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旅游安全特征及其防范探析

2013年4月,海南正式开通了西沙旅游,这对宣示和维护我国南海主权、推动海南和南海旅游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西沙旅游的开通,不仅开启了我国深海旅游的航程,也为我国海洋旅游的发展提供经验。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出游最基本的需求,是旅游业发展的最根本的保障。西沙群岛在南海问题中比较特殊,即我国完全控制西沙群岛,与别国完全不存在主权争议。然而,由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特殊性,仍然存在着旅游安全隐患,并可能成为制约西沙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学术界郑向敏[1]、杜贵爱[2]等专家对海岛和海洋旅游安全已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但对西沙旅游安全研究还属空白。笔者通过对西沙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因特定的地理环境可能引发的旅游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并提出若干具体的防范和治理措施,以促进西沙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 西沙旅游业发展概况

1.1 西沙主要旅游资源[3]

1.1.1 奇特的海洋景观

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在中国南海诸岛中拥有岛屿最多,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面积最大,有2平方公里,是西沙、南沙、中沙、东沙四个群岛的政府所在地。

西沙群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岛屿附近海域水温年变化小。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形成了西沙群岛奇特的海洋景观,如独特的珊瑚礁地貌、优美奇特的潟湖、洁净的热带海滩、瑰丽的珊瑚、美妙的水族、众多的海岛植物和鸟类等。

1.1.2 神秘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

西沙群岛远离大陆,海阔天高、环境原生态,其神奇、神秘、神圣的气氛引人神往。西沙群岛的沙滩绵白、海水纯净,有的地方海水能见度高达40米,又有着连绵数公里的珊瑚礁。在西沙潜水和钓鱼是最重要的两大娱乐项目,人们在潜水的时候可以看到美丽的海底景观,并且与鱼为伴。

在西沙群岛的岛屿上,各种生物链条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富有观赏和研究价值的特殊生态系统,维持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使群岛成为葱绿盈野、生机盎然的“常春之岛”。

1.2 西沙主要旅游景点

1.2..1 自然景观景点

西沙的自然景观景点丰富,如永兴岛生态风光、石岛“石景如画”、东岛“海鸟天堂”、西沙洲“海底花园”、高尖石火山岛、“海龟摇篮”中建岛、银屿“海鸥王国”、华光礁“花的世界”等。位于永兴岛西南方的七连屿,是一排无人居住的小岛,由7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连在一起,热带植被繁茂,自然风光独具一格。

1.2.2 人文景观景点

西沙的人文景观景点主要有西南中沙群岛首府永兴岛、“地名化石”东岛、渔民“避风港”赵述岛、甘泉岛唐宋遗址、金银岛文物古迹、珊瑚岛“珊瑚石庙”、晋卿岛土地庙及古钱、琛航岛“西沙海战”纪念碑、中建岛“人工绿洲”、北礁沉船遗址(该遗址已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兴岛上还有西沙将军林和西沙海洋博物馆。

1.3 西沙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1.3.1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西沙旅游业的开发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海南已对三沙市旅游作了整体规划:在中沙西沙将建热带海岛风情休闲度假基地,发展热带休闲和观赏渔业。由于西沙海域的生态环境要求高,其接待条件非常有限,岛屿也非常狭小,因此,西沙旅游主要是以邮轮旅游的方式进行。2012年4月6日,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椰香公主号”为西沙旅游进行了第一次试航。2013年4月28日,“椰香公主”号邮轮载着200多名游客从海口出发,开启4天3晚的西沙旅游行程,标志着西沙旅游正式开通 [4]

1.3.2西沙群岛的旅游设施建设

西沙群岛面积最大且最早开发的永兴岛,建有邮局、银行、医院、发电站等基本生活设施。在“椰香公主”号邮轮开通前,前往西沙旅游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搭乘从三亚、陵水的军用机场到西沙的飞机;二是搭乘每月从文昌清澜港发往永兴岛的补给船;三是租渔民的船去西沙,主要是去鸭公岛等无部队的岛屿。在吃住方面主要依靠永兴岛的西沙招待所。早在1997年,军方曾专门下达西沙珊瑚岛礁淡水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课题研究任务,经过数年攻关,最终以年实际开发应用淡水23.5万立方米的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西沙群岛军民的“饮水难”问题。在“行”的方面,永兴岛已经建有军民两用机场和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的码头。2009年2月,国家又投资8亿元人民币扩建海南文昌市清澜港,为开辟赴西沙海上旅游航线做准备。2012年,西沙群岛也彻底告别用电难题。为了迎接游客的到来,西沙群岛的鸭公岛等岛屿已建起简易码头,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架设自来水管,设置了一个流动的边防派出所。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今天的西沙群岛已经具备了成为旅游景点的基本条件。

