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門敗給李建成的話,唐朝還會不會有盛世呢?你怎麼看?

熊熊講歷史


首先,俗話說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的建議是順應民心,魏晉南北朝以來,天下久經戰亂,而隋煬帝不思穩定發展,大業暴政,導致天下群雄並起,高舉反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唐高祖李淵建立了唐朝,並迅速統一了天下,此時人心思定,李淵由此創造了開皇盛世的局面,如果李建成勝利,必然會更好的繼承這種局面,李淵必會多在位幾年,為李建成打下更好的基礎,哪怕李建成個人能力比李世民稍差,也必然會開創出盛世局面。


其次,李建成的才能雖不如李世民,但也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在隨父起兵建立唐朝的過程中,李建成也為李唐王朝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很大貢獻。李淵反隋之初,李建成任左領軍大都督,李建成展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華,並在圍攻京師的戰鬥中立下了首功。


最後,即使李建成個人能力稍差,但他手下也有魏徵等謀臣。唐朝一統後,也並不需要皇帝有驚天之能,只要能夠君臣勠力同心,必然能夠創造一個盛世唐朝,或許,後面唐朝的帝位之爭不會如此慘烈,也不會有武則天的大周政權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當然歷史也不會有如果,僅與眾位互娛互樂!


凌煙歷史社


大家都錯了!很多回答根本就沒有說到點子上。因為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失敗和李建成完全掌控政權根本就是兩回事。

第一,玄武門兵變中,李建成連射三箭,李世民毫毛未傷,李建成就這麼菜,三箭連李世民坐騎都射不準嗎?李元吉曾用弓勒住李世民,他為什麼不用刀劍砍殺,而要抱上去用弓肋住李世民呢?因為他們想平息兵變,或者是隻想保命,並無殺心。

第二,這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已經制定了完全的戰略決策,那就是魚死網破,斬草除根,假使李淵不識趣,結果也不會好到那裡去。而李建成並沒有制定對李世民的戰略對策,甚至在命懸一線時仍然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第三,所以,李世民的當機立斷、心狠手辣要甩李建成兄弟幾條街,縱然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失敗,李建成也很難向自己老爹開刀,結果就是李淵繼續執政,這就會造成對李世民不可能斬草除根,畢竟兄弟相殘與爺爺殺孫是兩碼事。

第四,以李世民的性格和他的心思縝密,必然對善後做出安排。他策劃實施的玄武門兵變只帶少數親兵,有很大的冒險性,不可能對善後沒有安排,而人才濟濟、兵多將廣的天策府也必不可能坐以待斃,定會擁立幼主起事。

第五,那麼將會是什麼結果呢?李世民的天策府利益集團與李建成的太子利益集團不可避免將有一場血戰,唐朝分裂,生靈塗炭,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當然,老百姓才不在乎那個狗日的當皇帝,他們要的是溫飽與平安,不過他們真的是無能為力。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李世民玄武門敗了之後初唐形勢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至於盛唐,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建成當了皇帝,盛唐都會來臨,只不過會有強弱的區別。

李世民即使失敗,逃出長安也是大概率事件。

我專門有文分析過李世民的玄武門行動方案,其中秦瓊和程咬金兩員大將在史書記載中沒有確切的行動安排。因此,我分析他們兩個是負責整個行動失敗後的逃脫路線,秦瓊負責接應李世民逃出皇宮,程咬金負責佔據某個城門,大家集體從這個城門逃出長安,並在洛陽重整旗鼓。

按李世民的經歷,玄武門之變不過是他一生中領導的軍事行動之一,難度係數普通,並不是特別危險。而李世民這種軍事天才,必定會把事情的整個前因後果推演的清清楚楚,所有細節都會思考透徹。因此,除非特殊情況,即使行動失敗未能殺掉建成、元吉,或者未能挾持李淵,李世民應該都有後備行動計劃,而且能夠逃出長安。當然,損失一定會有,可能長孫皇后,那時還是長孫王妃,或者李世民當時已經有的幾個兒子,可能都是在可犧牲名單之中的。

而李世民逃出長安後,大唐分裂幾乎是必然,李世民佔據洛陽,李淵、建成、元吉占據長安,雙方打個你死我活。同樣,根據李世民的能力,取勝也是大概率事件,最後李世民還是會當上皇帝,但有可能會晚個幾年,中間突厥頡利可汗能佔更多的便宜,甚至吐蕃松贊干布、祿東贊也會佔些便宜,所以最後大唐皇帝無論是誰,聲望都會降低。

(網圖,據說是李建成,未免有些脂粉氣)

而無論是誰當了皇帝,走的路線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這就是統一中原,外御蠻族,恢復民生,開疆拓土。

