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暮雨夜行归何处


刘备是一代枭雄,为后世皇帝做出了榜样,为中国智慧做出了贡献,也激励了无数后人奋进向上的机会。

刘备卖草鞋出身,仍有心怀天下得大志。刘备侠肝义胆,桃园结义关羽,张飞。刘备待兄弟如手足,关羽在曹营被厚待,仍念念不忘刘备,一有消息,随时归附。刘备意志坚定,新野之前,屡败屡战,没有寸土,仍然不放弃。刘备为人谦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爱民如子,弃城时仍不忘记带走百姓。刘备为人正直,刘表让荆州时,不肯受。刘备亲贤爱士,文臣武将个个厉害,并且忠心耿耿。后世开国皇帝都以刘备为榜样!


墨着mZ


提到刘备,基本就是伪君子之类的言论。

我想对这些人的想法是:少看地摊书,不配论历史。

人是多面的,一个政治人物单纯用道德评论是不对的,愚蠢的 片面的。

那好我今天用道德评论一下刘备是什么人。

我认为刘备是中国励志偶像!

在汉末,虽然阶级固化没有晋朝那么严重,但上位太难。只能从戎,但在士族门阀萌芽状态的汉末,不会读书的武将是遭到鄙视的。

所以刘备的老母想让他读书镀金。

但刘备的家庭太苦了,年幼丧父,幸亏那个年头没有吃绝户席的毛病。而家里没有父亲收入自己只能和母亲织席贩履,在汉末士农工商评人的等级,刘备还是很低下的。

刘备是个有钱的商人就也行,但他是个手工小贩,这和贱民几乎没有区别。刘十五岁读书需要族里的叔叔资助,还被婶婶说风凉话,刘备恐怕从小被人白眼,瞧不起,看透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这也是刘备情商巨高的原因。

但刘备读书兴趣不大,但爱结交朋友,那时候就认识了公孙瓒。

回到家乡刘备八成是混了黑道或者当了雇佣兵开始结识山西杀人犯关羽,同乡土豪张飞,在张世平和苏双的天使赞助下开始了他们近四十年金戈铁马的日子。

但刘备经常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安喜尉 下密令那些官是刘备一刀一枪爬多少死人堆打出来的!因为没有背景很快就下台了。后来投靠公孙瓒,可人家对他也一般让他当个平原相。

在任内刘备治理很好,有个人看刘备不爽,恐怕也认为他是个伪君子派个刺客刺杀他,刘备依然对刺客很好,刺客很感动走了。我想连你都糊弄不了能糊弄住在乱世里的人精?

后来刘备带着千把人去和田楷救徐州了。

刘备很快有了人望,陈登 等人愿意辅助刘备。

后来丢了徐州屡败屡战,在刘表那里喝酒到了四十几岁看着自己白花花的大腿,哭了

你想你能四十几岁能达到左将军? 封侯?豫州牧?

换别人想不闹了这样吧。一个背景没有的普通人混到这种地步是很奇迹了。刘备除了躺在永安宫床上之前不知道放弃为何物

可人家想抓住最后一颗稻草,请了村夫。可是他的死对头曹操突然南征,都说刘备带着百姓跑,是人家自愿跟着跑,这是在安土重迁的古代。

为何跑?因为打过来的爱屠城。屠徐州泗水不流,屠雍丘,杀死好友三族,柳城 邺城 杀俘虏。然后唱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精分。就是你们口中的真小人呐!

为何跟刘备跑? 起码刘备不屠城 把人当人看!

能在你死我活身藏利器杀心自起的乱世,能不残忍算是仁,能把人当人看那就是德了。

起码刘备不会让老弱残兵给骑兵铺垫道路,然后被踩,无动于衷。也不会动不动夷三族。

不会叫夏侯渊白地将军,也不会说于禁三十年不如庞德。

投降魏国的黄权,刘备对家小依然好 他的儿子黄崇是季汉第一批殉国的。糜芳的哥哥愿意替弟弟受罪,刘备说一码归一码。

你们说叫笼络人心,他的方式不叫笼络人心叫以心换心,他走了这么多的地方,没有几个人说他德行操守有问题。而死前对儿子说的: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是个伪君子所言?大家都知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谁能是君子?有人说假了一辈子就是真,也可以说他道德约束自己一辈子啊

他的行为正如书上所讲:敬人者 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就是刘备在赤壁之战以后迅速拿下四郡,实力暴涨原因之一吧!正如他自己说的:若备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可惜基本来的太晚,让他等了二十多年。







红旗插满世界


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刘皇叔能够成为三足鼎立中的重要成员,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比如他的样貌特异,识人善用,为人处事和自身的性格更是具备常人没有的闪光点。