1.3.3 西沙群岛的旅游线路及活动项目

目前赴西沙旅游主要是搭乘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椰香公主号”,行程主要经过琼州海峡、七洲列岛、西沙北礁、西沙永乐群岛。游客可在鸭公岛、全福岛参观,并可在附近海域开展海上旅游活动。西沙旅游的活动项目丰富多样:“游”,主要是海上观光和海岛探险,如观海日出、参观海岛迷你渔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游泳、浮潜、潜水、冲浪等;“娱”,主要在邮轮上进行,包括海上电影、欢乐KVT、演艺表演、游戏、棋牌、欢乐放送抽奖活动等;“购”,也主要在船上进行,包括海洋工艺品展示会、海南四宝展示会及相关讲座,在岛上还可购买海产品。

1.3.4 西沙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意见》“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的要求,计划在未来10年,将海南打造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目前西沙旅游主要是“到此一游”性质,旅游产品设计主要是四天三晚,基本在船上。但今后西沙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匹配,其发展趋势是:①西沙旅游将以海上邮轮为主,空中为辅。②西沙旅游目前定位为中高端特色旅游,对游客人数进行限制。由于西沙群岛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供水供电紧缺,不能接待大批量游客,只能适度开发。③观光、海钓、潜水、品尝丰富美味的海鲜都将是西沙最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西沙旅游今后将逐步从观光型向专项体验型提升,注重海洋观光休闲和生态探奇结合。④随着西沙旅游的开通,西沙群岛一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将被打造成我国海洋旅游胜地。根据专家提出的南海发展战略,海南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的框架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从西沙——中沙——南沙的顺序渐进、有序地推进海洋旅游开发战略。

2 西沙旅游安全的特征及表现形态

2.1 西沙旅游安全的主要特征

2.1.1 安全性与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关联性强

一是西沙孤悬海外,地理单元相对独立,位于南海海域,旅游过程中抵抗突发事故或突发干扰能力不强;二是旅游景区多是以海洋和海岛景观为主体,安全隐患大。三是西沙市高温、高湿、高盐分、高辐射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有可能会导致游客的身体不适。四是西沙旅游活动项目多以参与性的海上项目和探奇项目为主,存在较大的危险性。

2.1.2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建设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这都成为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隐性原因。由于西沙群岛面积小、生态环境脆弱,西沙旅游定位为中高端特色旅游,对游客人数进行限制。加上西沙旅游刚刚起步,在旅游管理方面难免存在一定的漏洞,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1.3安全性与国际外交军事等因素关联性强

西沙是国家关系和安全的敏感地区。尽管南海大部分是中国的历史性领海、领土,但目前约有150万平方公里海域已遭他国侵占。1974年,中国从越南手中全面收复西沙群岛,但越南一直鼓励该国渔民非法进入西沙海域从事侵权侵渔活动,严重侵犯中国西沙主权和海洋权益。2012年4月6日,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椰香公主号”为西沙旅游进行了第一次试航,越南外交部随即向我国进行抗议。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军舰对进入黄岩岛海域的中国渔船进行检查,致使中菲黄岩岛对峙至今。这些因素,或将对西沙旅游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2.2西沙旅游安全表现形态及其原因分析

2.2.1自然灾害和环境因素引发的旅游安全问题

西沙位于南海海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环境恶劣,其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旅游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是威胁旅游者生命及破坏旅游设施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气旋和龙卷风、海上浓雾、海啸、海底地震等气象和地质灾害;二是危及旅客健康和生命的其他自然因素和现象,如晕船、海潮等。

2.2.2 饮食、疾病和人身伤害造成的旅游安全问题

主要体现在:①饮食安全,如:痢疾、海鲜过敏、食物中毒。②抽筋、中暑、心脏病等突发性疾病。如,游泳导致的手脚抽筋,或参加体验性、激烈性活动项目引发心脏病等。③各类身体伤害。如,被海岸的贝壳、礁岩以及沙滩中的固体垃圾物割伤或刺伤,被蛇、虫咬伤;在岩石上玩耍滑倒而导致身体受伤等;海洋中凶猛或有毒生物的侵袭;游泳、冲浪、潜水、滑水、海上垂钓、乘坐快艇时不慎溺水等。

