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劇——《老中醫》


《老中醫》是由上海儒意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和霍爾果斯吉翔影坊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毛衛寧執導,高滿堂和李洲編劇,陳寶國、馮遠征、許晴、陳月末領銜主演的近代傳奇劇。

該劇以民國時期的上海為背景,由五個醫案貫穿,講述中醫翁泉海在中央政府發佈“中醫廢止案”後帶領中醫同仁共同抵抗中醫廢止案並保護中醫這一民族瑰寶,卻遇到阻礙,然而步步前行的故事。

該劇於2019年2月21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

翁泉海 演員 陳寶國 孟河醫派傳人。初來乍到的他便被醫患官司纏身,遂知上海灘水深草闊,然而,繼承傳統的他風雨無阻,一身正氣,坎坷一生,終入境界。

趙閔堂 演員 馮遠征 上海名醫,誓與翁泉海競爭到底。他年輕留洋,中西兼修,在婦科、神經科、心肺科和骨科方面都研究頗深。他腦瓜靈活,心高氣傲,又行事謹慎,善於變通且投機取巧,他想盡辦法闖名聲,只為贏過翁泉海。

葆秀 演員 許晴 她是個傳統、獨立且堅韌的女性,奉父母之命嫁給翁泉海。蕙質蘭心的她,暗中默默協助翁泉海,兩人之間曲折動人的感情糾葛必將令人牽腸掛肚。

吳雪初 演員 曹可凡 上海名醫,自恃醫道高深,人脈廣泛。喜愛與達官顯貴交際,往來於社會上層。不料家道中落無人援助,盡顯悲涼與社會現實。

嶽小婉 演員 小斯琴高娃 上海灘崑曲名伶。才藝雙絕,溫柔體貼,浪漫細膩。她喜歡翁泉海,也知道翁泉海不喜歡葆秀,因而夾在兩人中間,成為情感糾葛的核心,也是最糾結的那一個。

20世紀初,“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博採眾家之長學習中醫,先在家鄉孟河開診,後到上海行醫。

他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成為滬上名醫。

1920年,上海流行傳染病“爛喉痧”,洋人醫院趁機詆譭中醫,提高藥價,翁泉海潛心研究出中醫療法,救治了大批貧苦病人,提振了中醫聲譽。

1929年2月,國民政府通過了“廢止舊中醫案”,翁泉海為了保存國粹進行了頑強的抗爭。

上海淪陷後,翁泉海因為幫助共產黨領導的茅山游擊隊購買藥品被日軍追殺,被迫隱姓埋名回到家鄉孟河,繼續為游擊隊救治傷員。

新中國成立後,翁泉海回到上海重開中醫診所。國家重視中醫藥的政策,使這名老中醫終於獲得了新生。

在編寫劇本時,編劇高滿堂有兩次獨自一人去中醫之鄉——常州採風;第三次因為聽到一些中醫的醫案,是醫生們祖上或者朋友之間流傳下來的,非常精彩,於是帶著主創人員來到常州採風,體驗當地生活。

在開始高滿堂在採風的時候,轉了幾天沒有太多感覺,還反覆問自己為何而來。後來讀了30多本中醫相關的書籍,發現中醫蘊含了歷史、天文、地理和書法等等。

陳寶國在之前通過影像資料、書籍已經瞭解很多中醫方面的知識,試著給人號脈的時候,姿勢也都正確,但感覺還是有些“隔”。

後來在常州採風,陳寶國觀察中醫治病之後,向名中醫學習把脈、藥材辨別等專業知識;等再表演時,旁人覺得陳寶國的眼神變得不一樣。

馮遠征出生於中醫家庭,他的爺爺是陝西韓城老家很有名的中醫,專長治傷寒。馮遠征受家庭影響,針對“痛則不通”的症狀總結出一套“拍打療法”。

小斯琴高娃為了還原一個風姿絕代的嶽小婉,在開機前學習崑曲,如唱腔、身段到眼神。

陳月末在開始拍攝前的半年時間裡,跟隨中醫老師學習中醫知識,學會把脈,熟悉《黃帝內經》、《本草綱目》中的不少章節。

中醫歷史悠久,但從誕生起就泥沙俱下;也正因為中醫的實用性,患者沒辦法分辨真假。

高滿堂、陳寶國和陳月末等在2017年4月17日到常州市中醫醫院,先後走進針灸科體驗中醫就診流程,參觀孟河醫派博物館,瞭解孟河醫派的傳承與特色。

該劇於2017年8月28日在上海在開機。毛衛寧啟用庫克鏡頭,並運用暖光源處理夜景,達到理想的視覺效果。

為了嚴謹表現中醫文化,演員們都反覆討論、排演戲份。

拍完一場中醫治療槍傷戲的第二天,劇組討論認為雖然完成得不錯,但還有不完美的地方,決定重新拍,從器械、藥材、手術治療過程都重新請顧問指點。

中醫行業特點鮮明、專業性更強,這就要求演員在技術方面的處理必須到位,望聞問切,每一個手勢都要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