先说长像,书中所描写的:中等身材,面如贯玉,龙眉细目,鼻似玉柱,口赛丹朱。虽说长像算不上美男子,但是有特色,比如大耳有轮,这双大耳朵才显眼呢,跟那庙里的佛祖差不多,都说这是有福之相,能够让人一见面就觉得亲切和善,一眼就能记住这个人。能够招募众多能人异士,自然也与特有的外在形象分不开。

再说管理能力,最让人佩服的是刘皇叔拉拢人心的本事。先不说关羽、张飞这二位拜把兄弟,能招来赵云、法正、诸葛孔明、庞统这些一等一的人才,也从侧面反映了刘备的为人。虽然赵云当时只是他的私人保镖兼禁卫军统领,诸葛亮做了一辈子的后勤主管,与孔明齐名的庞统也只是他下面的一个县长,但是刘备能让人死心塌地跟着他征战一生,这点就值得现在的老板们学习。

其次说说皇叔的性格。按照史书记载,自刘关张三人结义打黄巾开始,至60岁有了自己的天地,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说明刘备自己先明白自己当时的处境和能力,所以才能屈身人下,暗藏锋芒,为后期的发展积累能量。这点也让我们2,30岁的年青人自叹不如。

还有就是,刘备能最大化的利用人际资源。虽然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也是隔了不知道多少代的事了,既然有这个关系,就最大化的发挥出来。所以才有了打着匡复汉室,报孝国家的旗号,征东讨西,但至少是正义的大旗,别人也没法说闲话。

最后呢,说说皇叔的为人。对待朋友兄弟,自然是好的没话说。比如刘关张三兄弟长期的同榻而眠,有人才来进言,聊到很晚,也是一张床就睡了,这个胸怀很牛。还有赵子龙救出阿斗,刘备不惜甩孩子表示对人才的重视,真是利害的一招。

对待女人就另当别论了,战败逃跑,连自己的女人都不管,这点就左右两说了。还有一句: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也是出自皇叔之口。这里不多说。

总结,刘皇叔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同时期的定位,也懂得人才的重要性,更能让有用的人才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创事业,从而成为一方霸主。

真是贫民创业的代表人物。


点丶星光


刘备由平民百姓走向昭烈皇帝,于乱世一手建立起蜀汉政权,文治武功堪称上佳,言行举止也有君子之风。“惟贤惟德”是对后主的教诲,更是刘备一生的为人准则。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陈寿《三国志》

以德服人



鲁迅先生评《三国演义》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这是对于小说演义的评判,并非否定刘备的人格。纵观刘备一生,年少师从卢植,潜心学习。天下动乱之际,心系国家,虽无一兵一卒,却要从讨黄巾,除贼董卓。早年颠簸流离,寄居人下,却不忘心中大志,又恪守君子风骨,陶谦三让徐州而不受,刘表三让荆州而不受,不管是否真心相让,刘备都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不会趁人之危,夺人城池。



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于乡野,时为献帝所赐封左将军,位及三公,屈身于草庐求见名不见经传的诸葛亮,这等气量不是每个诸侯都能做到的,因此诸葛亮才会愿意死心塌地跟随刘备创业。庞统屡次献计于刘备图杀刘璋,刘备一怒之下将庞统呵斥出营帐,而后又放下身段向庞统认错,这等君臣关系也曾引起曹操嫉妒。白帝托孤一事,刘备不计个人宗族富贵,将举国之事托付给诸葛亮,并言“君可自取”,此等大义古之罕见。关张赵三人更是常与刘备同床而寝,毫不拘束于君臣之礼。

心系于民,带领徐州之际,徐州百姓对于刘备爱戴有加,赢得圣人君主之口碑。荆州逃难之际,坚决没有放弃十万相随民众,以牺牲行军速度的危险,将荆州百姓带离战乱之地。入蜀以后,还田宅于民,以民为本,休养生息,快速争得川蜀百姓的拥戴。

开疆扩土

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程昱《三国志》

刘备一生败绩众多,起兵前期多为寄人篱下,颠沛流离半生却无立锥之地。因而多被诟病为能力不足,反向而论,一个屡败屡战的人坚守胸中的抱负和理想,难道不是一件伟大的事吗?赤壁之战时,刘备趁机夺取了荆南四郡得以立足,从而西图益州,又北控汉中,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在夺取益州的汉中的战争中,均是由刘备亲自指挥而成,汉中一战更是战胜了曹操帐下名将夏侯渊和张颌,并合理布防抵御了曹操亲征的大军。



