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门败给李建成的话,唐朝还会不会有盛世呢?你怎么看?

熊熊讲历史


首先,俗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的建议是顺应民心,魏晋南北朝以来,天下久经战乱,而隋炀帝不思稳定发展,大业暴政,导致天下群雄并起,高举反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并迅速统一了天下,此时人心思定,李渊由此创造了开皇盛世的局面,如果李建成胜利,必然会更好的继承这种局面,李渊必会多在位几年,为李建成打下更好的基础,哪怕李建成个人能力比李世民稍差,也必然会开创出盛世局面。


其次,李建成的才能虽不如李世民,但也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在随父起兵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建成也为李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很大贡献。李渊反隋之初,李建成任左领军大都督,李建成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并在围攻京师的战斗中立下了首功。


最后,即使李建成个人能力稍差,但他手下也有魏征等谋臣。唐朝一统后,也并不需要皇帝有惊天之能,只要能够君臣勠力同心,必然能够创造一个盛世唐朝,或许,后面唐朝的帝位之争不会如此惨烈,也不会有武则天的大周政权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当然历史也不会有如果,仅与众位互娱互乐!


凌烟历史社


大家都错了!很多回答根本就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失败和李建成完全掌控政权根本就是两回事。

第一,玄武门兵变中,李建成连射三箭,李世民毫毛未伤,李建成就这么菜,三箭连李世民坐骑都射不准吗?李元吉曾用弓勒住李世民,他为什么不用刀剑砍杀,而要抱上去用弓肋住李世民呢?因为他们想平息兵变,或者是只想保命,并无杀心。

第二,这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已经制定了完全的战略决策,那就是鱼死网破,斩草除根,假使李渊不识趣,结果也不会好到那里去。而李建成并没有制定对李世民的战略对策,甚至在命悬一线时仍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三,所以,李世民的当机立断、心狠手辣要甩李建成兄弟几条街,纵然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失败,李建成也很难向自己老爹开刀,结果就是李渊继续执政,这就会造成对李世民不可能斩草除根,毕竟兄弟相残与爷爷杀孙是两码事。

第四,以李世民的性格和他的心思缜密,必然对善后做出安排。他策划实施的玄武门兵变只带少数亲兵,有很大的冒险性,不可能对善后没有安排,而人才济济、兵多将广的天策府也必不可能坐以待毙,定会拥立幼主起事。

第五,那么将会是什么结果呢?李世民的天策府利益集团与李建成的太子利益集团不可避免将有一场血战,唐朝分裂,生灵涂炭,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当然,老百姓才不在乎那个狗日的当皇帝,他们要的是温饱与平安,不过他们真的是无能为力。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


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李世民玄武门败了之后初唐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至于盛唐,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当了皇帝,盛唐都会来临,只不过会有强弱的区别。

李世民即使失败,逃出长安也是大概率事件。

我专门有文分析过李世民的玄武门行动方案,其中秦琼和程咬金两员大将在史书记载中没有确切的行动安排。因此,我分析他们两个是负责整个行动失败后的逃脱路线,秦琼负责接应李世民逃出皇宫,程咬金负责占据某个城门,大家集体从这个城门逃出长安,并在洛阳重整旗鼓。

按李世民的经历,玄武门之变不过是他一生中领导的军事行动之一,难度系数普通,并不是特别危险。而李世民这种军事天才,必定会把事情的整个前因后果推演的清清楚楚,所有细节都会思考透彻。因此,除非特殊情况,即使行动失败未能杀掉建成、元吉,或者未能挟持李渊,李世民应该都有后备行动计划,而且能够逃出长安。当然,损失一定会有,可能长孙皇后,那时还是长孙王妃,或者李世民当时已经有的几个儿子,可能都是在可牺牲名单之中的。

而李世民逃出长安后,大唐分裂几乎是必然,李世民占据洛阳,李渊、建成、元吉占据长安,双方打个你死我活。同样,根据李世民的能力,取胜也是大概率事件,最后李世民还是会当上皇帝,但有可能会晚个几年,中间突厥颉利可汗能占更多的便宜,甚至吐蕃松赞干布、禄东赞也会占些便宜,所以最后大唐皇帝无论是谁,声望都会降低。

(网图,据说是李建成,未免有些脂粉气)

而无论是谁当了皇帝,走的路线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统一中原,外御蛮族,恢复民生,开疆拓土。

