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養豬大企持續虧損,那邊大佬巨頭加速佈局,養豬人還有出路嗎

這邊養豬大企持續虧損,那邊大佬巨頭加速佈局,養豬人還有出路嗎

回首剛剛過去的2018年,養豬業可謂慘象叢生。前期的豬價不景氣,後來的非洲豬瘟,攪得這個行業渾水氾濫。尤其八月份發生非洲豬瘟以後,大量的散戶持續退出,單說上海金山區就有累計5萬頭的小散戶退出了這個行業,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大企業也未能在這場戰爭中倖免,全國約有十幾家規模場中招。在豬瘟影響下,就拿養豬巨頭牧原、溫氏來說,2018年的淨利潤同比下滑78.86%、37.79%左右。不論是中小散戶還是養豬大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養豬人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而這一年,互聯網巨頭阿里、京東、網易,紛紛在養豬業佈局,阿里的ET大腦養豬、京東的智能化豬臉識別技術等等,可謂忙的不亦樂乎。為啥在豬價不斷下探的背景下,這些互聯網巨頭卻可以大刀闊斧的進軍養豬業,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為,其一他們掌握了當下最受矚目的互聯網技術,其二他們擁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其三,他們看到了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養豬業的發展方向。

這邊養豬大企持續虧損,那邊大佬巨頭加速佈局,養豬人還有出路嗎

所以啊,2019年養豬人只有做出改變,拋棄固有的思維,方能更好地擁有未來。

首先,養豬人要有互聯網思維。曾經有網友這樣調侃“手機在手,天下我有”,其實一點不誇張。現在就連農村賣菜的老大爺都實現了二維碼收付款,可見互聯網的力量之大,範圍之廣。現在養豬真的不比之前了,不是說把豬養好了就可以的。各方面信息都要了解,比如養豬政策、當日豬價走勢、豬業大事件等等,尤其現在的智能化養豬,就是依託互聯網技術,彙總豬隻信息形成大數據,將豬的品種、健康、出生信息整合起來進行分析,甚至是這頭豬的豬肉產品進行信息跟蹤,消費者通過掃碼識別來了解豬肉的來源等信息,從而便於豬場管理者更好得管理、生產,提高豬場效益。

其次,養豬人需要注入金融意識。之前,中央精神就曾經提到,銀行業要多措並舉加大支持企業融資力度,幫助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度過難關。養豬人不難發現,像京東、阿里都已擁抱了金融,比如京東金融、阿里螞蟻金服等等,就是通過技術和金融的深度融合,點燃經濟發展新引擎,通過金融科技附能重塑業界新生態。

這邊養豬大企持續虧損,那邊大佬巨頭加速佈局,養豬人還有出路嗎

養豬也是如此。比如有擴大豬場規模意向的養豬戶,苦於手頭沒有流轉的資金,豬場再擴大就成了泡影。豬之寶的供應鏈金融,可以很好地幫助到養豬人。前期,豬之寶可為豬場提供疫苗、技術、資金支持,生豬出欄後不低於市場保護價進行收購,行情好的情況下還有利潤分成。這種獨特的養豬模式,第一增強了豬場的信用評級;其二降低了豬場生產成本,提高了豬場生產效益。

展望2019年,豬業面臨大洗牌,養豬人的命運何去何從,往往就在自己的手中。

公眾號“ 豬之寶每日資訊 ”,為您關注豬業政策和動態,咱們一起論豬、養豬、賣好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