所謂盛世,是王朝開創初期各方面利益集團還沒有把國家利益瓜分乾淨,而且國家處在擴張期,有足夠的空間讓掌權階級去成長。只要不侵佔普通百姓的利益,利益來自境外,任何時代都是盛世。

李世民歷盡千辛萬苦當了皇帝之後,必定要通過無上功績來體現他的正義性,比歷史上實際的李世民可能還要拼命。因此,頡利死定了,吐谷渾和西域各國也跑不了,吐蕃更是下不了高原,甚至高句麗都可能被李世民直接推掉;而且繼位的未必是李治那個窩囊廢,玄武門時李治還沒出生呢。李承乾體會到太子位置來之不易可能就不會那麼亂來,李泰、李恪也不是白給的,有過幾年戰爭經歷對他們幾個的成長都是有好處的。

因此,李世民一系無論誰當上皇帝,盛世都會到來,甚至比歷史上有武則天在中間耽誤了一下還要提前;

如果是李建成當了皇帝,他也會同樣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皇位,李元吉想當趙光義基本上是沒可能的,李建成已經幹掉了一個弟弟李世民,再幹掉一個也不是什麼難事。

同樣,李建成也要千方百計證明自己當上皇帝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而且李建成的個人能力、魅力以及屬下文臣武將也不次於李世民,不太可能出現像晉朝那樣從第二個皇帝開始就胡作非為的情況。

因此,只要是一般水平以上的皇帝,唐王朝自然而言的將進入盛世。當然,李建成估計在軍事能力方面不如李世民,對外戰爭的效果可能沒那麼顯著。而李世民的武功是中國古代幾千年歷史當中最強的一個,李建成比不上也正常,最差也會比宋朝強。

總之,玄武門之變無論誰勝誰敗,大唐都將迎來她的盛世。只要統一,只要各種利益集團還沒有完全把持住國家政治、經濟的全部,普通百姓的生活還有上升空間,盛世必將到來。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先說結論,要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敗給李建成,唐朝肯定會有盛世,而且在後世的皇位繼承問題上,還會減少很多麻煩!

在軍事方面,李建成的能力並不比李世民差,甚至還略佔上風。早在太原起兵的時候,李建成就是唐軍的左軍統帥,和李世民的右軍統帥地位相當。這也說明李淵對李建成的能力也是認可的。而李建成也不負眾望,率領軍隊立下了不少戰功,而且最先率軍攻入了隋朝的都城——大興。

不過,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太子一般都是留在皇帝身邊,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很少會帶兵出去打仗。正因如此,李建成更多時候都是駐守長安,而李世民經常外出打仗,這就導致了在戰功方面,李建成就越來越比不上李世民了,但也不能因此否定他的軍事才能。

在政治方面,李建成禮賢下士,善於籠絡人才。他在晉陽兵變之前就結交天下的能人志士,為自己服務。在建唐之後更是招攬了很多能臣為他出謀獻策,比如魏徵、王蛙、韋挺等人,都頗具韜略。在鎮壓劉黑闥時,李建成採納魏徵的建議,政治誘導和軍事打擊雙管齊下,輕鬆搞定劉黑闥。這也顯示出李建成天才般的政治手腕。

在歷史規律方面,封建社會向來都是分合相間。在大一統王朝的前三代帝王中,出現盛世的局面幾乎是必然現象。比如漢初的文景之治、明初的永樂盛世、清初的康雍乾盛世等等。經過長期戰亂,大量人口死亡或流失,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新的王朝建立之後,為了維護統治,往往會施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出現盛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外,李世民通過政變得到皇位,成了唐朝後世子孫的一個壞榜樣。自李世民起,之後唐朝的政權傳承,幾乎都沒有和平交接過,歷代太子不是被廢就是被殺,幾乎沒有能安穩繼位的,最後坐上皇位的基本都是靠宮廷政變。比如李世民還在位的時候,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就學習老爹好榜樣,一個謀反一個奪嫡。這種現象直到一百多年以後的肅宗時期,才得以停止。

當然,李世民也具備一個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強烈的上進心:因為得位不正,他主觀上更加勤奮,更想做出政績讓質疑他的人閉嘴。這方面與後來的朱棣、趙光義等人,也有著相似之處!


