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流浪地球》背后的区块链隐喻

【插画】《流浪地球》背后的区块链隐喻

大年初一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一上映就陷入热烈的讨论。根据刘慈欣原著改编的这部电影,在取得票房成功的同时,也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电影”、“里程碑”。

【插画】《流浪地球》背后的区块链隐喻

这部影片是一首人类在宇宙中生存斗争的史诗,讲述了为了躲避太阳老化产生的“氦闪”,人类给岌岌可危的地球安装了上万座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年迈的太阳,飞往最近的恒星,以求延续人类文明的事件。

原著作者刘慈欣也从科幻网红成为大众网红。刘慈欣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我们的科幻发展到这一步,并不是因为科幻本身,它是大环境决定的。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未来感,这种未来感就是未来给人的吸引力,顺理成章,它就促进科幻小说、科幻文学的繁荣。

【插画】《流浪地球》背后的区块链隐喻

作为科幻小说作者,刘慈欣也非常关注前沿技术,包括正在发展的区块链技术。刘慈欣认为区块链是一个很有科幻色彩的题材,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去影响经济,甚至产生巨大效应,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流浪地球》的科幻体验带给人们未来感,正如刘慈欣的感叹:区块链技术,本身就带有科幻色彩,或许已经走在了科幻的前面。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人能够互相读取对方的思想,所有信息全部透明化公开化。每一个个体都是天生的节点,这恰恰就是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

【插画】《流浪地球》背后的区块链隐喻

就像《流浪地球》里的世界联合政府,虽然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建立,但其“去中心化”“智能”等特性,却与区块链技术达到了很高的契合度。

【插画】《流浪地球》背后的区块链隐喻

目前来看,区块链是比科幻更小众的东西,但我们仍然需要抬头仰望一下这个新的世界,因为它可能跟宇宙和太空一样,代表了人类未来需要探索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