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阻力與對策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這是一項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目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麼,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中遇到的阻力及如何促進轉軌機制的運行等問題則成為教育系統乃至全社會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五難”:實施素質教育的阻力

1.思想觀念難轉變。由於沿襲多年的人才選拔制度,特別是“一張試卷定終身”的考試製度所帶來的壓力依舊嚴重地束縛著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手腳,陳舊的教學思想與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要求發生激烈碰撞,不少領導、教師對素質教育的內涵理解不深,把握不準,一時又找不到新的出路,步入觀念誤區,導致出現不少中小學以偏代全,以課外活動所謂的“辦學特色”代表素質教育的偏頗失度。不少人一提起素質教育,不知所云,竭力反對;認為素質教育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熱衷於升學教育,思想觀念、深層次的潛意識難以轉變。

2.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難扭轉。由於現行教育管理體制本身所帶的弊端,特別是各級黨政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質量衡量標尺本身的嚴重錯位與失真,再加之廣大等米下鍋的中小學不得不依賴辦學單位,甚至乞求他們的“支援”,把追求高升學率作為討要的藉口、生存條件等。制止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呼籲不知多少人喊了多少年,非但未能扭轉,反而愈喊愈烈,愈禁愈猖。作為廣大中小學校的領導、教師、深諳其危害,但出於現實的無奈,不得不借波興瀾,你追我趕,升學大戰市場日益擴大,一些較有知名度的學校雖明顯公開提出實施素質教育,但實際上仍然大搞升學教育那一套。有關部門曾以“教育轉軌的制約癥結是什麼”為題,對百名中小學校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90%的校長認為是片面追求升學率。正因為這一癥結的頑固存在,導致中小學擺脫不了應試教育模式的桎梏。

3.教師素質難適應。在制約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諸多因素中,教師素質是重要因素。教師素質的高低對實施素質教育產生直接影響。十多年來,我國中小學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能力素質、身心審美素質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和明顯的改觀,但還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據調查,我市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不達標人數分別佔到14.4%、37.6%、52.4%,其中小學和高中均高出全省平均線,這些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表現尤為突出。一些教師雖有獻身教育之心,但迫於生計,不得不應付學生,唐塞教學;一些教師學歷儘管不達標,但無心繼續學習;不少農村教師玩命似地耕耘,身心狀況堪憂,但無錢醫療。現時的環境,令人難以滿足的待遇導致我們難以造就和湧現基本功紮實、敢於開拓創新的教師群,而教師在本身素質低下而又因循保守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對素質教育真正的理會,並付諸實施的。

4.評價系統難構建。伴隨應試教育而產生並逐漸完善的評價考核體系不僅為人們所掌握、接受,而且正在無可議地發揮著重要的導向、強化作用。考什麼,怎麼考,可謂周全、嚴密得無漏可出。然而,對素質教育這一人們普遍難以理會、實施阻力重重、要求較高的全新教育課題,不僅廣大教育行政領導、中小學校長、教師們顯得手足無措,手忙腳亂,而且就連許多教育科研人員、學者們似乎對素質教育內涵、實施手段、教育模式、評價方法也處於一種文字的爭鬧之中,表現出令人失望的茫然之態,更談不上儘快構建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也正因為如此,使廣大基層中小學對實施素質教育不知所云,無法操作。

5.家庭學校社會教育難合一。“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廣大家庭家長,寄厚望於通過升學之道使自己的子女成才,特別是他們對學校衡量只牢牢把握“升學”這把鐵尺子,別的什麼不僅無興趣,而且大加指責。在農村,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孩子早日脫農衣、跳農門、升中專、考大學,已成為家長們的“最大政治”。有的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走“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長”的辦學正道,常遭到家長非議和責難。加之,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支持、獎勵大都看升學,這些來自家庭、社會外部強大攻勢和壓力,迫使學校不得不集中力量抓升學。未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應形成正向合力,建成教育同盟,但由於現實的壓力和阻力,使三者很難形成合力,在這種氛圍中,素質教育自然流產、落空。