熊熊講歷史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假設李建成玄武門之變中獲勝,我認為大唐不會有盛世。

首先得承認,大唐的江山有一多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所以李世民部下大多是忠勇之士,而大唐開國的勇兵悍將也基本都是李世民部下,而李建成就不行了,假設李建成幹掉了李世民,那麼李建成可能沒有李世民的手段和心胸去拉攏人心,那麼李世民的部下如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等人的下場很可能是被殺或者逃亡,這樣一來唐朝開國的實力就將大打折扣。

其次,我認為唐朝建國時的國際形勢非常嚴峻,當時突厥虎視眈眈並多次犯境,而當時李世民都只能委屈求全,如果李世民死了,那肯定不會有日後生擒頡利可汗了,而李建成當皇帝面對突厥犯境將束手無策,因為那時李靖李績等很可能會被殺或逃亡,李建成部下沒有能征善戰的悍將。

另外李建成如果當皇帝,那最多隻能自保,也肯定不會遠征高麗,那麼高麗在過幾十年就會成氣候了,到那時突厥高麗在加上西部的吐蕃都將成為大唐的勁敵,而這樣的複雜的國際形勢只有能征善戰的李世民能應對,而李建成根本不行。

最後說,如果玄武門之變李建成真的獲勝,那大唐就會和大宋差不多,那樣中國將四面受敵,那就別說盛世了,那中國歷史就不知走向何處了。

歷史證明,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當時大唐東有高麗,西有吐蕃北有突厥,南有南詔等,可以說這都是敵人,就是在這樣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李世民都能應付自如,而且大唐在和周圍的少數民族政權的大戰中不落下風,這和李世民的英明是分不開的,要不然李世民也不能入毛澤東的法眼,李世民真的不愧是千古一帝。

李建成輸的不冤,後世無需為李建成鳴冤。


天宇的文史情懷


影響不大,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李建成,只要長點心不作死,盛世已然是大勢所趨。


唐承隋業

我們在談到唐朝時,總會習慣將其與前一個短命王朝隋朝相關聯,稱之為“隋唐”。事實上,唐朝與隋朝也的確淵源頗深,因為其背後的統治勢力都是新興崛起的——關隴集團。而且兩朝皇帝都沾親帶故的,如下圖:


“關隴集團”顧名思義,關是指的關中地區,隴是如今甘肅的簡稱,所以關隴集團就是指這一地區的豪門和軍事勢力。

北魏初期的首都在今山西大同,為了拱衛首都安全,北魏便讓鮮卑貴族和一部分是漢族豪強在河北和內蒙古交界處建立軍事力量。此後,這部分人胡漢通婚,基本完成漢化。

到西魏時,在這一軍事力量的基礎上設置了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這二十位帝國元勳不僅是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國家的領導核心。因而形成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

所以歷史上就有唐朝繼承的是隋朝基業這一說,都是自家人中換了個皇帝而已。

隋朝把髒活累活都幹差不多了

隋朝不僅將北方的成熟政權高句麗耗了個半死,只留了一口氣吊著命,同時隋煬帝還拓寬修建了京杭大運河,為中原王朝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

簡單來說,就是累活、髒活都被隋朝乾的差不多了,老百姓而也折騰的夠嗆,該砸的都砸了,該毀的也都毀差不多了。人心私齊,都準備踏踏實實做事情了。這基本上滿足了一個王朝掘地的大部分條件。


所以說,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李建成,只要長點心不作死,盛世已然是大勢所趨。


瓦爾登的船伕


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敗給了李建成,肯定不會出現唐朝盛世。原因有四個:

第一,李建成上位後,鎮不住四方豪強,烽火再起,戰亂繼續,民生維艱。

第二,李建成做太子養尊處優,不瞭解民公疾苦,不知道豪傑的動向,難以操控國家機器。

第三,李建成不經戰爭錘練而輕鬆上位,容易得而復失。

第四,李建成在宮中時間多,在民間少,與勞苦大眾缺乏感情,不可能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可能為社會繁榮制定國策。

反觀李世明,一路平叛,深知創業維艱,即位後所思所想都是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如何安民,如何安幫,如何安心,這些既是必辦的事,又是李世民在戎馬生涯的實踐中得心應手的事。


生態漁農石峰



手機用戶5974070381


命題屬於假設型,像這類問題就只能仁者見仁了,既然可以各抒己見,鄙人雖然不才,也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吧,不妥之處,還請方家多多擔待。

如果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輸給李建成,大唐能否出現盛世?我個人認為會出現盛世,但場景可能不太一樣,理由如下:

第一,唐朝初年,關中地區經濟基礎尚且可觀。經過隋朝內亂,唐朝時期,國家終於再次恢復平靜,雖然中原一帶受戰爭破壞較大,但關中地區幾乎沒有受到大的影響,至少在唐初旱災之前,這一地區都比較穩定。關中對國家的影響有多大,這個我就不用贅述了吧,畢竟是國家的政治中心,只要這裡受破壞程度小,國家恢復起來就容易得多。


