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為何會在立皇后的問題上向漢宣帝妥協?

大侃歷史


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漢武帝病逝。年僅7歲的劉弗陵繼位,是為漢昭帝。大將軍霍光作為漢武帝臨終託孤的顧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年幼的漢昭帝處理朝政。霍光與金日磾和上官桀都有姻親關係。金日磾次子金賞和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的都是霍光女兒。上官安與霍光長女生有一女,漢昭帝即位時此女年僅六歲。拳迷心竅上官安就想把自己六歲的女兒嫁給漢昭帝做皇后,卻遭到霍光反對,上官安就轉求蓋長公主使其女成功上位。上官家族為了回報蓋長公主,想將其情夫丁外人封列侯和光祿大夫,沒想到又被霍光駁回,雙方因而結怨。為了扳倒霍光,上官桀父子聯合蓋長公主、燕王劉旦以及輔政大臣桑弘羊,假託燕王名義乘霍光休假時向漢昭帝上書誣陷霍光有不臣之心,並密謀內外接應,打算一舉擒殺霍光。所幸十四歲的漢昭帝識破了他們的陰謀,下令再如有人上書毀謗霍光者必追究到底。

上官桀等人一計不成,便鋌而走險,決定發動政變殺死霍光,廢黜昭帝,立燕王為帝。不料計劃洩漏,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被滅族,蓋長公主和燕王旦自殺。此後霍光大權獨攬、權傾朝野。霍光很有政治才幹,輔政期間幫助漢昭帝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減輕稅收,減少勞役,把國家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條。

公元前74年夏四月癸未日,漢昭帝駕崩,因昭帝沒有兒子,霍光便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可劉賀僅僅當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廢掉了。

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廢掉劉賀後,霍光從民間迎回漢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是為漢宣帝。漢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歸政於宣帝。但宣帝明白霍光只是做做姿態,不是真心歸政,就沒有接受,朝廷大權還是掌握在霍光手裡。當時,霍家權力極大,他的兒子、侄孫等都在宮中任統率禁衛部隊的官職;兩個女婿掌管整個皇宮的警衛;堂兄弟、親戚也都擔任了朝廷的重要職位。事實上,在廢除了昌邑王劉賀的帝位、擁立漢宣帝之後,霍光已經成為當時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漢宣帝不過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因此,宣帝對霍光十分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

漢宣帝即位後,立誰為皇后?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是群臣提議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這背後當然有霍光的意思。另一種意見是漢宣帝想立自己的妻子許平君為後,但他又不好公然反對大臣們的意見,聰明的漢宣帝於是下昭說:“我在寒微時,只有一把故劍陪伴我左右,現在我雖登大位,但仍然十分想念這把故劍,眾卿能否幫我將其尋回。”

詔書一下,霍光與群臣立馬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這哪裡是尋回故劍,分明是表示他很念舊,很看重和許平君之間的舊日情意,想立許平君為後。於是霍光同意立許平君為後,但以許皇后父親許廣漢受過宮刑的緣故反對依照漢朝慣例封其為列侯。

那麼,面對故劍情深的漢宣帝,大權在握的霍光為什麼在立皇后的問題上向漢宣帝妥協呢?筆者推測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霍光是權臣,但也是忠臣。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深受漢武帝信任,成為託孤大臣,雖然在廢劉賀、立宣帝后,霍家權勢日隆、霍光大權獨攬,但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始終把忠於大漢王朝、富國強兵作為自己的追求。在昭帝時期,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內政方面,他休養生息,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外交方面,他恢復和親政策,緩和了同匈奴的關係。這段時期和後來的宣帝朝被史家合稱昭宣中興。再者,霍光雖然大權在握,可以把皇帝拉下馬,但對昭帝和宣帝從未有不臣之心,只是盡心輔佐而已。

其次、自古君為臣綱。霍光作為臣子,既然清楚漢宣帝為立後下昭,心意已決,也就不能強皇帝所難,這是他作為臣子的本分。

第三、霍光不想因為立皇后問題與漢宣帝鬧掰。霍光大權獨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本就遭人記恨,反對他的朝臣不在少數,再若與皇帝關係緊張,他的處境就危險了。以霍光的政治智慧和嚴謹處事的性格,他必然會在立後問題上順從皇帝心意。

