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酒樓圖》——與清明上河圖如出一轍的大同地貌圖

壁畫中的酒香

作為兩朝陪都

,遼金時的大同也應是當時北方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隨著城市規模不斷的擴大,城區人口越來越多,大同的商業活動越來越活躍,與之相配套的飲食業也因此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20世紀70年代在大同南巖上寺曾發現一副金代壁畫,這幅名為《食肆酒樓圖》的壁畫猶如反映北宋汴京風情的《清明上河圖》一樣,再現了遼金時代大同城內真實的生活場景,畫中透露出的相關信息,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飲食文化特徵。

《食肆酒樓圖》——與清明上河圖如出一轍的大同地貌圖

《食肆酒樓圖》描繪的是一條都市食品街,由於壁畫出土的地點在大同城南不足百里之處,可以斷定此畫應該是以大同街市為藍本。在畫中的食品街上,有許多規模不大的食品攤,提籠賣食的老漢、提酒行走的小廝以及前店後廚的燒烤店,都刻畫得非常生動真實。在食品小攤遍佈的大街上,還有遠道而來的旅遊方僧、拄杖的老婦人、卜卦算命的盲者、衣冠楚楚的士大夫、高撐陽傘的貴婦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小販,這些人物來來往往,神態各異,為壁畫增色不少。除以上內容,在此畫顯眼的地方還有一座酒樓沿街聳立,酒樓簷前酒旗高挑,上書一幅對聯,上聯為“野花攢地出”,下聯是“村酒透瓶香",這樣的佈局形式,與描繪汴京盛景之《清明上河圖》所書的“小酒”幌子及“天之美祿”的招牌相比如出一轍,別有一番雅趣。

《食肆酒樓圖》——與清明上河圖如出一轍的大同地貌圖

《食肆酒樓圖》畫法精湛,內容豐富,本身就是價值不菲的歷史文物,但它的珍貴之處還不僅僅是這些,如果仔細觀察,這幅畫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更能讓人品出一些味道。

這個信息就隱藏在壁畫的酒樓中。

在這幅畫的酒樓中,有四五位公子模樣的人物圍坐在方桌前,邊喝酒邊欣賞著幾位歌伎的表演,酒席前還有一位斟酒女子在招待客人。從這裡可以看出,這時的酒樓已經不是簡單的飲酒吃飯的場所,娛樂和享受也是它主要的功能。酒樓承擔娛樂的功能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應該屬於酒文化中的內容,遼金時的壁畫將這一內容描繪出來,至少說明地處塞外的大同對包括酒文化在內的飲食文化的認識並不輸於中原。

《食肆酒樓圖》——與清明上河圖如出一轍的大同地貌圖

事實上,塞外酒文化的發展與中原之地相比的確相差不多,在具體的一些酒事上,人們對胡地風俗的崇尚甚至超過中原。比如前面提到的長安酒肆,便常常以胡人和胡姬作為吸引客人的噱頭,而酒肆中賣得最好的美酒也以“胡人”製作的葡萄酒為多。酒的製作在中國歷史極為悠久,傳說它最早由上古時期的炎帝神農氏發明,後來又經過了儀狄和杜康兩位造酒大師的參與。“胡人”制果酒“漢人”制黃酒,是中國製酒最初的自然分工,後來經過多年的交流,無論果酒、黃酒,胡漢兩地都能製作,但不是正宗,味道總歸要差些,這也就是長安酒肆葡萄酒一定要胡人製作的原因。

中國的酒文化在胡漢兩地不斷髮展,從制酒售酒到飲酒的過程,從精美酒具的出現到酒宴上娛樂方式及飲酒禮儀的問世,從酒樓功能的轉變到酒詩酒文的產生,都是酒的文化內涵的不斷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