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稳中有降 危中有机

整体而言,2019年经济增速会继续回落,上半年表现尤为明显,但“改革”和“开放”将成为经济运行新亮点。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基建能否维持,取决于资金到位情况,需要扩大财政赤字;土地购置费明显放缓,令地产投资增速失去重要支撑;尽管制造业累计同比创2016年以来新高,但多受短期政策驱使,一旦未来企业利润维持低位,支撑制造业投资的主、客观因素都将趋弱。

消费方面,前期受到收入端和支出端的双重抑制。收入端,企业经营困难制约就业率和薪资水平;支出端,房产税的预期出台加大了短期二手房成交,房贷对居民可支配资产的挤出效应不降反升。尽管去年9月份以来二手房成交趋于回落,人们对房产税出台的预期已经基本消化,但收入端(就业、薪资水平)仍旧受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限制,成为抑制消费的首要桎梏。

外贸方面,去年三季度“抢出口”严重挤占了今年的出口份额。悲观预期下,一季度有可能断崖式下滑。不仅如此,贸易摩擦的对外贸的影响,在去年只是“预热”,今年才会真正体现。

除了“三驾马车”以外,通缩问题和汇率问题显得格外重要。现阶段,特朗普表现出“通胀厌恶”,主要是为了减轻华尔街压力,希望原油价格维持低位。考虑到当期WTI原油价格已经突破56美元,预计进一步回升空间有限,全年有望保持60左右的波动中枢。倘若如此,PPI-CPI剪刀差的缩窄将是大概率事件,企业利润会从中上游向下游传导,利于“小票”。关于汇率,我们倾向于“保7”,认为“破7”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汇率“保7”属于心理防线,如果突破,会引发更大程度下滑,随之而来的后果是中美双方都不愿看到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增长的债务密集度在上升,为了支持一个单位的经济增长,要用更多金融资源来支撑。金融上层建筑越来越高,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日益扑朔迷离,想用金融手段来恢复经济比以往更困难。如果包含大宗商品、A股、汇率在内的资产价格普遍下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将进一步恶化,极端情况下会引发经济金融的螺旋式下滑。

如果说2018年的“不确定预期”来自对政策不连贯和外部环境的担忧,那么2019年最大的“不确定预期”将来自对国内“经济底”和美国基建刺激计划落地的意见分歧。国内方面,包含社融(旧口径)、出口等数据都将继续下滑,对下滑程度的判断“众口不一”,对应着市场行为多空分歧;国外层面,如前所述,尽管去年出现的土耳其里拉危机已经阶段性缓和,但如果今年特朗普基建刺激落地,美元维持高位,新兴市场主权货币仍会承压。特别地,中国作为传统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动机”,一旦中国经济“失速”,对外需求减弱,将进一步削弱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动能。不仅如此,坏账风险还有可能促使南欧银行业危机,加之地区分裂情绪和保护主义抬头,世界范围实体及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都在加大。

2019:稳中有降 危中有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