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骗局还是真实的景象,为何说康乾盛世根本不存在?

ChungKeung


中国历史上可称为“盛世”的,只有两个朝代,汉朝、唐朝。所谓“盛世”,最起码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强大,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文化昌盛,还要有民族精神。就说康乾时期,占哪点了,“剃发易服”汉人反抗遭大屠杀,这是靠杀伐百姓取得的暂时稳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口与中国过去的历史相比确实是突飞猛进,但是与国外相比呢,英国都已经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了;国际上闭关锁国,保守自大,文化上禁锢文化,文字狱更是到达巅峰,贪官横行,百姓苦不堪言,民族气节都没有了,看看盛唐,不说别的,唐朝百姓那种自信,清朝有么


张莙玮


我国古代有三大盛世,分别是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但是康乾盛世是否是真的盛世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清朝统治者自欺欺人、愚弄国民的做法。何谓盛世?是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军事实力强劲、思想文化昌盛、在国际上影响力大。那么我们来看看康乾盛世下的清朝是什么样的。

首先是康熙帝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大大减轻国民赋税负担,接着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集中了征税权利,继续减轻百姓负担,这两项改革使得清朝经济得到发展,到乾隆十五年清朝GDP占比世界百分之三十二。如此看来康乾盛世的经济确实繁荣。

由于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而满族人口远远少于汉人,清朝皇室要想政治稳定就得使这些汉人臣服,文字狱就应运而生。康熙年间文字狱初兴,多少汉人死于文字狱,也正是因为文字狱,使得国人不敢乱说话,满清皇室就能更好的控制地方,这样政治上算是稳定,不过这种稳定是多少汉人用血换来的。

清朝前中期的军事实力也是很强的,八旗兵也是战无不胜。康雍乾三朝花百年时间平定准噶尔,将新疆纳入我国版图;康熙年间收复台湾,乾隆年间平定大小金川等等,无一不彰显清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只不过后来无战事,八旗兵又疏于训练,加上清朝火器技术停滞不前,清朝才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不过在康乾盛世时清朝的军事实力还是不错的。

康熙帝还下令修订《康熙字典》,乾隆帝也为了彰显大清的文治盛世下令编撰《四库全书》,不过《四库全书》的修订实际上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乾隆年间焚烧的书远远多于《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内容。这次焚书持续了二十多年,焚毁的所谓的禁书有七十多万卷,大半个华夏文明都被烧了,真是可悲。仅仅是为了禁锢百姓思想就焚毁这么多书,清朝的统治者可谓昏庸至极。可见所谓康乾盛世下的思想文化跟昌盛沾不上边。

说到国家影响力,当时的清朝在东亚还是说一不二的,毕竟天朝上国的幻想还没被英国人打破,不过也不远了,因为乾隆驾崩四十一年后鸦片战争就爆发了。

这些都是我们的史书上记载的,不够客观,现在我们来看看在外国人眼里的清朝是什么样的。1792年英国特使马戛尼出使清朝,当时是乾隆年间,他曾在出使后在日记中写下“当我们(欧洲)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说明当时的清朝没有进步,反而在退化成野蛮人。在马戛尼眼中清朝处处贫困,百姓衣衫褴褛,军队破破烂烂,他认为中国不过是个泥足巨人,这也为日后英国敢发动鸦片战争埋下伏笔。

其实康乾盛世时清朝铁和布这两件封建时代重要的产品产量都没有恢复到明朝水平,到了康乾盛世末期由于中国还是小农经济,而欧洲欧各国大部分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那时候清朝的工业产量只占世界的一成,要知道那时候清朝的人口是世界的三分之一。实际上也是因为清朝人多,清政府收的税才多,有一种清朝经济繁荣的假象。无论再怎么减轻百姓赋税负担,清朝百姓都是很贫穷的。

而且清朝大兴文字狱,人命如草芥,清朝统治者都不在乎自己的国民,别的国家侵略者又怎么会在乎。清朝如此的禁锢百姓思想,使得科技落后,火枪技术落后,军队战斗力下降,也导致清末列强纷纷来华欺负中国,让中国落后世界几百年,至今都没有完全追上。

最后我想说,康乾盛世是存在的,但是被统治者们夸大了,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威震四方,没有看到最底层百姓过得有多么苦,正应了张养浩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风尘讲历史


说康乾盛世是不存在的,这个说法显然有失偏颇了!

