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詩聖這些雅號都是誰首倡的?為什麼能被後人普遍接受?

風雲散士



藍天沃土成愛民


首先這些雅號肯定不是他們自己給自己封的,即使狂妄如李白,也不會自己把自己稱為詩仙。

那麼這些稱謂是怎麼來的呢,是當時社會就流傳開來的,還是後世別人對他們的尊稱呢。

詩仙李白的由來:一是因為李白被舉薦應召入京,到達大唐都城長安後拜訪賀知章,賀知章讀完他的《蜀道難》十分驚歎,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稱他為“謫仙人”。二是因為他的詩作善於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是極具浪漫主義的詩人,“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像這樣詩作所具有的那種想落天外的意境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所以後人稱他為“詩仙”了

詩聖杜甫,是因為杜甫處於的時代環境成就了他,安史之亂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杜甫關心人民疾苦,用詩句表達了自己對百姓的人文關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還有代表作“三吏三別”,都集中提現了杜甫的對底層人民群眾的關懷。這就像一個聖人一樣。而“詩聖”的得名,到明朝才正式成名。明朝中期,陳獻章,在《隨筆》之六中曰:“子美詩之聖,堯夫更別傳。後來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陳獻章在當時的明朝詩壇地位很高,他的評價,正式給杜甫以“詩聖”之尊,從此,“詩聖”杜甫算是正式稱名。

詩佛王維,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佛教的家庭裡,與佛家很有淵源,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因為安史之亂,被叛軍抓獲,在叛軍中當了偽官,叛亂平息後,他這段經歷就成了嚴重的政治問題,王維因此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唸佛。所以後被稱為詩佛。

李賀被稱為詩鬼。李賀本來胸懷大志,性情傲岸,但仕途不順,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他感到十分屈辱,就稱病辭去官職,過上隱居的生活。 回到故鄉以後,李賀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詩歌創作上。他經常騎著一頭跛腳的驢子,揹著一個破舊的錦襄,出外尋找靈感。他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 所以稱為詩鬼。

劉禹錫被稱為詩豪,劉禹錫寫的詩,詩風豪氣,雄健。這正是其中的一點,劉禹錫的“詩豪”更重要的是在這個“豪”字,這個“豪”,不僅指詩風之“豪”,更多的還是對劉禹錫人之“豪”的讚美。

白居易被稱為詩魔。白居易寫詩刻苦至極,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分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詩鬼:李賀

詩仙→李白

詩俠→李白

詩聖→杜甫

詩史→杜甫

詩佛→王維

詩豪→劉禹錫

詩鬼→李賀

詩天子→王昌齡

詩囚→孟郊、賈島

詩魔→白居易

詩宗→王漁洋

詩奴→賈島

詩飄→賈島

詩狂→賀知章

詩傑→王勃

詩骨→陳子昂

詩神→蘇軾

縱觀這些稱謂,都是在詩歌領域獲得的美譽。獲得這樣的美譽不容易,既表現了他們在中國詩歌領域做出的貢獻,也表現出後人對他們詩歌的肯定。







詩詞中的故事


這個問題如何問答?難矣!

自唐以來李白頭詩仙,宋又稱之酒仙。


(唐太宗)

杜甫詩聖之稱,首先是源自西江詩派黃庭堅。比如:江湖夜雨一杯酒,谷嶺朝霜萬年情。

(醉中不知有題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