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如何傳家「酒」|人民日報爲慕家村酩餾打call

忠厚如何传家“酒”|人民日报为慕家村酩馏打call

忠厚如何传家“酒”|人民日报为慕家村酩馏打call

檔案擷英

慕家村酩餾:青海省商務廳評定的青海省第一批老字號之一,也是青海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據專家考證,該老字號的先祖是鮮卑慕容部後裔,公元1686年遷居至此,並開始用祖傳秘方釀製青稞酒,迄今已傳第十代,延續300多年。慕家村酩餾曾獲中國原酒類金獎、青海省著名商標、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

忠厚如何传家“酒”|人民日报为慕家村酩馏打call

人的因素,始終是家族式老字號傳承品質的關鍵。

堅持手工作坊、家族管理,青海歷史最悠久老字號“慕家村酩餾”,聽上去很“守舊”,其實不然。如今的第九代傳承人慕蘭,是300多年來第一個“女當家”。在她操持下,老酒坊轉型為飲食文化企業,賣酒只佔到總收入的四成。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慕家村酩餾大門外,最醒目的一塊牌匾,是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全國書香之家”。

“忠厚傳家久,書香繼世長”。時代發展至今,這個老字號,靠什麼傳家“酒”呢?

忠厚如何传家“酒”|人民日报为慕家村酩馏打call

盡己待人謂之忠

銷售推廣靠用戶口口相傳,堅持純手工製作

車出西寧,輾轉一小時山路,慕家村酩餾就坐落在湟中縣攔隆口鎮慕家溝一座不起眼的山坳上。

“咱釀的是土法青稞酒,將青稞蒸煮後,發酵半年,然後再蒸餾而成”,61歲的慕榮對記者說,“隔10分鐘,就得嚐嚐蒸餾酒的味兒……”

兄弟姊妹五人,慕榮是大哥,也是老父親指定的家酒品質的“總把關”。

中國原酒類金獎、青海省著名商標、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處交通不便的慕家溝,慕家村酩餾“酒香不怕山坳深”,靠的是兩個秘訣:其一,水好,家中一眼古井,雖地處山坳頂部,300多年來泉水不息;其二,祖傳酒醅秘方。“沒這兩樣,就沒有咱這個老字號。”慕榮說。

然而,優勢也成了發展“劣勢”:時至今日,慕家村酩餾年產量僅50噸,還要窖藏一部分,銷售量只剩35噸。

“擴大生產,古井的泉水就供不上,我們嘗試過其他水,釀出來的口感就沒有之前好;量大了,我們經驗老到的釀酒師也忙不過來,品質無法把控”,慕榮向記者直言。

這些年常有人勸,“上機器化生產線以擴大市場。”如何選擇?老父親臨終前發話:口感不能變!不然咋對得起老主顧?咱就得堅持純手工製作!

令人訝異的是:今天的慕家村酩餾,銷售推廣仍以用戶口口相傳為主,“產量小,幾千多老客戶供不應求,其中還包括香港、臺灣的老主顧。”

要口碑,還是要效益?記者走進老酒坊,蒸煮灶裡的青稞蒸騰著綿延百年的熱氣,蒸餾間內每一塊燻得泛黑的牆皮都鐫刻著酒香:慕家村酩餾至今仍固守手工製作的匠心和品質,捨得之間,換來的是慕名而來、穩定且持續增長的用戶群。

慕蘭教育後輩時,常將先人的忠厚之道掛在嘴邊,“鄉親們窮,沒錢買酒,老爺爺說過,人家青稞少一點沒關係,咱的酒一定不能缺斤短兩……”

對顧客,盡己待人,謂之忠。

忠厚如何传家“酒”|人民日报为慕家村酩馏打call

推己及人謂之厚

家業越做越大,沒有上演“爭家產”

採訪臨近晌午,一人下了一碗揪面片,慕榮顧不得寒暄,匆匆吃完便辭別記者,“還得回酒坊嘗酒,別酸嘍!”

