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官#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嗎?

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唐朝史料記為“棄宗弄贊”)有多位妃子,文成公主是其中之一。

#歷史真相官#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嗎?

松贊干布

據《西藏王統記》第十六章記載:

彼時漢妃尼妃二人俱無子嗣,王納象雄薩為妃,亦未生子……。又納如容薩為妃,亦未生子……。復納木雅氏為妃,亦未生子……。復從堆隆孟地納孟氏家族之女名赤姜者為妃,乃感神靈予記,謂將生一子。

據此看,松贊干布的妃子包括:漢妃(文成公主)、尼妃(尺尊公主)、象雄薩、如容薩、木雅氏、孟薩赤姜共6位。

《西藏王臣記》的記載與此略有不同:

尼妃及漢妃二人均無子嗣,繼納如容薩、象雄薩與孟薩赤姜等三妃。

與《西藏王統記》相比,少了“木雅氏”,當然,根據《智者喜筵》記載,如容薩是木雅王之女,她與“木雅氏”是否為同一人,我不確定。

文成公主在這幾位妃子中間地位到底如何?

#歷史真相官#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嗎?

文成公主


納如容薩、象雄薩與孟薩赤姜等人不必拿來比了,唐朝和吐蕃史料對此毫無記載,後世藏人的史料也記載甚簡,不具有可比性。能與文成公主一比的,只有尺尊公主。

有人認為,文成公主只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她的地位要低於尺尊公主。理由如下:

1、尺尊公主先嫁與松贊干布,因此,地位相應較高。

2、尺尊公主入藏時攜帶的不動金剛佛像(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被供奉於大昭寺,而文成公主入藏時攜帶的覺阿釋迦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僅被供奉於小昭寺。後來金城公主入藏後才進行了調換。

那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下面我就談談我的觀點。

一、從《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看文成公主的地位

關於文成公主的記載,不外乎唐朝史料、吐蕃史料和後世藏人的記載。現在不少人想當然的認為,吐蕃史料和後世藏人的記載,是比較可靠的資料,而唐朝史料,由於語言和地理等因素,不甚可靠。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將吐蕃自身的史料記載與後世藏人的記載混為一談。

吐蕃自身的史料記載,作為第一手史料,自然是比較可靠的,但是,後世藏人的記載不一樣了,因為目前留下的後世藏人的記載,例如,西藏王統記、西藏王臣記、賢者喜宴、柱間史等,很難稱之為完全的史料,更偏向於宗教作品,又多為數百年後的作品,而且文學、歷史和宗教內容大量互相摻雜,其單純史學價值大打折扣。

因此,在研究吐蕃歷史時,還是應以吐蕃自身的史料記載為主。而目前流傳下來的吐蕃自身的史料,首推《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

《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對文成公主有以下記載:

1、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宋(即祿東贊)迎至吐蕃之地,……此後三年,……此後六年,墀松贊贊普(即松贊干布)升遐,與贊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

#歷史真相官#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嗎?

文成公主入藏

2、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

除以上關於文成公主的記載外,《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關於松贊干布后妃的記載只有一條:

松岱贊與蒙氏妃赤木年東登(即孟薩赤姜)所生之子貢松貢贊。

該條記載出現在“贊普世系表”中。

從《歷史文書》關於松贊干布后妃的記載來看,只記載了文成公主和蒙氏妃,而且,記載蒙氏妃的原因是要記錄贊普世系,這與兩唐書諸皇子傳中的“某生某”的記載如出一轍。

因此,《歷史文書》真正重點記載的松贊干布的后妃只有文成公主一人。在後世的諸多宗教作品中記載頗多的尺尊公主,《歷史文書》一字未提。

特別是祭祀文成公主這一條記載,《歷史文書》中記載受到祭祀的松贊干布的后妃,僅有文成公主一人而已。

這充分說明,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正妻,在吐蕃的地位很高,僅從《歷史文書》來看,高於尺尊公主。

此外,王堯和陳踐譯註的《敦煌吐蕃文獻選》中有一篇《于田教法史》,據考證,該文成書於公元八至九世紀。其中有關文成公主的記載也可為文成公主的地位問題提供佐證,具體記載如下:

正在這時,吐蕃贊普和漢地君王結成甥舅,文成公主降嫁吐蕃贊普。公主在吐蕃修建了一個很大的寺廟,給寺廟獻上土地與奴隸、牲畜。全體比丘來到這裡,生活均由公主供養,吐蕃之地大乘教法更加宏揚光大。

該條記載有另外的譯法:

其時,吐蕃贊普與唐皇帝成甥舅(之好),文成公主被聖神贊普(即松贊干布)迎娶。公主在吐蕃建大寺院一座,鑑於此因,所有僧侶亦來此地,公主均予資助,乃於吐蕃廣宏大乘佛法。

這條記載有以下幾點比較有意思:

