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不杀魏忠贤,明朝会亡吗?

tb雅


明朝灭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一个魏忠贤的死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因素。

对于明朝灭亡,军事方面的因素是最直接的。明军不能打直接造成明朝的灭亡。那么明军为什么不能打呢?

首先,在明朝初年朱元璋依据元代的军屯的遗产,在全国各地均大规模开展军屯,实行军户制度,从而实现了兵丁自己养活自己并能向朝廷输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的严重,卫所掌握的土地大大减少。军户们生存所仰仗的土地没了,军户制度也随之产生了衰败。到嘉靖年间,京营人数从开国的‘不减七八十万’到见籍者止十四余万,而操练者不过五六万。崇祯十二年更是只有十一万,而清点后‘半死者’。明朝可持续的军队实际可用数量因为土地兼并一直在衰减,魏忠贤他有解决过吗?明显没有,而且也不可能会解决,除非他敢去得罪大地主的利益。可问题是阉党上下谁不是地主利益拥护者?

其次,由于军户数量不断减少,明朝被迫采用募兵制。募兵制使得财政负担大大增加。到嘉靖年间就以达270万两。而且由于募兵制可操作空间大,官僚们趁机谋取自己利益,使得缺编,缺练的现象普遍存在。缺编缺练又要求更多军队。长此以往,明代的军费一直再涨。请问魏忠贤扭转过这种局势吗?阉党每孝敬魏忠贤一分钱,都是要向底下捞更多钱作补偿的。

明朝灭亡的另一个因素是天灾加剧。崇祯十年的‘两畿,山西大旱’“秋七月山东河南蝗,民大饥。”十二年两畿,山东,山西,陕西,江西饥。河南大饥,人相食。十三年,北畿,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浙江,三吴皆饥。面对这一系列天灾人祸,民众为了生存产生了大量的流民,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与此同时,后金也因为天灾不断进攻明朝以期获得更多物资。更加严重的是明朝的官僚集团在此时仍然收割百姓财产,进一步激起民变。试问一下魏忠贤他能阻止天灾吗?阉党难道会更加善待百姓吗?

至于政治方面,难道魏忠贤是位面之子,明末那么坑的局面他能有办法化解?魏忠贤自己所作所为也不过是饮鸩止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Lhclearly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崇祯帝与魏忠贤二人可以说是明朝末期的关键人物,一位是君主,一位是权臣,崇祯帝登基后,便清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虽是如此,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崇祯帝这位明朝国君也做到了“君王死社稷”,而如果崇祯帝不杀魏忠贤,明朝会亡国吗?

答案是,会亡。但是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可能还会再延续一段时间。

先说为什么会亡国。因为,崇祯帝继位时,明王朝已经不是朱元璋和朱棣那时候的强盛时期了,崇祯帝时的明朝可以说是千疮百孔,而且内有自然天灾、农民起义,外有辽东的后金政权,大明王朝那时已经是摇摇欲坠。哪怕崇祯帝勤于政务,“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但是崇祯帝还是做不到力挽狂澜,再加上崇祯帝性格多疑,滥杀大臣,并且频繁地调整官吏,造成了国家人才匮乏。这些对于已经千疮百孔的明朝更是雪上加霜。

而魏忠贤若是没死,首先,在朝堂之上,魏忠贤能够制衡东林党,震慑大臣。崇祯帝在国库空虚时,曾经召集大臣们,希望他们捐款以抵御外敌,而那些差不多都家底儿厚实的大臣们都开始哭穷,说没钱,试想,如果魏忠贤在,有他的威慑,谁敢哭穷,谁敢不掏钱。

而魏忠贤的倒台也造成了朝堂之上东林党文官集团的一家独大,年轻的崇祯帝最后也没能掌控住这个文官集团。



魏忠贤此人在历史上确实恶贯满盈,但是他对于明王朝确实有他独特的作用,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是有可能再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也改变不了最后明朝灭亡的结果。


說与山鬼聽


没有万年的朝代,但明朝不会在崇祯一朝崩溃的如此彻底。

我们先看一下魏忠贤是干啥的。他是个太监。他是一个只有依靠皇帝权威才能在朝堂立足的太监。他是没有后代只能依靠皇帝为自己这一个人追求富贵荣华的太监。他是个皇帝用来监察天下的家奴太监。他唯一的身份是个太监。所以崇祯他哥说老魏可以共商大事。说白了就是这哥们明白老魏和皇家是一条心的。但崇祯不明白啊。

崇祯上台第一件事儿是干啥?搞老魏。老魏立马就怂了。为啥呢?他没有实际权力和权力继承人。老魏再牛也是皇帝的奴才。但崇祯不这么想。他觉得这个老魏权力太大了。已经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威。他对皇帝这个位子还不是很习惯。他不懂得权力平衡的道理。所以他把权力收回了,他用唯一的权力绝杀了自己唯一也是最后的武器。然后大明就到头了。

老魏其实很冤。他遇到了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帝。我们可以想象老魏是如何艰难困苦的到了一个太监的权力巅峰。他也有过各种压榨各种委屈。但他在最懂的权力的时候遇到了唯一的天敌,而这个天敌他是以把这个大明王朝彻底摧毁为目的存在的崇祯。然后我们就笑了。崇祯死不足惜。