2.2.3管理不善引发的旅游安全问题

一是邮轮船只的安全管理问题。如船只相撞、翻沉导致的游客落水、溺水等。二是旅游娱乐项目的规范和指导问题。三是安全设施不完善或疏于维护管理等。四是海岛游客承载量安全管理问题。五是旅游安全的预警、救助系统问题。六是天气预测、预报问题。如西沙旅游活动主要是在海上进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邮轮或者游艇,这种交通工具对天气的要求很高,如果遇到了台风、强降雨、大雾天气时就很有可能遇到危险。因此海洋旅游特别需要准确的天气预测、预报工作。

2.2.4旅游者安全认知和防范不当引发的旅游安全问题

一是防范意识薄弱;二是缺乏安全知识;三是保险意识淡薄。西沙旅游目前属特种旅游活动,但包括组织者在内,参加的旅游者都是来自各地的游客,很多人没有任何经验,缺乏海洋旅游安全的基本常识,如容易在刻意追求刺激、探险时,由于对目的地环境、气候不了解,导致迷失方向、落水等事故发生。

2.2.5治安犯罪引发的旅游安全问题

治安犯罪主要是海盗、盗窃和欺诈。如,遇到海盗的抢劫,游船上的盗窃,黑社、黑导、黑船私自宣传或载客前往西沙旅游、强买强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诈事件。

2.2.6国际争端和军事冲突引发的旅游安全问题

由于南海问题的国际争端引发的军事冲突或武力冲突,容易造成西沙附近海域的旅游安全问题。

3西沙旅游安全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3.1提高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要把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观念,真正重视西沙旅游安全问题,提高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要建立和完善问责制,责任落实到人,并加强责任追究。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快速改善西沙市交通运输条件。依托海峡控股和海航等公司,把西沙正常的空中航线开通;开通海上定期航班、定期货轮,配套高速的快船,把永兴岛和海南本岛之间的立体交通体系建立起来,为西沙旅游开放、开发打好基础。

3.2加快西沙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建设

我国已建立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海南要结合实际,依据对西沙旅游安全状况的评估,向旅游者发布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安全预警信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科学指标,对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一定旅游区域内的旅游动向进行预测和引导,使旅游效果达到最佳。如要加强与海洋、外事、交通、民航、气象、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密切关注可能危害游客安全的各类信息,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动态发布出行提示,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3.3加快旅游安全急救系统的建设

为了及时应对和处理遇到突发性险情和不可抗拒的灾害,建议设立西沙旅游救援指挥中心;加强安全救援机构建设,如医院、消防部门等,在一些岛屿增建救生点,配备足够的救生员等;设立安全救援直接外围机构,包括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社区;设立安全救援间接外围机构,包括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通讯部门。此外,要加大投入,依靠科技,改善设施技术手段。如配备先进的救助设备,包括救助飞机、船舶和通讯设备等。

3.4 加强安全监管,规范管理

一要加强旅游交通事故防范。重点开展对旅游船只的运营监管,特别是加强危险海域和恶劣天气情况下的行船安全防范;集中开展对航运人员和导游、领队人员的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各部门要坚决纠正超速、超员和违章驾驶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抓好客流、船只集中地区和事故多发地段和遭遇恶劣天气的交通组织和疏导。二要普遍开展对游客密集场所、交通集散地、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景区、旅游餐饮场所、海上游乐设施和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苗头。要督促景区在游客集中的重点区域、因海潮或强降雨而容易引发灾害的危险路段设置安全提示,对有安全隐患的游乐设施,特别是海上游乐设备,要督促景区立即进行维修,不具备维修条件的要立即停止运营。三要在台风和强降雨季节,切实加强对恶劣天气的防范。高度关注天气变化,落实防范措施。四是严厉打击黑社、黑导、黑船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虚假宣传或私自揽客游西沙。

3.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宣传教育是做好旅游安全的重要环节。西沙旅游才开通不久,对此应更加重视。如许多来自内陆的游客,喜欢海,但对大海的安全隐患认识严重不足,对岛屿旅游缺乏安全防范知识,盲目活动,以至于酿成灾害事故。如有的游客对西沙海水浴场潮水暗流的情况不了解,擅自下海游泳,容易导致溺水死亡事故。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及媒体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加强游客的安全认知和防范教育,并增设提示牌,告诫游客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郑向敏.我国沿海岛屿旅游发展与安全管理[J].人文地理,2007,(4):86-89.

2 杜贵爱.中国海洋旅游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6.

3 傅中星.南中国海开发创意蓝皮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228.

4 西沙邮轮旅游航线开通 “椰香公主”号从海口起航[EB/OL].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4-28/4775072.shtml,2013-04-28

本文由陈水雄、孙春燕、范武波(通讯作者)撰写,曾发表于《生态经济》(2014,30(1):137-140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