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择网时代创始人——邹志伟

他27岁就做到HRVP,如今创业三年,产值过亿!

——访择网时代创始人邹志伟

最近,X职场对择网时代创始人邹志伟先生进行了一次独家专访,随着访谈一步步加深,让我们对邹先生的创业之路有了更深的了解。

【人物介绍】邹志伟,择网时代创始人,曾就职于易才集团和华创集团,拥有多年人力资源行业从业经验,由其投资控股的人力资源公司达30多家。

在邹志伟决心创业之前,老板曾和他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深谈,并与他定下了一年之约——“你可以试着去创业,我给你一年的时间,如果你的思维能转换到你是一个老板的心态上去做事的话,你就继续你的企业;如果到时你还没转过来的话,你还是可以回到咱们公司来,因为行行出状元,你不一定是个老板的材料,但是你有可能是一个企业打工者的皇帝。”如今国内创业已三年。

从乙方到甲方,实现第一次突破

不得不说,邹志伟是幸运的,从乙方到甲方,从甲方到创业,两次职业转折,他都得到了上一家公司领导的支持与鼓励。

邹志伟迈进人力资源圈子是从易才公司开始的。出于对人力资源的兴趣,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邹志伟选择加入易才公司,开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工作。为了积累经验,邹志伟在易才一干就是五年,期间他接触了猎头、培训、企业战略咨询等各种业务,成长很快。

但是渐渐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当时的领导也建议他不要总站在乙方的角度,要学着站在甲方的角度去考虑。于是,2010年的夏天,邹志伟来到华创集团担任HRM。这是邹志伟的第一次跳槽,也是他的第一次突破。

做人力资源必须要懂业务

邹志伟一直认为,要想把人力资源做好,必须要懂业务,尤其是在招聘方面,如果不懂业务你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搬运工”。而要想懂业务,你就需要垂直到你的行业里,如果你今天做消费品行业,明天做汽车行业,后天做地产行业,哪个行业都不定,那你的经历就仅仅是经历了而已,很难积累起你的经验。

“比如我要面试一个监理,如果我没有垂直于地产行业,那面试的时候,就只能问求职者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让他做个自我介绍、说说工作经历之类的,如果觉得他可以,还得把他的资料转给业务部门,然后业务部门又得从头开始,把我问的这些问题再问一遍,然后考察他的业务。但是如果我垂直于地产这个领域,对房地产相关知识很了解,像这样的岗位,面试时我就能直接考察他的能力,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的重复工作。”

所以从在易才开始,邹志伟就专注于地产行业,后来加入的华创集团也是主营地产业务的。在华创,他靠着丰富的经验和不懈的努力,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就做到了HRVP。老板也对他也非常信任,除了人力资源,他还兼任公司战略规划部的整体管理和把控。

创业——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本来工作稳定,前途一片光明,他的生活可以过的非常安逸。但不甘平凡的他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我都是站在一个打工者的角度,但老板都会从雇佣人的角度来考虑。而两者的决策方式和认识层次是不一样的。”于是,便有了文章开篇时的那个“一年之约”。邹志伟决定放弃现有的一切,试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开始。

十余年的人力资源从业经验让他迅速找到了方向,“择网时代”应运而生。创业初期,邹志伟就选择把猎头服务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因为猎头接触的往往都是中高端人才,这些人可以作为我们开展其他工作的资源和基础。”

邹志伟认为,人力资源这个行业不能仅局限在人力资源上,还要考虑怎么能让人力资源转化出更多的东西。比如除了猎头业务以外,他的公司现在还涉及海外资产配置、房产代理等等很多业务方向,虽然这些看似跟猎头毫无关系,但都是基于猎头服务积累起来的资源去衍生出来的。

探索“大数据垂直深化模式”

找到了方向,下一步就是实践。但邹志伟并没有着急落地,而是选择去考察学习,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外面考察。在中国,他咨询了500多家猎头公司,访问了1200多位年产值超过80万的猎头顾问。在国外,他也走访了30多家猎头公司,访问了60多位年回款大概在400万左右的优秀的猎头顾问。

深入分析考察结果之后,邹志伟并没有选择猎头行业传统的大客户模式或者候选人模式,而是创造性地开拓了一种新的模式——“大数据垂直深化模式”。

通过这个模式,邹志伟也让公司一步步发展起来,“整个行业的水平是18万左右的年产,而我的人均单产每年都在300万左右,已经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将近20倍了。”提到公司产值,他充满自信。同时,邹志伟也给我们介绍了这个模式的诸多优点。

第一,猎头顾问专注在某一个领域,并且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这样他就能充分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在和候选人沟通时,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度赢得对方的信任。另外,“在为客户提供服务上,我们也会把客户所属行业的岗位精确分类,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推荐候选人,大大缩短了时间。”

第二,猎头顾问并不依赖人才网站去搜寻候选人,他们与所专注领域里的很多优秀人才都成为了朋友。“这样一来,当他们发出招聘需求时,这些人不光会咨询工作,还会介绍新人,更易于我们工作的进行。”

第三,猎头顾问会从客户的需求考虑,与客户形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关于这一点,邹志伟也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曾经有一个做软件研发公司,在业务增速缓慢的情况下,计划把公司的技术人员从原来的32人增加到56人。可能一般的猎头顾问接到单子就直接马不停蹄去招人了,要多少人就招多少人。而他们的顾问则是首先帮客户分析优化招聘方案——

“你们其实并没有这么大的人员需求,在业务量没有上来的情况下,这些人可能就会闲着,行业在发展,但他们的技术不会跟着进步,这对公司来说是一种损失。而等你们有新项目时,新项目可能会需要新的技术,就又得重新招人。”

经过商议,客户最终决定将增编的人数减少为4人。“虽然这一单的收益变少了,但是客户能感受到我们公司是切实为客户着想,而不是唯利是图的,那客户也会对我们更加信赖,并保持长期合作。不执著于眼前的小利,公司才能走的更长远。”

困难是成长路上的历练

像所有的创业者一样,邹志伟的公司建立初期也同样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资金不足,他就把自己的房子卖了;面对知名同行的围堵,他也选择迎难而上。

“我跟一家客户签约,他们知道了以后也去签。那时公司刚建,没这么多资源,所以我公司需要一天时间,才能把第一批人推荐给客户,而他们一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甚至都没和候选人沟通就直接推荐。等到我们跟候选人沟通过,然后把他们推荐给客户的时候,经常发生重复的现象,但候选人自己都不知道已经被推荐过了。后来我们不断加快速度,提高服务质量,才克服了这个困难。”

邹志伟的朋友说他想招什么人就能联系什么人,他把这归于自己的人脉。“比如在脉脉上,我有1万多个好友,而这些人能拓展出90多万人的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就很容易找到我需要的人。整个猎头行业用的招聘渠道的都差不多,但我能让候选人的人脉变成我的人脉,然后不断扩展,这样招聘就会变得很简单。”

而这些人脉到最后也变成了他最大的收获,“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建议,让我的公司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在有较好的知名度,我也非常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没有太多的追求,也没有太多的发展。到现在我获得的其实挺多的,但归根到底还是这群朋友。”

纵观邹志伟十几年的职场生涯,我们不难看出,邹志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心态,不急躁冒进,不固步自封,所以他一直在成长。而未来,他也会不断前进在路上。

采访社:X职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