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是可以练出来,是真的吗

“酒量”已经成了酒桌上的热门话题,专家表示,人一出生基因即决定酒量,基因“不对”酒量永远练不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是“千杯不醉”,有的人再怎么练还是“一杯就倒”!

酒量是可以练出来,是真的吗

1

饮酒基因天生定

在很多人眼里,酒量就像胆量一样,是一件可以练习提高的事情,其实从医学的角度看,酒量就写在我们的基因里,练还是不练,它永远都维持着这个水平。

饮酒基因是人体基因序列的一段,人在出生时,饮酒基因就已经决定了其酒量大小,并且终身都不会改变。

什么是饮酒基因?简单地说,就是和乙醇分解有关的一系列基因,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它们决定着不同人喝酒之后的反应差异。而在这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有两个基因,分别是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如果发生异常,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堆积,严重的会伤害肝脏。

酒量是可以练出来,是真的吗

“乙醇”、“乙醛”你一定不陌生,在人饮酒时,乙醇如果分解不够快,会进入血液,并影响到我们的大脑,这也就是喝酒后头晕、头疼的原因;

而乙醛如果分解不够快,则会让人反胃、呕吐,这也是喝酒脸红的原因,当然更严重的是,如果肝脏长期被乙醛刺激,会影响肝功能。

酒量是可以练出来,是真的吗

所以,一个人的酒量到底好不好,换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两个基因在人体中负责掌控酶的分解数量,也就是决定着人体中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速度够不够快。

2

酒量分六等级

好酒量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天生携带的基因决定的。在经过长期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共有A、B、C、D、E、F六个基因型,只有D、E、F三种基因型饮酒对健康危害大,容易患酒精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六种饮酒基因类型饮酒安全风险各不相同,每人饮酒基因不同,适宜酒量也不相同,饮酒的风险也就不同。可以用六个词形象的描述上述六种基因类型分别是:久逢知己千杯少、对酒当歌、把盏言欢、单食壶酒、面红耳赤、滴酒难沾。它们的酒精代谢速度分别是很快、较快、中等、较慢、很慢、极慢;而相对应的肝损伤及致癌风险分别是低、低、低、高、高、极高。

它们对应的人群占比,分别是31.9%、24.7%、4.4%、15.4%、18.6%、5%。

酒量是可以练出来,是真的吗

也许你在酒桌上还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有人过去一杯就倒,但是经过两年的“酒精考验”,现在能喝趴下一桌人。专家表示,其实这并不是酒量的提升,而只是人体的耐受能力增加了。原本喝一杯脸就红,就是肝脏在给身体做出提醒:别喝了,我受不了了。但是耐受力增加后,肝脏不再做出这些提醒,造成的结果只是肝脏损伤越来越严重。

所以说,如果你属于后三种体质,想靠“练”来提高酒量,反而意味着你的酒量永远无法有长进,会伤害身体。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大家要根据自身情况,坚持适度喝酒原则,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喝酒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