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叫今月,而有今年,今天?

土豆地瓜2010


這個問題有點味道。

你知道的,今年,今天都是指時間。

那今月呢?

不得不說到我們的“詩仙”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可見,詩仙喝著酒的時候,把今月定義為現在的月亮,是名詞,不指時間了。

既然詩仙太白這麼說了,後人也不好打擾他老人家的仙氣。

嗯,就稱為:這個月吧。








菩提樹下210702711


個人認為:可能是這兩字連著說起來比較彆扭,你可以試試快速說 今年今月今日,就會發現今月說起來很費勁,不如本月,這個月等流暢。

再說了我們處在一個文化匯合的時代。我們現在所採用的月和周是從西方引入的,一週七天是我國以往不曾存在的,所以沒有今周很正常。中國古時農曆也分月份,但是我覺得月仍舊多代表月亮,強調隨著月亮的變化週期來記錄時間,而且月在古代屬於一種很美好的象徵,常出現於詩文中,所以出於這些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古人沒有采用今月的說法。

順便百度了下: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陰曆、華歷、夏曆、漢歷、國曆等名稱,但農曆並不是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

正如你說生日快了吧,一般人都以陰曆為標準,沒幾個記陽曆的!所以今月不怎麼好說!你說呢,元芳!?[捂臉][捂臉][捂臉]




薛安好旺


“這個月”從書面或者普通話的表達上是沒有今月之說法,但是,廣東粵語的地區,有類似今月之說,:這個月”,粵語講:”今個月“


踏浪凌風


風俗不同


柴裡支部


這個問題有意思。

平時沒注意,確實我們常常說今年、今天,說到月就只說這個月,下個月。

今月其實是有的,只是不是指這個月,而是泛指今天的月亮,如今的月亮。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一個成語“今月古月”,古人以為月雖有陰晴圓缺,卻是永恆存在的,而世事無常,所以這個成語在我的理解裡,頗有點“物是人非”的味道。

成語出處 唐·李白《把酒問月》詩:“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原因之一,“月”更多的指代“月亮”,屬於專有名詞

“年”、“天”都是時間名詞,說今年今天沒有歧義,而“月”除了代表月份還有額外的意思,如果說“今月”,容易引發歧義,為了避免歧義,人們很少說。

中國漢語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很多字都有不同的意思,何況是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用不同的口氣,都能表達不一樣的意思。

最常見的人們每天打招呼的話語:

比如“吃過飯了嗎?沒吃在我家吃一下”其實不是要請你吃飯,只是客氣問一句。

比如早上你出門,隔壁鄰居開門問“去上班吧?”上班的時間自然去上班,人家問你只是招呼一聲,總不能乾巴巴說你好吧。


原因之二,今天、今年代表唯一,而“月”份有十二個

個人理解,一年365天,天是最小單位,年是最大的單位。

說今天,其實就是說的現在、當下、這一刻,用“今”來表述很符合。說今年,說的是現在正在過的365天,用“今”來表述也符合,人們的時間觀念是:今天有效計劃,今年可以有長遠計劃,今月其實也可以。

只不過,以“月”為單位頗有些不上不下,因為一月為30天,一年365天,相去甚遠。除了“月”,“季”也是同理。人們一般會表述“今月份”、“今季度”,我個人以為因為月份跟季度在時間單位裡,不屬於唯一的那一個,所以表述今月,意義不明。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引申出幾個問題:

為什麼有明天,明年,而不把下個月稱作“明月”?因為我們都知道,明月是特指,天上的月亮。

大家可以發散思維想想:為什麼有去年,而沒有去天、去月呢?


以上為頭條號“晴空莽莽”的回答,頭條App搜索關注“晴空莽莽 ”與您分享更多文學、詩詞、歷史趣聞。


晴空莽莽


因為月在變化中


老謝70428


很多東西是約定俗成,沒有辦法解釋的,我想一部分是因為諧音、歧義等問題而不利於平時的溝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