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诗圣这些雅号都是谁首倡的?为什么能被后人普遍接受?

风云散士



蓝天沃土成爱民


首先这些雅号肯定不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封的,即使狂妄如李白,也不会自己把自己称为诗仙。

那么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呢,是当时社会就流传开来的,还是后世别人对他们的尊称呢。

诗仙李白的由来:一是因为李白被举荐应召入京,到达大唐都城长安后拜访贺知章,贺知章读完他的《蜀道难》十分惊叹,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称他为“谪仙人”。二是因为他的诗作善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极具浪漫主义的诗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像这样诗作所具有的那种想落天外的意境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所以后人称他为“诗仙”了

诗圣杜甫,是因为杜甫处于的时代环境成就了他,安史之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杜甫关心人民疾苦,用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百姓的人文关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还有代表作“三吏三别”,都集中提现了杜甫的对底层人民群众的关怀。这就像一个圣人一样。而“诗圣”的得名,到明朝才正式成名。明朝中期,陈献章,在《随笔》之六中曰:“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陈献章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地位很高,他的评价,正式给杜甫以“诗圣”之尊,从此,“诗圣”杜甫算是正式称名。

诗佛王维,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佛教的家庭里,与佛家很有渊源,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因为安史之乱,被叛军抓获,在叛军中当了伪官,叛乱平息后,他这段经历就成了严重的政治问题,王维因此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所以后被称为诗佛。

李贺被称为诗鬼。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但仕途不顺,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他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过上隐居的生活。 回到故乡以后,李贺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襄,出外寻找灵感。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所以称为诗鬼。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刘禹锡写的诗,诗风豪气,雄健。这正是其中的一点,刘禹锡的“诗豪”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豪”字,这个“豪”,不仅指诗风之“豪”,更多的还是对刘禹锡人之“豪”的赞美。

白居易被称为诗魔。白居易写诗刻苦至极,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

诗仙→李白

诗侠→李白

诗圣→杜甫

诗史→杜甫

诗佛→王维

诗豪→刘禹锡

诗鬼→李贺

诗天子→王昌龄

诗囚→孟郊、贾岛

诗魔→白居易

诗宗→王渔洋

诗奴→贾岛

诗飘→贾岛

诗狂→贺知章

诗杰→王勃

诗骨→陈子昂

诗神→苏轼

纵观这些称谓,都是在诗歌领域获得的美誉。获得这样的美誉不容易,既表现了他们在中国诗歌领域做出的贡献,也表现出后人对他们诗歌的肯定。







诗词中的故事


这个问题如何问答?难矣!

自唐以来李白头诗仙,宋又称之酒仙。


(唐太宗)

杜甫诗圣之称,首先是源自西江诗派黄庭坚。比如:江湖夜雨一杯酒,谷岭朝霜万年情。

(醉中不知有题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