除此之外,江南地區受到的破壞也比較有限。眾所周知,五胡亂華之後,晉室南渡,此舉對江南的開發起到了積極作用,到了隋唐時期,江南一帶的經濟實力甚至超過了關中,成為國家的賦稅重地,隋煬帝雖然死於江都,但宇文化及隨即率兵北進,江南總算免遭塗炭。雖然後來唐軍統一全國的時候在江南發生過幾場戰事,但都未傷筋動骨,所以,江南的穩定,大大促進了盛世的進程。

所以,從經濟上來說,李世民並未做出太大努力,帝國就快速恢復,這一點,如果李建成即位,也是能做到的。

第二,李建成政治才幹出眾,並不是酒囊飯袋。

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寇”,中國的歷史向來如此,經過一場處心積慮的政變,李世民最終殺死了李建成,最終成為國家的主宰者。李世民即位之後,對國史的修撰工作尤其關心,動不動就把史官叫來,給出一些“指導性意見”,於是乎,國史就變得慘不忍睹,很多真相都變得撲朔迷離。在李世民的編排下,李建成變成了一個“素無才略”的酒囊飯袋,但是,無論李世民怎麼黑,我們依舊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恢復部分真相。



比如,《大唐創業起居注》這本書就有很多記載未被篡改。我們從各個方面綜合分析,李建成顯然沒有國史裡說得那麼不堪。

(1)李建成成熟幹練,長於政務。有什麼可以證明呢?只用一點就可以,那就是李淵常常讓其獨當一面。眾所周知,李淵絕對算得上是一代人傑,他也是被李世民黑出了翔,此處不再展開。李淵何等城府,唐朝統一戰爭期間他還經常出去射獵、遊玩,一股腦把政務都丟給李建成處理,假如李建成是個廢物,李淵會這麼放心?所以,這事兒可以側面證明李建成的政治才幹是非常突出的。



(2)李建成心胸寬廣,深得手下的擁護。這個結論可以用兩個方面來佐證。第一方面是魏徵對李建成的態度。魏徵不忘舊主,力勸李世民厚葬李建成,假如李建成對手下刻薄無情,魏徵不至於冒著生命危險做出此舉。第二方面是太子衛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反應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的印象中,玄武門之變就是李世民搭弓射箭,直接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幹翻,事情就這麼結束了,事實上,遠遠沒有這麼簡單。事實上,李建成的衛隊很快就趕到了現場,並對玄武門進行了激烈攻擊,李世民差點招架不住,關鍵時刻尉遲敬德剁下了李建成首級,並舉著首級展示給衛隊看,最終才使衛隊停止了攻擊,從這點看,太子的衛隊還是非常忠心的,足見李建成平日裡對他們不錯,也深得擁護。



以上可以看出,李建成還算得上一個傑出青年,假如順利接位,不一定比李世民做的差。

第三,李建成更加穩重,偏重於守成,他即位後,國家可能很太平,但很可能不會出現“天可汗時代”。

李建成性格沉穩,是個守成之君,可能不會像李世民一樣冒險攻擊東突厥,創造那麼大的武功建樹。當然,這不是說李建成軍事才幹不行,他軍事才能也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的,只是,性格上缺乏冒險精神,可能不會像李世民那樣,下大力氣打擊突厥力量,更有可能是採取和平政策維持與突厥的關係,所以,李建成建立的盛世應該與李世民建立的盛世還會有不小的區別。



篇幅限制,就不再過多獻醜了,寫了那麼多,也不知是否言辭達意,歡迎網友們補充、指正,但謝絕語言攻擊。


貓叔說歷史


現在很多小說,演義,影視劇都把李建成描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其實真實的李建成不是這樣的。李淵太原起兵後,打的第一個勝仗,就是李建成率兵攻打西河。李建成治軍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而且還能和兵土同甘共苦,深得將士和百姓的擁護。唐朝建立後,身為太子,自然不能經常出征作戰,軍功遠不及李世民顯赫。但他協助李淵處理朝政,對治下的百姓實行懷柔安撫政策,推進了唐朝的統一。他禮賢下士,廣羅人才,他帳下的許多謀臣猛將,比如魏徵,李綱,王珪等都成為“貞觀”名臣。如果他能夠登頂的話,看他從前的才德氣質,相信他會是一個很好的皇帝。

然而,假設在“玄武門政變”中,李建成戰勝了李世民,他也不一定能順利當上皇帝,別忘了還有一個齊王李元吉,生在帝王之家的李元吉肯定非常想當皇帝,而李元吉本就是一個生性殘忍之人,他也曾多次勸說李建成將李世民殺掉,也許他就是想借太子之手除掉李世民,自己再找機會除去太子,取而代之。據《資治通鑑》記載,齊王府的擴軍薛實曾經對李元吉表示過:“齊王的名字合起來是一個唐字”,李元吉聽後非常高興道:“但誅秦王,取東宮如反掌爾”。可見李元吉也早己心懷不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