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莫洛托夫雞尾酒真的好用麼?它是如何“擊毀”坦克的?

戰情解碼


提起這種享譽世界的“美酒”,就不能不說說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同志,這哥們本來並不姓莫洛托夫,他原來姓斯克里亞賓。作為早期參加革命的堅定分子,他把自己的姓改成了錘子,也就是莫洛托夫。這是一個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這並不是諷刺,他當得起,作為蘇聯戰爭時期的外國官,他經常冒死飛過交火區去與西方國家周旋,即使斯大林並不信任他。戰爭勝利後他被解除職務,妻子被迫害,他仍然相信斯大林是對的。斯大林死後他因為反對赫魯曉夫去斯大林化而被打成反動頭目,開除黨籍,勒令退休。縱觀莫洛托夫的一生,即使這篇文章會更多說他可笑的一面,但也得承認,他是一個忠於理想而無畏生死的人,值得任何人敬佩,包括對手。

簡易燃燒瓶之所以被稱為“莫洛托夫雞尾酒”是因為蘇芬戰爭,1939年11月30日,蘇聯大舉入侵芬蘭,蘇軍的飛機瘋狂的對首都赫爾辛基無差別轟炸,國際輿論譁然,紛紛指責蘇聯攻擊平民的行為。莫洛托夫對此的回應傲慢而漫不經心,他稱蘇聯沒有轟炸平民,那些飛機是向芬蘭平民空投麵包,避免造成饑荒。於是充滿幽默感的芬蘭人就稱蘇軍的飛行炸彈為“莫洛托夫的麵包籃”,而把自己使用的簡易燃燒瓶叫做“回敬莫洛托夫的雞尾酒”。

莫洛托夫的麵包籃


因為芬蘭語實在太難懂,很多外國記者對這個繞嘴的稱呼翻譯有誤,就變成了我們熟知的“莫洛托夫雞尾酒”。說實話,在二戰時這玩意對付坦克真的很好用,尤其是蘇聯坦克。它的取材非常簡單,玻璃瓶、汽油、普通食用油加上引火物就可以,對於製作方法我就不細說了,免得教人學壞。基本原理就是汽油和油的混合物會變得很粘稠,可以很容易附著在固體上,而且引燃後非常耐燃燒。還有一點很像雞尾酒的是它可以加入其它很多東西,你可以盡情開放腦洞調製,目前主流的調製方式包括加入鎂、白磷、鋁粉、洗衣粉、砂糖、花生醬、油漆、肥皂、樟腦丸、硫酸等,相信我,這絕不是開玩笑,這玩意加入不同的東西會有不同的作用,比化學實驗有趣的多,唯一要小心的是不要把自己給點了。

在二戰中坦克的底盤通常很脆弱,尤其是後部的底盤,一旦那裡持續燃燒很可能造成油箱爆炸。戰鬥民族的坦克跟他們的人一樣剽悍,為了坦克跑的遠,會有外掛油箱,所以用這玩意對付蘇聯坦克通常有奇效,只需要往外掛油箱一砸就行。而對付德國坦克的方法是往發動機排氣口砸,保證坦克立馬趴窩,蘇德戰爭中蘇聯人已經試驗過了。也是因為坦克當時確實移動不便,才造成比較容易被近身用燃燒瓶摧毀,到了現代千萬不要去嘗試,五對負重輪都分分鐘教你做人。

還是需要提醒一下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放火的起刑是三年,上限是死刑。好奇心比較重的同學千萬別去做實驗,要知道教唆也是會判刑的,老朽還要養家餬口,不想進去撿肥皂,拜託拜託!


奉天老朽


莫洛托夫雞尾酒擊毀坦克?很多觀眾姥爺可能會好奇,什麼酒能擊毀坦克呢?

其實莫洛托夫雞尾酒不是什麼酒,而是一種裝滿混合燃料的燃燒瓶,他製作簡單易用,威力極大,甚至可以用來攻擊坦克。

那麼為什麼他好好的叫燃燒瓶而叫莫洛托夫雞尾酒呢?

莫洛托夫雞尾酒的由來

在1939年,蘇聯芬蘭戰爭爆發,戰爭開始時,蘇聯人用飛機轟炸了芬蘭城市,蘇聯的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對外發表聲明戲謔時說,我們蘇聯飛機投下的不是什麼炸彈,而是為飽受飢餓芬蘭工人提供的救濟糧,這些話引起了芬蘭人的極度憤怒,因此莫洛托夫成為了芬蘭人譏諷的對象。

在蘇芬戰爭中,由於芬蘭既沒有坦克,又缺乏重武器,反坦克炮和炮彈也供應不足,為了對付蘇聯的坦克,於是芬蘭人想到了西班牙內戰時,雙方曾使用燃燒彈武器對付坦克,於是芬蘭人就大量使用燃燒瓶來攻擊蘇聯的坦克,並且在戰場上效果斐然。出於對莫洛托夫投下面包嘲諷的回擊,芬蘭士兵們便將這種燃燒瓶稱為“敬莫洛托夫雞尾酒”

後來因為國外記者對芬蘭語言翻譯的失誤,就錯翻譯成了 莫洛托夫雞尾酒

如何擊毀坦克

1、通過坦克乘員投擲手榴彈的小孔將燃燒瓶投入坦克內部

將燃燒瓶通過坦克乘員投擲手榴彈的小孔,扔進坦克內部,這樣汽油就可以把坦克內部乘員燒死或燒死,有時還會引燃坦克內部彈藥,形成殉爆!

但是這種攻擊方式,要求攻擊距離非常近,並且精準度要求高,同時攻擊者需承受的風險非常大。

2、將燃燒瓶投至油箱附近

將燃燒瓶投擲至油箱附近,使其流淌出的汽油引燃坦克的外置油箱,或者使坦克的油箱過熱而爆炸,缺少油料的坦克不能動了,坦克乘員只能棄坦克逃跑,否者坦克就會變成一個鐵棺材了

3、將燃燒瓶投擲至發動機排氣口

將燃燒瓶投擲至脆弱了發動機排氣口中,坦克就只能起火趴窩了

因為製作簡單方便,原料易得,燃燒瓶經久不衰,成為了遊擊界與RPG/AK47/107火箭炮齊名的四大神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