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吐蕃治下的僧人對文成公主入藏事件的理解。其中,“甥舅”、“降嫁”、“迎娶”等詞語,均可以看出,文成公主入藏,確實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

當然,吐蕃治下的僧人,不完全等於吐蕃人,《于田教法史》中對吐蕃也並未完全推崇,但是該卷畢竟成書於公元8-9世紀,且由吐蕃文寫成,可見是處於吐蕃的統治下完成的,因此其立場應該是傾向於吐蕃、至少是不敢得罪吐蕃的。即便如此,該卷仍然使用了“甥舅”、“降嫁”、“迎娶”等詞語,則當時吐蕃對文成公主及其背後的唐朝的尊重和仰視態度,可見一斑。

2、文成公主進入吐蕃後,非常富有,且比較有權力。“公主在吐蕃修建了一個很大的寺廟,給寺廟獻上土地與奴隸、牲畜。全體比丘來到這裡,生活均由公主供養”,這段記載,就是明證。

二、綜合後世藏人的記載看文成公主的地位

就嚴格討論歷史而言,依據《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進行分析已經足夠了。但是,為了更加全面的說明問題,我仍然願意綜合後世藏人的相關記載來看一下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並就本文最開始提到的某些人對文成公主的質疑進行探討。

#歷史真相官#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嗎?

文成公主


1、尺尊公主先嫁與松贊干布,因此,地位相應較高。

對此,我就援引後世藏人寫的《賢者喜宴》進行分析。根據該書記載,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最後分別化為綠度母和白度母:

松贊干布向二王妃摸頂,於是泥婆羅公主墀尊則變成有哞字(根據註釋,意為"心字")為標誌的八瓣白蓮花(白度母)。而漢妃文成公主則變作有冬字(根據註釋,意為"度母字")為標誌的十六瓣青蓮花(綠度母)。二公主繼而融入松贊干布之左右肩。

《西藏王統記》第十七章、《柱間史》第十六章記載與此基本一致。

根據藏傳佛教的說法,度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而綠度母為所有度母之主尊,總攝其餘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

#歷史真相官#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嗎?

綠度母

文成公主作為綠度母的化身,她在吐蕃的地位難道不高嗎?

2、尺尊公主入藏時攜帶的不動金剛佛像(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被供奉於大昭寺,而文成公主入藏時攜帶的覺阿釋迦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僅被供奉於小昭寺。後來金城公主入藏後才進行了調換。

#歷史真相官#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嗎?

金城公主照鏡圖

這種觀點屬於對文獻資料的嚴重誤讀。剛開始,尺尊公主因為先入藏,她帶來的不動金剛佛像(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確實在大昭寺,文成公主的覺阿釋迦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在小昭寺。但是,調換可不是金城公主幹的。

根據《西藏王臣記》記載,松贊干布去世後,唐軍進攻吐蕃,吐蕃人自己害怕文成公主的覺阿釋迦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被唐軍奪取,“急將覺阿釋迦像迎至神變寺(大昭寺),藏於南鏡門內,以泥封門,別繪一文殊像以掩之”。吐蕃人藏好了覺阿釋迦像,確沒有藏尺尊公主的不動金剛佛像(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導致不動金剛佛像被唐軍發現,並被拖走了一段距離,“(唐軍)乃將不動佛像運至半日程地”。據此,吐蕃人更看重哪位公主帶來的佛像,不是已經很清楚了嗎?

後來,金城公主入藏,在大昭寺發現了被藏了很長時間的文成公主的覺阿釋迦像,將其取出供奉,“覺阿佛像留置暗處已歷三代,(金城)公主從南鏡門迎出,供淨香室中殿,設立供祀”。

可見,兩尊佛像互相調換位置,乃是吐蕃人自己所為。

事情還不止於此。如果讀一下另一部藏人的記載《柱間史》,我們會驚奇的發現,按照《柱間史》的說法,兩尊佛像的調換,是文成公主自己授意進行的:

漢妃文成公主在納入大悲觀世音像時曾囑咐說:“釋迦牟尼的八歲等身不動金剛像與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金像安立的地方應調換一下,以防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日後被漢人奪回之不測。要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從惹冒切寺(即繞木齊寺,小昭寺)轉移安立到幻顯神殿(大昭寺)北下殿的一護房中,並在護房的門上畫上文殊菩薩的畫像。這樣一來,漢人就再也找不到這尊金像了。”後來大臣那闡布、屯米桑布札和噶爾東讚的子嗣兒臣們,遵照漢妃文成公主的遺囑,將不動金剛像(即尺尊公主的釋尊八歲等身像)安立在了惹冒切寺(小昭寺),而將釋迦牟尼像(即文成公主的釋尊十二歲等身像)轉移到幻顯神殿(大昭寺)並舉行了殊勝安住儀軌。

按照《柱間史》的描述,這佛像調換,竟是文成公主自己安排的,吐蕃大臣遵命執行。按照這個記載來看,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有多高,難道還不清楚嗎?

以上是我對於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的簡單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