第四、霍光權傾朝野,只要他在朝中的地位不動搖,女兒就有做皇后的機會。退一步海闊天空,霍光懂得這個道理,他等得起。然而可惜的是,霍光的妻子對女兒沒有成為皇后不滿,揹著霍光趁許皇后生產的機會買通太醫淳于衍毒死了許皇后。許皇后死後,宣帝追究醫生責任,淳于衍下獄受審,霍光妻子害怕事情敗露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霍光震怒,但最終還是替她掩蓋了過去,霍成君被立為皇后。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霍光的這個敗家娘們兒乾的毒事,漢宣帝心中很清楚,只是礙於霍光的權勢地位,暫時擱置了此事。直到霍光病逝後,漢宣帝便來了個秋後算賬。他重用御史大夫魏相,讓魏相做了丞相。繼而任命邴吉為御史大夫,又委以他的岳父許廣漢以重任,逐漸把權力收歸己手。然後削奪霍家權力,先解除了霍光兩女婿軍權,提拔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大司馬,以明升暗降的辦法剝奪了霍禹掌握右將軍屯兵的實權。下令吏民上書,直接呈皇帝審閱,不必經過尚書,架空霍山、霍雲。漢宣帝步步為營,霍家掌握的權力被剝奪殆盡。

漢宣帝雷厲風行的全面奪權行動,令霍家惶恐不安,最後鋌而走險,發動叛亂。漢宣帝鎮壓了霍氏集團的叛亂,參加叛亂的人都被處以極刑,並廢除了霍皇后。至此,在西漢朝廷中盤踞了十幾年的霍家勢力被徹底清除。


烹煮歷史


霍光是漢朝時的權宦人物,他憑著漢武帝的信任,一手掌握朝政,連皇帝也是經他之手廢立,他曾立過劉賀為帝,可因劉賀不利於他的掌控又把他廢了,劉賀變成了漢廢帝。之後霍光又找到了劉詢當皇帝,也就是日後的漢宣帝。按理來說這麼強硬的人做什麼都是獨斷專行,可偏偏在立皇后事上他犯了難,自己的女兒並沒有當上皇后。


劉詢沒有當上皇帝之前,有一位患難與共的妻子許婕妤,劉詢當上皇帝以後,心心念念這位結髮妻子,便對大臣們說是要尋找尋求自己貧賤時的一口舊寶劍。大臣們一聽劉詢說這話,立馬識相地奏請冊立許婕妤為皇后。雖說劉詢如願將結髮妻子立為了皇后,可是霍光的妻子對此十分不滿意,她為了讓自己的女兒上位,便在暗地裡對許皇后下毒手,毒死了許皇后。霍光沒有把自己的女兒推上皇后寶座,一是漢宣帝態度鮮明,劉詢就一心想立許皇后,霍光也不能硬碰硬,畢竟漢宣帝是個有謀略的皇帝,霍光只能以退為進。再者許皇后的孃家身世並不顯赫,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是受過宮刑的人,讓她當皇后不會影響霍光的權威。

霍光沒有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並不是他權勢不夠大,而是他為了與皇帝之間達成某種退讓,他只能以退為進,畢竟他只是位臣子,漢宣帝也不是昏庸無用之人,霍光要是強行讓漢宣帝迎娶只會加劇兩人之間的矛盾。


歷史百家爭鳴


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從頭來看,霍光是西漢的名臣,大司馬霍去病的異母弟弟,自己也曾任大司馬一職。年少時曾被霍去病所提攜,為之後的仕途打下了基礎。

說霍光是一代權臣,權力大到什麼程度?他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代,漢武帝后期霍光就深得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臨終時託孤於霍光,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當時只有八歲的漢昭帝。後來通過一系列爭鬥,成為漢昭帝身邊唯一的親信,獨攬大權,在此期間霍光利用手中的權力為漢朝做了很多貢獻。


漢昭帝死後,由於沒有子嗣,霍光做了一件古代所有大臣都想幹的事情——選皇帝。他不但能選,選完感覺不好還能退換。漢昭帝駕崩以後,霍光就迎立昌邑王劉賀即位,但僅僅27天后就以荒淫無道為由把這個皇帝“退貨”了(歷史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當時是不是這個理由已無從考證),之後霍光又專門從民間找來了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劉詢(名字都是後改的)。

說到這大家就看明白了,霍光對漢宣帝可不是簡單的擁立之功啊,完全是霍光把皇位硬塞到漢宣帝手中。霍光在漢宣帝一朝的地位可想而知,漢宣帝即位之初霍光還曾表示要“歸政於帝”,就是讓皇上自己當家作主,漢宣帝竟然沒有接受,朝廷的大事小情依然由霍光處理過後再呈報給漢宣帝。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發生了題目中所說的故事,漢宣帝沒有按照大臣們的意願(也就是霍光)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而是提出想要立自己的原配妻子許平君為皇后的想法,霍光並沒有反對,依照當時的局勢,如果霍光堅持反對,漢宣帝也只能立霍成君當皇后。