所谓盛世,是王朝开创初期各方面利益集团还没有把国家利益瓜分干净,而且国家处在扩张期,有足够的空间让掌权阶级去成长。只要不侵占普通百姓的利益,利益来自境外,任何时代都是盛世。

李世民历尽千辛万苦当了皇帝之后,必定要通过无上功绩来体现他的正义性,比历史上实际的李世民可能还要拼命。因此,颉利死定了,吐谷浑和西域各国也跑不了,吐蕃更是下不了高原,甚至高句丽都可能被李世民直接推掉;而且继位的未必是李治那个窝囊废,玄武门时李治还没出生呢。李承乾体会到太子位置来之不易可能就不会那么乱来,李泰、李恪也不是白给的,有过几年战争经历对他们几个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因此,李世民一系无论谁当上皇帝,盛世都会到来,甚至比历史上有武则天在中间耽误了一下还要提前;

如果是李建成当了皇帝,他也会同样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皇位,李元吉想当赵光义基本上是没可能的,李建成已经干掉了一个弟弟李世民,再干掉一个也不是什么难事。

同样,李建成也要千方百计证明自己当上皇帝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而且李建成的个人能力、魅力以及属下文臣武将也不次于李世民,不太可能出现像晋朝那样从第二个皇帝开始就胡作非为的情况。

因此,只要是一般水平以上的皇帝,唐王朝自然而言的将进入盛世。当然,李建成估计在军事能力方面不如李世民,对外战争的效果可能没那么显著。而李世民的武功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当中最强的一个,李建成比不上也正常,最差也会比宋朝强。

总之,玄武门之变无论谁胜谁败,大唐都将迎来她的盛世。只要统一,只要各种利益集团还没有完全把持住国家政治、经济的全部,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有上升空间,盛世必将到来。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先说结论,要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败给李建成,唐朝肯定会有盛世,而且在后世的皇位继承问题上,还会减少很多麻烦!

在军事方面,李建成的能力并不比李世民差,甚至还略占上风。早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李建成就是唐军的左军统帅,和李世民的右军统帅地位相当。这也说明李渊对李建成的能力也是认可的。而李建成也不负众望,率领军队立下了不少战功,而且最先率军攻入了隋朝的都城——大兴。

不过,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太子一般都是留在皇帝身边,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很少会带兵出去打仗。正因如此,李建成更多时候都是驻守长安,而李世民经常外出打仗,这就导致了在战功方面,李建成就越来越比不上李世民了,但也不能因此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在政治方面,李建成礼贤下士,善于笼络人才。他在晋阳兵变之前就结交天下的能人志士,为自己服务。在建唐之后更是招揽了很多能臣为他出谋献策,比如魏征、王蛙、韦挺等人,都颇具韬略。在镇压刘黑闼时,李建成采纳魏征的建议,政治诱导和军事打击双管齐下,轻松搞定刘黑闼。这也显示出李建成天才般的政治手腕。

在历史规律方面,封建社会向来都是分合相间。在大一统王朝的前三代帝王中,出现盛世的局面几乎是必然现象。比如汉初的文景之治、明初的永乐盛世、清初的康雍乾盛世等等。经过长期战乱,大量人口死亡或流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新的王朝建立之后,为了维护统治,往往会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盛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外,李世民通过政变得到皇位,成了唐朝后世子孙的一个坏榜样。自李世民起,之后唐朝的政权传承,几乎都没有和平交接过,历代太子不是被废就是被杀,几乎没有能安稳继位的,最后坐上皇位的基本都是靠宫廷政变。比如李世民还在位的时候,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就学习老爹好榜样,一个谋反一个夺嫡。这种现象直到一百多年以后的肃宗时期,才得以停止。

当然,李世民也具备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强烈的上进心:因为得位不正,他主观上更加勤奋,更想做出政绩让质疑他的人闭嘴。这方面与后来的朱棣、赵光义等人,也有着相似之处!


