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手機“科技派少年”報告:95後科技消費不看小眾品牌

近日,榮耀手機聯手《第一財經》發佈了《95後科技派少年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結果顯示,在消費科技產品時,近一半的95後不再一味追求用小眾品牌替代大眾品牌了。這個結果與95後給人的常規印象有些出入,他們本來是最追求個性,最愛堅持自我的一群人,為什麼會一反常態接受大眾審美呢?

技術壁壘讓科技行業不易受消費品牌小眾化的影響。在《第一財經》每年的“金字招牌”大調查中,小眾品牌崛起一直備受關注。但他們最近出的《報告》卻特別強調,小眾品牌蔚然成風的趨勢,雖在化妝品、快消品和服裝等行業很明顯,卻並未影響到科技行業,尤其是手機行業。


榮耀手機“科技派少年”報告:95後科技消費不看小眾品牌


《報告》結果顯示,95後對小眾手機品牌的發展並不太關注,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大廠集中了最好的技術、設計和供應鏈,產品更有保障”。在這次調查到的科技派少年中,有近40%的人認同這一觀點。科技產品最終拼的是“技術含量”,這才是年輕人的核心消費訴求。《報告》中,40.77%的95後購機最看重技術含量。大科技品牌的產品,顯然更能讓“科技派少年”感到安心。而“小眾品牌”的標籤並不足以保證科技產品的銷量。


榮耀手機“科技派少年”報告:95後科技消費不看小眾品牌


在《報告》中也有數據表示,62.55%的科技派少年不在乎與別人撞機、還有29.94%的年輕人會選擇用手機殼、掛飾、鎖屏和字體來讓手機更加個性化。


榮耀手機“科技派少年”報告:95後科技消費不看小眾品牌


95後消費能力提升,消費自主意識增強,小眾品牌難以長期吸引他們。《吳曉波曉報告》頻道的《2018年互聯網新中產科技消費白皮書》也顯示,現在的年輕新興消費人群,他們買科技類產品有三大特徵,一是最看重產品體驗和品質,且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為科技產品買單;二是傾向於自主做出消費決策,有主見不盲從;三是他們不僅為滿足剛性需求消費,更注重科技消費帶來的生活和精神上的滿足感。

95後出生在高GDP、低出生率的時代,成長環境頗為優越。他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為追求更好的科技體驗和服務買單。同時,經濟基礎影響上層建築,物質的豐富也必然帶來消費理念的改變。對他們來說,消費不僅是為了滿足基本功能的使用,更多是為了追求出色的科技產品體驗和品質。

某些小眾品牌雖然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但他們的科技研發能力、售後服務水平、設計等,已經較難滿足這些年輕人最關注的科技產品消費需求了。

95後、00後對於產品和技術,比其他時代的年輕人更有主見。

他們不再被動接受灌輸和教導,對他們而言,科技產品天然應該服務於自身成長與生活。因此,他們會自主做出消費決策,不盲從於別人,更不會為了與眾不同而去挑選小眾產品。因為他們買的不僅是產品,更是產品所代表的“科技”、“未來”和“個性”。這些消費訴求,大科技品牌更有資金、技術實力去做,而且能做得更靠譜。

95後消費科技品更青睞大品牌,除了95後自身原因外,也和95科技派少年後成長的科技環境有關。他們是被科技“富養”的一代。成長在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95後見證了從AR到人工智能,再到萬物互聯蓬勃發展的故事。他們接受到了更全面的科技信息,擁有更開闊的眼界,對科技產品自然有更高的要求。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選擇科技產品,有自己的主見和標準,與大眾小眾並無太大關係。更重要的是,產品能否滿足科技派少年對科技體驗的要求,能否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個性的呈現。

如今,95後的Z世代年輕人已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全球企業研究者先鋒”之一托馬斯·科洛波洛斯在其新書《圈層效應》中也說到,面對Z世代的強勢崛起,只有理解消費主力95後的商業邏輯,懂得如何服務好這一代年輕人,未來的商業才能成功。為此,榮耀打造了一個多元開放的交流平臺——榮耀青年派,包含科技派、設計派、個性派和公益派四個群體。在榮耀青年派的平臺上,年輕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才華、找到自己的同類。如果你想了解關於更多95後科技派少年或榮耀青年派的信息,可以搜索關注“榮耀青年派”官方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