而今我们之所以会不断有人开始质疑康乾盛世,主要是因为我们把其与同时期的西方做对比了,加上乾隆在中后期的好大喜功,使得清朝在他统治时期已经开始衰落。此外,甚至有观点认为是因为有了番薯这样可以充饥的食物,才支撑起了清朝这段时期的人口暴涨,其实人们当时的生活质量很差,因此也有人讥讽康乾盛世为“番薯盛世”。

首先说说康乾时期的中国与西方的对比,的确当时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了,正当我们还沉浸在康乾盛世这段封建时代的落日余晖之中时,西方社会的工业革命已经如火如荼的推进了。因此,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其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已经远远超过中国。

尤其是乾隆年间,好大喜功的乾隆耗费民力,穷奢极欲,已经将其父皇雍正积攒下的丰厚家底败光了。当时的清朝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力来为乾隆打造一个盛世的假象,其实广大的老百姓却很凄惨。


正如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访问清朝期间,他在京津地区看到的,正是老百姓皮黄骨瘦,食不果腹的惨状。试想想,京津地区可是天子脚下,清朝较为富庶之地,尚且如此,那内地就更难说了。因此,乾隆之后,清朝的内部矛盾就集中爆发了,嘉庆年间清朝各地接连爆发民变和起义。

然而,康熙和雍正时期,甚至是乾隆早期,百姓的生活并非如此的不堪。特别是雍正时期,得益于雍正铁一般的改革意志和政治手腕,推行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开豁贱籍三大改革,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进一步释放社会生产力。因此,这段时期的清朝还是颇有盛世之风的,而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般不堪。

因此,康乾盛世,如果从纵向来比,应该还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质量治世,只是比不上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而已。

至于大家所吐槽的“番薯盛世”这一点,其实也挺冤的。因为,清朝中期能出现人口的快速增长,并不全靠番薯,因为康雍乾三位皇帝都很重视农业建设,虽然我们当时的技术已经落后,但粮食产量还是在逐年提升,不然乾隆年间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人口。

再说,在封建时代,普通的老百姓本来生活质量就不高,即便是在过去的其他盛世,人们的物质生活也照样艰苦,只是战乱没了,人们至少还能安居乐业,不至于饿死而已。

事实上,即便是唐朝的天宝盛世,也只是统治阶级更加富裕了而已。而在盛世假象的底下,却是整个帝国由于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导致广大的老百姓生活更加贫苦了。正如杜甫所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据历史学者研究表明,天宝年间的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的,达到了我国1980年代初的水平。天宝年间可是我们封建时代的巅峰水平,广大的普通百姓却依旧饥寒交迫,更何况是康乾时代?

因此,从某种层面来说,封建时代的盛世很多时候,就只是统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盛世而已。从这一点来看,康乾盛世与其他古代的盛世并没多少不同。

但康乾时期至少实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让中国的人口达到了4亿之多。而且,雍正年间还取消了人头税。所有这些,都不得不说是康乾盛世的一大亮点......


这些历史要读


元代有位做官的奇才张养浩,一生为六个皇帝服务过,历任过礼部、御史台、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不同部门的岗位。可谓官场上的万金油。


他有次到陕西救灾路过潼关,看到汉唐修筑的的巨大宫殿,在元代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于是他有感而发,做了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其中有句著名的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以现代老百姓的眼光看,不仅仅是康乾时代,其他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有哪几个不是笑话?


例如汉代的汉武盛世,由于怀疑太子刘据下蛊害自己,汉武帝逼反了太子,太子强迫首善长安的市民数万人拿起武器和自己一起对抗来镇压的军队,双方在长安城内发生激战数日,死伤惨重。


如果你是当时被逼迫拿起武器对抗朝廷的市民,你会觉得这个时代是盛世吗?


还有明代的永乐盛世,朱棣在位22年,大的对外战争有六次,耗费巨资的郑和航海六次。迁都北京,营造天津。我们不谈发挥的历史作用,但耗费的民力有多少?