熊熊讲历史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就说说我的看法。

假设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中获胜,我认为大唐不会有盛世。

首先得承认,大唐的江山有一多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李世民部下大多是忠勇之士,而大唐开国的勇兵悍将也基本都是李世民部下,而李建成就不行了,假设李建成干掉了李世民,那么李建成可能没有李世民的手段和心胸去拉拢人心,那么李世民的部下如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的下场很可能是被杀或者逃亡,这样一来唐朝开国的实力就将大打折扣。

其次,我认为唐朝建国时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当时突厥虎视眈眈并多次犯境,而当时李世民都只能委屈求全,如果李世民死了,那肯定不会有日后生擒颉利可汗了,而李建成当皇帝面对突厥犯境将束手无策,因为那时李靖李绩等很可能会被杀或逃亡,李建成部下没有能征善战的悍将。

另外李建成如果当皇帝,那最多只能自保,也肯定不会远征高丽,那么高丽在过几十年就会成气候了,到那时突厥高丽在加上西部的吐蕃都将成为大唐的劲敌,而这样的复杂的国际形势只有能征善战的李世民能应对,而李建成根本不行。

最后说,如果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真的获胜,那大唐就会和大宋差不多,那样中国将四面受敌,那就别说盛世了,那中国历史就不知走向何处了。

历史证明,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当时大唐东有高丽,西有吐蕃北有突厥,南有南诏等,可以说这都是敌人,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李世民都能应付自如,而且大唐在和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大战中不落下风,这和李世民的英明是分不开的,要不然李世民也不能入毛泽东的法眼,李世民真的不愧是千古一帝。

李建成输的不冤,后世无需为李建成鸣冤。


天宇的文史情怀


影响不大,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只要长点心不作死,盛世已然是大势所趋。


唐承隋业

我们在谈到唐朝时,总会习惯将其与前一个短命王朝隋朝相关联,称之为“隋唐”。事实上,唐朝与隋朝也的确渊源颇深,因为其背后的统治势力都是新兴崛起的——关陇集团。而且两朝皇帝都沾亲带故的,如下图:


“关陇集团”顾名思义,关是指的关中地区,陇是如今甘肃的简称,所以关陇集团就是指这一地区的豪门和军事势力。

北魏初期的首都在今山西大同,为了拱卫首都安全,北魏便让鲜卑贵族和一部分是汉族豪强在河北和内蒙古交界处建立军事力量。此后,这部分人胡汉通婚,基本完成汉化。

到西魏时,在这一军事力量的基础上设置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这二十位帝国元勋不仅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因而形成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

所以历史上就有唐朝继承的是隋朝基业这一说,都是自家人中换了个皇帝而已。

隋朝把脏活累活都干差不多了

隋朝不仅将北方的成熟政权高句丽耗了个半死,只留了一口气吊着命,同时隋炀帝还拓宽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为中原王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累活、脏活都被隋朝干的差不多了,老百姓而也折腾的够呛,该砸的都砸了,该毁的也都毁差不多了。人心私齐,都准备踏踏实实做事情了。这基本上满足了一个王朝掘地的大部分条件。


所以说,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只要长点心不作死,盛世已然是大势所趋。


瓦尔登的船夫


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败给了李建成,肯定不会出现唐朝盛世。原因有四个:

第一,李建成上位后,镇不住四方豪强,烽火再起,战乱继续,民生维艰。

第二,李建成做太子养尊处优,不了解民公疾苦,不知道豪杰的动向,难以操控国家机器。

第三,李建成不经战争锤练而轻松上位,容易得而复失。

第四,李建成在宫中时间多,在民间少,与劳苦大众缺乏感情,不可能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可能为社会繁荣制定国策。

反观李世明,一路平叛,深知创业维艰,即位后所思所想都是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如何安民,如何安帮,如何安心,这些既是必办的事,又是李世民在戎马生涯的实践中得心应手的事。


生态渔农石峰



手机用户5974070381


命题属于假设型,像这类问题就只能仁者见仁了,既然可以各抒己见,鄙人虽然不才,也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吧,不妥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担待。

如果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输给李建成,大唐能否出现盛世?我个人认为会出现盛世,但场景可能不太一样,理由如下:

第一,唐朝初年,关中地区经济基础尚且可观。经过隋朝内乱,唐朝时期,国家终于再次恢复平静,虽然中原一带受战争破坏较大,但关中地区几乎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至少在唐初旱灾之前,这一地区都比较稳定。关中对国家的影响有多大,这个我就不用赘述了吧,毕竟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只要这里受破坏程度小,国家恢复起来就容易得多。