對策:啟動教育轉軌運行機制

1.徹底轉變和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決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決定著教育的質量。柳斌同志提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轉變觀念。”目前造成教育疾患的應試教育模式的根源最主要的是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不端正所致。因此,中小學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醫治應試教育模式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頑症。首先要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最重要的是,從領導做起,特別是各級黨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學校的領導和決策者做起,進行自上而下的思想轉變。無論面對目前,還是面向未來,我們各級領導必須從思想觀念上認清應試教育在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上存在的諸如口頭上雖然也講德智體全面發展,實際上卻狂熱地追求升學率,重視智育,輕視德育和體育,用一個固定的尺度、框框要求學生,忽視乃至壓抑學生個性發展等弊端。從對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責的戰略高度確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質量觀,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明確“全面打好基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排除實施素質的思想障礙。同時,廣大社會、家長、學生也要轉變觀念,以適應新形勢下新的人才要求。

2.加大課程設置改革力度。改革課程設置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應試教育”課程設置的最大弊端是單一性,表現在考什麼,就學什麼,不考的就不教,就不學。學校課程設置明顯地存在“主科”和“副科”,學校雖有“課外活動”,也僅僅是學科課堂教學活動的補充和延伸。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課程改革作為突破口,教材編寫、課程設置要擴大視野,著眼於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著眼於學生終生,著眼於未來,以現代課程理論為指導,克服現行教材不同程度存在的脫離經濟建設和社會需要的現象,要按照現代科學技術文化發展的新成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更新教學內容,調整課程結構,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儘快編寫活動課程指導要點,充分發揮課程設置和教材在素質教育中“綱”、“本”和強制、規約作用。

3.大面積提高教師素質。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當前中小學教師相當一部分人素質低下,不僅遠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而且已成為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的制約因素。素質教育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具有:政治道德素質、知識能力素質和身心審美素質,因此儘快建設一支達標加特長的教師隊伍,已成為當務之急。為此,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通力協作,花大氣力解決好課堂教學的效益和效率問題,創造氛圍,全面實施以培養青年教育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造就一大批適應素質教育的教師群體。

4.加快多種素質教育模式探索的步伐。令人可喜的是,我國目前各地進行的素質教育改革實驗已初步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實踐模式,取得階段性成果。如以把學校改造成兒童生動、主動發展的樂園為主旨的“快樂教育”;承認學生髮展的豐富性,關注他們多方面的發展動向,要求教師給每一位學生指出最適應的發展道路和方向,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的“成功教育”;以主張素質教育首先是在承認個體差異的先決條件下,針對個體差異實施教育的“差異教育”以及“希望教育”等等,這些素質教育的實踐模式有的儘管不夠完善,在實驗、實踐中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為我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鑑和參考。我們應動員教育科研人員、實際教育工作者聯手合作,依據中小學生髮展所表現出的階段性、連續性和漸進性特點,依據素質教育目標的層次要求,探索具有區域特色、適應不同地區的素質教育模式。素質教育模式應包括目標模式、教學模式、課程模式、評價模式等幾個重要又是最基本的部分。教育行政部門必要採取措施排除阻力,創造條件,加快素質教育模式探索的步伐。

5.構建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目前,中小學素質教育之所以興步艱難,缺乏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而,儘快探索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已刻不容緩。構建素質教育評價體系要在認真總結目前我國一些地區實施素質教育評價過程中所初步取得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解放思想,拓寬視野,大膽引進吸收,借鑑外部先進理論、實踐經驗,為我所用。師範院校,教科院(所、室)要充分發揮引進、消化、推廣、普及、指導、輻射等作用,把素質教育作為一項跨世紀的重點課題,予以重視。

(此文原刊發於1996年第3期東北師大《現代中小學教育》雜誌,併入選中國教育學會第十次全國學術研討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