前、正義、繁細、博大、環環相扣、鼓勵奮進、懲惡揚善、鼓勵競爭……那麼財富與資源分配相對就合理很多,社會矛盾不容易積累或自然化解,那麼官僚的溫床就不存在或不那麼“溫暖”,官僚體系自然就很少很少了。

尤其“各種公平競爭”,他是社會發展的發動機,即能除舊迎新、又能促使社會能人倍出、科技不斷髮展、社會財富不斷增多……。沒有競爭或沒有“公平競爭”是什麼樣?

總之、官僚體現的大小是社會程序的優劣決定的。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中國古代,建立皇朝從秦始皇開始,此後漢、東漢末年及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晚唐及其後的五代十國,宋元明清,一路數下來,歷時約兩千年吧。以前,人們將這段歷史和周朝及其春秋戰國時代共二千五百餘年統稱為封建社會,而易中天先生則將秦並六國一統天下至清末稱為帝國時代。應該說易先生的說法從社會政治的角度來說是準確的。

龐大的官僚體系,始於帝國時代,也是因帝國制度所造成,並不是因為地域廣闊和人口眾多的必然結果。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中國的帝國制度,是家天下。秦是贏氏天下,漢是劉氏天下,隋唐是楊李天下,宋是趙氏天下,明朝更是朱家天下,既使象元、清朝這樣的外族統治,仍然沒有放棄家天下的傳統: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的家天下,清朝是努爾哈赤一族的家天下。這中間,雖然有很多稱不上正統朝代的時期,如魏晉南北朝,武則天篡位的武周,五代十國等,只要是稱帝,都是世襲的家天下。

帝國制的家天下,皇帝的家便是國,國也是皇家的家,家國一體,無可置疑,無可更改。世代相襲的結果,家族越來越大,更為了家族利益均佔,除了正宗的直系族人,就連沾親帶故的七大姑八大姨,不得不討官位,世襲榮祿。其次,已經佔據官位的其他官僚也官官相護,官官相襲,再加上結黨營私,拉邦結派,又是一大批官僚。帝國的統治者,也為自己的統治需要,不得不加強各種防範,從上到下層層沒防,又不得不增加各種官僚。因此,龐大的官僚體系便不可避免。

唐朝貞觀年間前期,唐太宗李世民曾經想裁減冗官,實行並省官員的人事改革,遇到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北宋時期,宋神宗力用王安石改革變法,根本原因,也是因為官僚體系太龐大,供養的財政壓力太大之故。南宋時期,皇朝偏於一隅,屈居於杭州,中原是女真的金,北是契丹的遼,西是党項的西夏,然而整個官僚系統卻比任何朝代都龐大。

由此可見,帝國制度龐大的官僚體系難以避免,儘管帝國制度也是人類歷史社會的一種進步,但她終將被更加先進的民主共和制度所代替。




一夫82


我們現在的官僚體系才是巨大的,全世界第一


二十年63695639


官大民小,官多負重。是中國不變的現實!且還在擴大化,等級化,腐敗化!極待引進西方治理模式。廢除冗員與機構重置。


三峽之旅533


中國古代的官僚體系遠遠沒有今天龐大。從財政供養(納稅人供養)的人數來看,如今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黨、政、軍,工、青、婦,皆是進身階梯。任命書中有括弧(比如,正部長級副部長),追悼詞中標待遇(比如,副省級醫療待遇)


范蠡的崇拜者


古代一個縣只有幾個人是吃皇糧的!再加上幾十個吏員,就能把一個縣治理很好!因為那是皇帝自己的錢,所以不用那麼多吃閒飯的!現在一個縣幾千人吃財政飯,因為那是用的人民的錢,崽賣爺田不心疼!你說這社會是前進還是倒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