夷陵之战的失败是后世批判刘备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观当时形势,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并非不合理,正值蜀国壮大之际,又有关羽被害之名义,加之荆州之地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夺回东吴窃取的荆州之地是符合蜀汉政权的战略规划的。而放弃水路的战术决策是战争失败的核心所在,以至于陆逊找到突破口,火攻刘备营寨而取得战争胜利,刘备虽败,但从收拾残局,退居白帝城的部署上,还是展现出了老江湖的应变能力。

治蜀之功

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郭嘉《三国志》

刘备入主川蜀以后,改革时弊,改变刘璋荒废法度、盲目徳治的治蜀理念,任用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制定《蜀科》,修整社会风气,公平公正,严明法纪,法、礼并用,威、德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以法为体,以德为用。以商鞅之法,结合儒家教化,把行法与教化合而为一。经此治理,蜀汉政权吏治清明,社会风气日益回归正统。



与此同时,刘备在川蜀交通情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大力推行邮驿建设,修建了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还在汉中建设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间设置亭障馆舍,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为川蜀邮驿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刘备一生不甘平庸,雄才大略,能屈能伸,张弛有度,由一小民创就一方霸业,实属不易。一生败绩虽多,却越挫越勇,非一般人之心智,称得上是一代枭雄。


棍哥观史


毛主席对刘备的评价:“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刘备的优点:

刘备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的后代,另根据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典略》记载,其为“临邑侯枝属”。

刘备家世居涿县郦亭楼桑里,祖父刘雄曾被推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父亲刘弘在他小时候便已去世,他便与母亲编织、贩卖草鞋和草席为生。

受幼时生活经历的影响,刘备平时说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为人谦虚恭敬,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好交结豪侠义士,乡里青年都争相趋附他,也因此得到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金钱资助,陈寿著《三国志》时,称其有高祖之风。

刘备会为下属的错误担责,维护他们的声誉和家人。徐庶母亲被曹军虏获,庶辞别而去,刘备没有让他背上不孝的罪名;糜芳背叛,刘备对愧疚的糜竺说兄弟罪不相及;夷陵之败黄权不得已降魏,刘备依然善待其家人,“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至于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更是传为千古佳话,为此陈寿评曰: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注:关于刘备托孤的阴谋论之说,此处不展开讨论,只说一点加以否定:客观上蜀汉危急,没有内耗的条件,事实也无限制诸葛亮的动作;主观上,君臣多年相伴的情义仍在,不可能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冷漠而无情。)


刘备的缺点:

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刘备的最后一战:夷陵遗恨。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关羽被杀,标志着孙刘联盟正式破裂,建安二十六年(221年)七月,刘备拒绝赵云等人的劝告,率军沿江而下,讨伐东吴。

这一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张飞死,蜀军败,刘备进驻白帝城;虽有赵云、马忠等来援,但已无力再次东进。在孙权的主动之下,孙刘两家终于重新拾起当年的一纸盟约,尽管上面已染满了关、张以及8万蜀军的血。

毛主席说得对,刘备为关羽报仇,是过于感情用事的表现;而当时的最大敌人,并不在东吴,而在北方的曹魏。

或许,并非是刘备没有看到,只是关羽的死,让他必须做点什么。

有一种冲动,叫做义无反顾。


(注:虽然没有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但是刘关张三人的深厚情义,如同父子兄弟一般。)




万里长空夜未央



个人认为!刘备是一位“霸者”,是一位“英雄”,是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大才”!!!

刘备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么些年,一直争议不断;有的人认为,他爱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真诚,是位仁君;也有的人认为,他虚情假意、口是心非,是个伪君子;其实!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差异,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解程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前世的人与事,我们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我心中的刘备,或许与大家认识的刘备,有不同之处,但是!这也没有办法,这就是我认识的刘备,我所理解的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很喜欢将刘备与曹操并说,其一两人都是三国时期最顶级的“霸者”,其二两人性格差异很大,其三两人的争议更大;有人认为,曹操的才能更甚刘备,又有人认为刘备才是大智若愚;有人认为曹操是奸雄,奸得可怕,又有人刘备才是伪君子,比奸雄更可怕;有人喜欢曹操,也有人喜欢刘备;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很符合逻辑的;就算再怎么受欢迎的人,也不可能达到人人都喜欢的程度,就算再不受欢迎的人,也不能说人人讨厌,总有那么几个对上眼的;



我认为,关于刘备的好坏,他是真“仁者”,还是假“好人”,没有必要过于较劲;真仁者也好,伪君子也好,他的功绩是不变的,是不可磨灭的;他与曹操一样,与其他各路诸侯一样,都是奔着天下之大一统去的,而且他也为三足鼎立,为西晋大一统局面出了不少力;在我看来!皆为天下大事,各路诸侯均无对错,曹操没有错,刘备没有错,袁绍、孙权、袁术都没有错,他们都是英雄,都是霸者,是乱世之中的救世主;所以不管刘备是仁者,还是小人,都不影响结果,他依然是一位霸者,一位英雄;假仁至少好过不仁,有一位假仁的君主,总好过暴君!!!