站在當時霍光的那個位置上,其實已經沒有必要用皇后的地位來輔佐自己進一步擴大勢力了,他本身就已經功高震主,進無可進了。宣帝表面上對霍光很是信任,內心也十分忌憚霍家的權勢(霍光死後兩年,霍家就因謀反被滿門抄斬),此時為了一個皇后的虛名和皇上爭執難免會落人口實,倒不如給皇上個順水人情。

這之後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史料記載霍光以許皇后的父親受過宮刑為由,反對漢宣帝依照慣例封后父為列侯。之後霍光的繼室對女兒沒有當上皇后很是不滿,趁許皇后生產之機買通了醫生毒死了許皇后,霍成君也最終被立為皇后。

原因從根本來看就一點,那就是皇上人家畢竟還是皇上,大臣權力再大,也不能公然挑戰皇權。宋代,明代一些皇上行為受大臣限制,那是因為大臣們手握“祖宗之法”,那是先皇或者太祖定下的規矩,你就算是皇上也要遵守,漢宣帝則不同


鄧海春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在漢宣帝立後這件事上,霍光實際上並沒有大利可圖。


霍光想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無非就是想進一步拉進自己和皇家的關係,但是就算他女兒當了皇后,那也頂多是錦上添花,當時霍光早就是位極人臣,權傾朝野,再上那就是皇帝了,而霍光有篡位之心嗎?守仁君認為沒有。

而且漢宣帝對霍成君甚至有一點反感,漢朝皇帝的夫人們可沒幾個有好下場,薄皇后,陳阿嬌,衛子夫,鉤弋夫人。那都是好例子,漢宣帝礙於霍光娶了霍成君,等霍光死了,霍成君難道還有好下場?


還有一點,守仁君估計霍光後來也想明白了,把女兒嫁給漢宣帝,是禍不是福。

霍光本就是位極人臣,現在把女兒嫁給宣帝,更像是在宣帝身邊安排了個探子,霍光又有廢黜皇帝的先例,本來對霍光就有戒心的宣帝豈不是更放心不下了。霍光的地位是建立在和幾位將軍的合作之上,而幾位將軍在立後時選擇支持許平君,這就說明幾位將軍和霍光已經不是一條心了。如果再讓宣帝產生懷疑,那霍光的處境就會變的很危險。

而許平君這個選項對於霍光來說其實也差不多,首先許平君平民出身,沒什麼家底,就算許平君當了皇后,外戚勢力頂多也就是一堆富家翁,並不會威脅到霍光的地位。


其次支持許平君的有大將軍張世安和韓增,尤其是張世安的哥哥張賀還是許平君和宣帝的媒人。這樣如果霍光讓步,反而能增進和張世安的關係,對他還是有利的。


守仁讀仁


漢宣帝劉洵與皇后許平君的愛情故事,一直是被後世所津津樂道的。其中最富盛名的典故就是“故劍情深”,講述的是劉洵被霍光擁立為皇帝后,再欲立皇后一事上不妥協,並呼籲群臣擁立愛妻許平君的故事。但在這個故事的背後,卻涉及到一個問題。為何霍光會在立皇后這件事上最終妥協了呢?


無顯貴之勢,起不了波瀾


許平君的身世背景,雖然沒有劉洵一樣的悽慘,但也確實好不到哪裡去,其父許廣漢是一個暴室嗇夫,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獄管而已。在這種背景下,許平君即使成為了皇后,日後也形成不了大氣候,和他分庭對抗。

其次,就是為了一個構不成威脅的人,與漢宣帝劉洵鬧僵了,確實無任何好處。所幸就順水推舟,承個人情。


自身背景強硬,後宮有人


霍光作為漢宣帝一朝的權臣,本身就權貴滔天,身邊的勢力更是牽扯甚廣,錯綜複雜。而後宮之中的太皇太后更是其外孫女,不僅年齡小上漢宣帝,而且在宮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如此一來,繼續與漢宣帝劉洵僵持,並無多大的意義。


朝中大臣,皆以表態,繼續執拗,反而饒人口舌


朝中之勢,雖然霍光一家獨大,但暗中之勢,卻波濤洶湧,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落人把柄,成為扳倒自己的墊腳石。這其中不乏擁有手握兵權的權貴,如張安世,韓增等。且如今這兩人也是公然支持立許平君為後的一員,所以權衡利弊下,最終選擇了妥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