他儿子朱高炽接位仅仅十个月就死了,在历史上却得了个“仁宗”的难得庙号,为什么?就因为“与民休息”。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衡量标准从来都不是人民的幸福指数,也不是看与外国的比较(宋代的仁宗盛世时期年年向辽国缴纳绢银五十万两),只是在内政和对外战争上有所建树,而人民不大量饿死,总人口有所增长就达标了。


而以传统的盛世观点来看, 康乾时代人口翻番,版图增加,国库银两累积到数千万两,当然算盛世啊。


闭家锁的红枫


康乾盛世其实是对比出来的。不但康乾盛世如此,历朝历代的开国时必然是盛世。因为改朝换代必然是腐朽的朝代被新朝代替换,对人民来说就是曾经民不聊生的朝代被替换了。新的朝代前期的皇帝们又深知天下来之不易,自然是卖力治理天下。所以,才会产生各种开国盛世。

回头我们继续说康乾盛世问题。清朝的康乾盛世为什么被称为盛世?

1.明朝税太高:我们都知道,明朝实际是亡于李自成,而李自成是个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起义的口号也很简单“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不纳粮能拉起足以灭亡明朝的起义军,可见当时的百姓的要求已经仅仅是不要高额的税了。清朝上位后,康熙提出的用不加赋政策,正好打了百姓的死穴,让那些被明朝剥削过的百姓们感恩戴德,赞叹为盛世。

2.明朝官僚太腐败: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低俸禄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根本就没有安排合理的俸禄制度,随后的明朝皇帝们也没解决这个问题,导致明朝官僚几乎全贪。这种腐败最终都是转嫁到平民身上,让平民们苦不堪言。而清朝雍正推出了养廉银,大大降低了贪腐问题,所以,也稳定了地方的官民冲突,成为了盛世的代表之一。


金晶林


古代标准的盛世,核心指标就是人口增长。

不管什么朝代,只要说道盛世,就不能不说人口增加多少多少。因为以古代的条件,人口增长,意味着没有天灾人祸【没有什么战争,天下风调雨顺,田地够用】,也就是国家安定。

要不然以现代标准衡量封建时代的盛世话,根本没一个朝代敢说自己是盛世。

所以以这个标准衡量清朝,也算出现过盛世,但是这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的辉煌,有着众多隐患。


咱来了


清朝康熙王朝从1661年开始,康熙在位61年,之后雍正在位13年,到乾隆退位时为1795年,在清朝前期的这130多年里,从明末的战乱状态到这一时期的休养生息,可以说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的治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在世界各国中国民生产总值仍处前列。但由于同一时期的英国已进行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之路,横向比较清朝还是农耕社会,因此说康乾盛世是真实存在,但只是有些逊色而已。


张兴源西凉


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历史常事和功底才能回达,我尝试一下大家看看对不对。

1_前朝的偏见,信息的广泛流通。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一般都是今朝修前朝史,民国时有很多大师都修过清朝史。那个时代中央权利相对弱,言论相对自由,很多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外加满清是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因此质疑也不意外。

2_文字狱,这是一个重要的点。康雍乾的“盛世”是建立在经济的繁荣,领土的广袤,和人口数量的提升,而其他的盛世都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广开言路。如果一个人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的话,那么那样的盛世能称为盛世吗?

3_“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盛世不是“美哉善哉,万事大吉”,这句话是戴逸先生的观点,我也比较认同。

4_开明的君主,这也是“盛世”的一个有利支撑点,康雍乾三朝皇帝都是亲力亲为,事必躬亲,比起前朝“术业有专攻”的皇帝,有很多的不同(当然明朝的内阁制也很完善,但都像清帝一样的话,也不至于输的那么惨。清帝不敢放权。)。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你吧😀


反惑小声


说到康乾盛世,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准确的说是康雍乾盛世,因为到了康熙后期,大清也只是表面上很强大,其实已经破烂不堪了,贪官污吏横行,老百姓民不聊生,国库更是几乎没有银子了,雍正登基之后实行新政,才使大清出现了好转,但是等到乾隆登基后好大喜功,大把大把得花钱,国库空虚,民间也早已是民不聊生,所以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很短暂,还是靠着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承上启下,才有了这个短暂的盛世


历史名人坊history


清朝没有什么盛世,清朝足足让我们国家落伍了300年,这些电视为满清歌功颂德为什么?所以我希望必须以实际为准,否则将误国误民,中国共产党才是伟大的,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领路者,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的领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