老魏没来得及给崇祯留下合适的耳目,崇祯没有了监察天下的庞大集团。最终就被文官集团活生生的玩儿死了。但归根结底还是崇祯的错。毕竟他前面的木匠好多年不管朝政人家活的依然很开心。到了崇祯就彻底废了。权力的不自信导致了这爷们的悲剧和好笑。

我们可以纪念一下老魏。但崇祯是真的该死。他用手中唯一的权力破坏了明王朝的权力平衡。明朝翻船怪谁呢?我们只好怪崇祯了。


曾是骑士的游侠


明亡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民起义。魏忠贤也是贫苦出身,对农民有感情,他一直没有给农民加税,他还大幅削减了农业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能安居乐业,有饭吃谁还会造反?

再一个原因就是崇祯时期财政困难,国家没钱!而边防和军队打仗都是要花大钱的。魏忠贤时期虽然不增加农业税,但是,他大力向中上层的士绅们征收工商税和矿税,所以,天启时期国库充裕,军费拨付也及时充足,当时辽东战事亦有起色,努尔哈赤也被袁崇焕打死了。而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依“朝廷焉能与民争利”为由,把工商税和矿税都停了,国家没钱怎么办?只有加征农业税,造成了国家基层的不稳定。为减少财政支出,还裁撤了各地的驿馆,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这其中就有李自成。

魏忠贤虽然人品低劣和道德败坏,但是在国家大事上,还是能以社稷为重顾全大局的。在军事方面,辽东前线他重用的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祖大寿等人都属于能臣,虽然他们不属于阉党。魏忠贤死后,崇祯用人多疑,孙承宗被罢,袁崇焕被杀,造成了辽东边防的不稳定。

崇祯除掉了魏忠贤之后,失去了制衡的东林党一家独大,成为了不受约束的文官集团。所以有人说:明朝亡于党争,而党争之始则起于东林。崇祯直到自尽前才明白这一点,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但是为时已经太晚了!


历史长河中的鱼


对于明朝来讲 腐败已经不是崇祯的问题,而是自万历年就已经开始了,明朝有个特点,前期的帝王英明神武,虽说不是个个是明主,但做一个守成之君还是绰绰有余,但自万历之后,皇帝不上朝,学木匠,满天下到处跑,很多政策得不到相应的民心呼喊,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民起义,魏忠贤能够执掌大明实权八年,绝不是一个泛泛之辈,不可能被一个十七岁的年轻小子搞死,在用人方面,崇祯比起魏忠贤可是差远了,北方努尔哈赤虎视眈眈,魏忠贤知道拍谁去抵挡,镇压内乱的起义军,完全就是信手拈来,反观崇祯,上台之后,几乎把自己猜忌的内阁大臣全部处死,有能力的不用,没能力拍马屁的却用的开心,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名将孙传庭,李自成当年起兵的时候,孙传庭几乎是把他按在地上打,可惜原本驻守北方的大将,因为崇祯的猜忌,被夺权,一群废物挡不住皇太极,差点打到北京城,孙传庭临危受命北上进京勤王,就这样,给了李自成一丝喘息的机会,回京之后的孙传庭,因为再次被崇祯猜忌,关进大牢三年,等他出来的时候,李自成已经佣兵几十万,崇祯这才回过头让他出征,可惜,孙传庭不敌被杀,大明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就这样被崇祯害死了,死后一年,大明亡国,可以说,崇祯猜忌心太重,最后是自己玩死自己,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遗恨千古,如果魏忠贤不死,崇祯用人不疑,大明至少还能延续百年之久,毕竟崇祯做一个守成之君,还是可以,如果能够注重百姓利益,为百姓谋生存,不将皇权架在制高点,也就没有后面皇太极和李自成这帮乌合之众了



杀了魏忠贤,一点问题没有,但是你要培养一个你自己的魏忠贤,太监体系是皇帝的直属势力,崇祯自废武功,导致后期钱收不上来,钱都在官员手里,自己的丈人都不拿钱出来,还一点办法没有,崇祯是明朝最不会做皇帝的皇帝,最后想跑都跑不了,叫官员架住了,也仗着没跑成,不然崇祯的评价基本就和溥仪差不多了。


数到五答应我


魏忠贤向工商业征税,农民税负减轻,得罪东林党,魏死后,朝廷废除了魏的财税政策,开始向农民征重税,朝廷收入巨减,朝廷裁员,导致饥民四起,其中就有一个人被裁员,他叫李自成!


ggggg宝贝


崇祯杀魏公公本质上是一群伪君子书生阶级忽悠小皇帝自断臂膀的一场政变,然后被那群书生美化成皇帝天纵英明为民除害。


超级兔子15


这个没有关联。

魏忠贤只是一个人,我们分析要分析他身后的势力。魏忠贤掌管司礼监,各地监军都是由他派出的太监。他就是皇帝的耳目,魏忠贤死后,王承恩顶替了他,各地各司其职本质没有变化。所以魏忠贤死了,并没有出现多大不安毕竟没有实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