除此之外,江南地区受到的破坏也比较有限。众所周知,五胡乱华之后,晋室南渡,此举对江南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了隋唐时期,江南一带的经济实力甚至超过了关中,成为国家的赋税重地,隋炀帝虽然死于江都,但宇文化及随即率兵北进,江南总算免遭涂炭。虽然后来唐军统一全国的时候在江南发生过几场战事,但都未伤筋动骨,所以,江南的稳定,大大促进了盛世的进程。

所以,从经济上来说,李世民并未做出太大努力,帝国就快速恢复,这一点,如果李建成即位,也是能做到的。

第二,李建成政治才干出众,并不是酒囊饭袋。

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中国的历史向来如此,经过一场处心积虑的政变,李世民最终杀死了李建成,最终成为国家的主宰者。李世民即位之后,对国史的修撰工作尤其关心,动不动就把史官叫来,给出一些“指导性意见”,于是乎,国史就变得惨不忍睹,很多真相都变得扑朔迷离。在李世民的编排下,李建成变成了一个“素无才略”的酒囊饭袋,但是,无论李世民怎么黑,我们依旧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恢复部分真相。



比如,《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本书就有很多记载未被篡改。我们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李建成显然没有国史里说得那么不堪。

(1)李建成成熟干练,长于政务。有什么可以证明呢?只用一点就可以,那就是李渊常常让其独当一面。众所周知,李渊绝对算得上是一代人杰,他也是被李世民黑出了翔,此处不再展开。李渊何等城府,唐朝统一战争期间他还经常出去射猎、游玩,一股脑把政务都丢给李建成处理,假如李建成是个废物,李渊会这么放心?所以,这事儿可以侧面证明李建成的政治才干是非常突出的。



(2)李建成心胸宽广,深得手下的拥护。这个结论可以用两个方面来佐证。第一方面是魏征对李建成的态度。魏征不忘旧主,力劝李世民厚葬李建成,假如李建成对手下刻薄无情,魏征不至于冒着生命危险做出此举。第二方面是太子卫队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反应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的印象中,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搭弓射箭,直接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干翻,事情就这么结束了,事实上,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李建成的卫队很快就赶到了现场,并对玄武门进行了激烈攻击,李世民差点招架不住,关键时刻尉迟敬德剁下了李建成首级,并举着首级展示给卫队看,最终才使卫队停止了攻击,从这点看,太子的卫队还是非常忠心的,足见李建成平日里对他们不错,也深得拥护。



以上可以看出,李建成还算得上一个杰出青年,假如顺利接位,不一定比李世民做的差。

第三,李建成更加稳重,偏重于守成,他即位后,国家可能很太平,但很可能不会出现“天可汗时代”。

李建成性格沉稳,是个守成之君,可能不会像李世民一样冒险攻击东突厥,创造那么大的武功建树。当然,这不是说李建成军事才干不行,他军事才能也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只是,性格上缺乏冒险精神,可能不会像李世民那样,下大力气打击突厥力量,更有可能是采取和平政策维持与突厥的关系,所以,李建成建立的盛世应该与李世民建立的盛世还会有不小的区别。



篇幅限制,就不再过多献丑了,写了那么多,也不知是否言辞达意,欢迎网友们补充、指正,但谢绝语言攻击。


猫叔说历史


现在很多小说,演义,影视剧都把李建成描写成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其实真实的李建成不是这样的。李渊太原起兵后,打的第一个胜仗,就是李建成率兵攻打西河。李建成治军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还能和兵土同甘共苦,深得将士和百姓的拥护。唐朝建立后,身为太子,自然不能经常出征作战,军功远不及李世民显赫。但他协助李渊处理朝政,对治下的百姓实行怀柔安抚政策,推进了唐朝的统一。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他帐下的许多谋臣猛将,比如魏征,李纲,王珪等都成为“贞观”名臣。如果他能够登顶的话,看他从前的才德气质,相信他会是一个很好的皇帝。

然而,假设在“玄武门政变”中,李建成战胜了李世民,他也不一定能顺利当上皇帝,別忘了还有一个齐王李元吉,生在帝王之家的李元吉肯定非常想当皇帝,而李元吉本就是一个生性残忍之人,他也曾多次劝说李建成将李世民杀掉,也许他就是想借太子之手除掉李世民,自己再找机会除去太子,取而代之。据《资治通鉴》记载,齐王府的扩军薛实曾经对李元吉表示过:“齐王的名字合起来是一个唐字”,李元吉听后非常高兴道:“但诛秦王,取东宫如反掌尔”。可见李元吉也早己心怀不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