區區一碗麵的工夫,慕蘭接打了十幾個電話,“銷售上的事雜七雜八,還有旅遊接待。”

“大哥主內,小妹主外”成為現在慕家村酩餾家族式管理的主要架構。

令記者意外的是,她的本職工作是婦產科大夫。“從青海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我就一直從醫,2010年,老父親年事已高,大哥雖是傳承人,但性格太內向,做酒是行家,不喜歡迎來送往,需要人幫襯;而二哥在政府工作,大姐二姐也都到了花甲之年。”家人一合計,慕蘭毅然辭去了城裡的鐵飯碗,回到老家幫忙操持,而大哥則主動“讓位”,一心抓生產,讓小妹做了家族作坊300多年來的第一個“女當家”。

“女當家”視野開闊,給老字號探出了新路子:成立飲食文化公司,養殖酒糟豬,在慕家溝打造餐飲住宿、鄉村旅遊、文化體驗等產業。“瞧,酒坊那邊正在建博物館。”幾年下來,圍繞老字號做文章,品牌文化附加值不斷提升;多種類經營,唯獨不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賣酒如今只佔到總收入的四成。

家業越做越大,“爭家產”大戲並未上演。“老父親家規嚴、家風好,我們五個兄弟姊妹自小關係融洽,不然不會讓我回來,大哥也不會‘讓位’”,慕蘭對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全國書香之家”格外看重,對自己的位置也擺得很正,“公司沒有搞股份制,我和大哥只拿工資,經營收入都投到項目建設,家裡不談個人利益,更不分家產,酒醅秘方現在只有我、大哥和大哥兒子慕生昝掌握,連我老公都不告訴,大家一心想把老字號守好傳好。”

對家人,推己及人,謂之厚。

家族管理正轉型

留守者傳承家業,迴歸者帶來經驗

傳統與革新,堅守與轉型,在慕家村酩餾身上交融並存……面對記者,慕蘭將自己定義為職業經理人,“如果經營權與所有權剝離,老字號的傳承多半還得按規矩來。”

為守護老字號,慕榮父子做出了“犧牲”:作為大哥,慕榮15歲初中畢業後,就開始跟著老父親學制酒;兒子慕生昝職校畢業,也早早學習如何傳承家業,父子全家人至今都選擇留守在老家山區農村;而其他兄弟姊妹家人都走了出去,有的在縣城生活,有的定居在省城西寧,但當家族有需要時,一個個又不計得失地回來幫襯;留守者傳承了釀酒技藝,迴歸者帶來了外界新鮮經驗,家族式管理取長補短、效率頗高。

不過,市場大潮下誘惑很多,未來繼承者的人才結構,還能否配合默契?會否向現代公司治理模式充分轉型?這考驗著家族式管理的生命力。

深藏山區農村的老字號,正時時遭受著經濟發展新趨勢的衝擊。“我們開通了電商平臺,開始培訓員工網上營銷技能。”慕生昝說,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

家族管理正轉型

老字號“慕家村酩餾”,綿延至今,傳承百年,離不開文化、技術、管理和資源的支撐和維繫,其內核以“家”為中心展開。畢竟家能夠釋放出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家”為依託的家族文化傳承,把家風、家教、家規、家德注入每代傳承人心中,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形成部分老字號維繫生存的根脈;純手工製作工藝,繼承數代延續下來的祖傳秘方,保證了產品的高品質;有著家風的約束力,老字號內易於實現人員的合理分工合作……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們不能忽視一些老字號作為一個家族情感共同體的存在,這也是其傳承百年、歷經幾代而不衰的經營之道所在。

當然,“家”文化凝聚了一些老字號的優良品質,也需在此基礎上守正創新,探索新時代的生存之道。堅守不變的是品質,用家風、家教的約束保證品質化管理,用人品打造商品、以口碑兌換效益;其轉型發展須適應“互聯網+”和旅遊多元生態的新趨勢,“一業興帶動多業旺”,激活老字號自身競爭活力。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只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到有特色、有品質、有口碑,相信老字號必定能保其優勢,傳承品質。

——尹小俊(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