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民聲”最後一公里,北京實現城市社區議事廳全覆蓋

曲巷斜街信馬,小橋流水誰家。一場瑞雪過後,北京前門外的草廠地區美成了一幅水墨畫。“處處都是景,看著就有古韻。”雖然氣溫在0℃上下徘徊,但是來自山東的王先生依舊捨不得把手揣進兜裡,掛在房簷下的紅燈籠、灰色院牆上點綴的彩色風車,都成為他鏡頭記錄的美景。

而這些衚衕點滴,都跟“小院議事廳”有關。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2年,成立目的是增強居民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打通“民聲”最後一公里。前門街道草廠社區黨委書記朱耿亭介紹,目前議事廳有9名成員,由社區常務會委員、衚衕居民組長和社區居民代表組成。

一個小院議事廳,敲開了小巷人家的院門,住戶不再關著門過自家日子,共同參與衚衕治理。朱耿亭說:“衚衕怎麼設計,居民也有發言權了。小到院子裡的晾衣空間如何設置,大到架空線入地等工程,只要和民生有關的話題,就是議事廳的議題。”

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小院議事廳,正好趕上街道社區召開“街區更新與院落提升改造居民懇談會”。當天的議題是“街區更新與院落提升改造”,討論居民提出的“院內雜物如何清理”和“廚房、儲物、衛浴功能如何更加齊全”等問題。為了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前門街道“吹哨”,同時邀請到了區商務委、規土分局、街區責任規劃師、項目實施主體天街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社區書記、小巷管家、社區專員共同參加會議。

打通“民聲”最後一公里,北京實現城市社區議事廳全覆蓋

還沒過正月十五,朱耿亭和同事們已經忙乎著“追訪”進展情況。他說:“草廠社區部分院落已經提前進行改造,接下來的院落將分期分批改造,做到一院一策、一戶一策,讓每一戶都有具體的實施方案,滿足居民對院落提升改造的需求。當然,還需要各部門都行動起來,大家一起配合,一起動腦動手。”

已經排上議事廳日程的,還有一個正要推進——解決衚衕人家晾衣的問題。“早先都是自己找地兒,有兩棵樹,拉根繩子就行。但現在為了風貌保護,衚衕裡不能拉晾衣繩了,小院裡的空間就變得緊張了。你家一根繩,我家一根繩,誰家都想爭搶‘一米陽光’。”朱耿亭說,“我們希望推進這件事兒,先啟動一批示範院,設置合理的晾衣空間。”

百人千面,各家有各家的需求,協調起來需要耐心,方案設計時需要貼心,真正落地的時候需要細心。“晾衣空間這件事兒,有些居民參與度特別高,幫著設計晾衣設備。但是誰掏錢做?不同院子需求不同怎麼協調?這些都要反覆琢磨商議。”

年初,北京市民政局發佈數據:包括草廠社區的小院議事廳在內,全市3177個城市社區全部建立議事廳,已經實現城市社區議事廳全覆蓋,逐步打通“民聲”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以民為本、集中民智、匯聚民力、維護民利、凝聚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