爱尚文史1


很多标签贴在刘备的身上 ,君子、小人、野心家,不同人看刘备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无论如何,三国的最后玩家其中一个是刘备。

他是大气晚成的代表,最有可能三兴汉室的刘氏子弟。刘备一生的敌人曹操这样评价过他“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曹操的评论一针见血,刘备虽然是出身高贵,但是在东汉末年,宗亲已经没落,更不要提一个祖上被夺爵位的刘备了,所以刘备无权无势,奋斗只能靠自己。

人们都说“成大事者,贵在坚持”,刘备的追梦之旅走的磕磕绊绊,东汉黄巾起义刘备崭露头角,凭借战功本应飞黄腾达,但是因为朝中无人,没有钱财贿赂,只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后来,朝廷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在演绎中为了突出刘备,只说是张飞鞭打督邮,实际是年轻的刘备头脑发热做下的错事。这也为刘备之后的流浪生涯埋下了伏笔。

几十年的颠沛流离生涯,磨平了刘备的菱角,没有根据地的苦头刘备受够了,三顾茅庐请来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在隆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对于诸葛亮的构想,刘备如获至宝,46岁的他已近知天命的年纪,建功立业的心思迫切之极。之后刘备强借荆州,夺取益州,雄视汉中。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业。





小小扒历史


对于刘备这个人我向来没有好印象,个人能力我认为都不如曹操和孙权,但他也有别人没有的长处。特别能装但不得不说他很有心机,笼络人心也是一把好手。

本来是个卖草鞋的,拿着自己这点血缘关系(也不知到底真假)在乱世大做文章。

刘备很善养士卒,也只有他才能把关张,孔明等人的能力充分发挥。

先跟着公孙瓒混,然后又占着陶谦的窝,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再后来反了曹操跟袁绍混,袁绍倒了,又跑到荆州依附刘表。嘴上说着刘表,刘璋是我同宗不忍占他们的,但真香。非要底下谋士劝他,把锅丢给底下的谋士,自己当着一个正人君子,还表现的无可奈何。

刘备总是用自己所谓的大义掩饰自己的野心。

最后他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还是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很有远大抱负。


予我万千风景767


不太同意其他几位的观点,诸位可以看下《三国志》,下面就贴几条刘备同时代的风云人物对刘备的评价:

魏吴主公

㈠曹老板:

①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②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㈡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其他枭雄

㈠吕布:是儿最叵信者。

㈡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他国谋士

㈠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㈡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最后,陈寿对刘备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气焉。及其举国托孤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

由此根据以上评价可以看出刘备是真的仁厚;并且胸有大志;还有就是百折不挠经历那么多次失败也没放弃;也有不错的军事才能,例如汉中之战。最后说一句,能在乱世之中取得胜利最后存活下来的人物,他的手段能差到哪去?手下那么多猛将谋士对他信服的人物,他的人品能差到哪去?


鱼丸吆


刘备之名,并非是打出来的,也不是靠皇叔的招牌混出来的,刘备之名,在于仁义,对百姓的仁义。凡汉末三国,各军阀豪雄对百姓,都是能利用则残酷压榨,不能利用则掠夺和杀戮,无论曹操,孙权,袁绍,都干过屠城的血腥勾当。唯有刘备,不仅从没屠杀过百姓,反而以爱民闻达于世,在徐州就敢以微不足道的兵力对抗曹操,拯救即将被曹操屠杀的民众。在当阳,甘愿冒着被曹操追杀的风险,带领十几万百姓避难。就是视为叛逆的黄巾军余部,以及视为蛮夷的少数民族,也纷纷附从刘备,甚至甘愿为他死战,也是因为其仁义的贤名。其实纵观五千年中国历史,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像刘备这样,敢于不顾自己前途乃至性命也要为百姓着想的君王,其他的君王只会把百姓当做炮灰和鱼肉,最多来句载舟覆舟的饭后感慨,真让他们像刘备那样,敢于为百姓搭上霸业和生命,恐怕没哪个会干。历来人们谈三国,尊刘贬曹,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曹操不过是千百年来一个高高在上、视百姓为猪狗的普通帝王君主而已,而刘备,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