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Club瘋狂代碼:基因對於個人智力以及未來成就有多大影響

上週六的晚上,在君士坦丁堡社群,小夥伴們展開了一場辯論,題目是“基因對於個人智力以及未來成就有多大影響”,大家各抒己見,都非常的有觀點。社群小夥伴@四葉草 總結的一句話比較精闢:基因確實決定智力,但是基因不能決定結果,達到頂級水平需要天賦,不過達到優秀水平雖然跟智力有一定關係,但是勤奮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TokenClub瘋狂代碼:基因對於個人智力以及未來成就有多大影響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在討論過程中大家主要的分歧點是,“遺傳基因對智力影響的佔比是多少?”。我的觀點是,有一定的佔比,但不應該誇大,而後天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正逐漸擴大,遠超過遺傳的影響。就像四葉草說的一樣,我們大部分人是普通人,並不應該以愛因斯坦、貝多芬、牛頓等等作為典型例子,也不應該拿中科大少年班或者清華北大等數一數二的高等學府作為比較,這些特例對我們普通人並不適用,不具備參考價值。

舉幾個例子:我的大學同學,也有不少學習成績相當好的,630-650的也都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大部分是山東、河北和河南的為主。我依稀記得,山東的兩個同學,在大學入學時候打招呼是:你數學多少,我150。你英語多少,我英語145。簡直讓我們其他省份的考生無地自容。

後來我跟他們在大學一起學習才體會到,他們是真的勤奮。我的宿舍的舍友就是山東的,高考分數640多,他堅持每天晚上做題看書,自制力非常強,一般休息時間在24點到1點,我就天天跟他屁股後面一起學習。他的理念就是勤能補拙,而且他也做到了,別人看1遍就懂得理論,他就看3遍,不行就看5遍。在他的眼裡,沒有什麼不能靠時間堆出來的。而且不是他一個山東學生這樣,而是很多山東學生都是如此。

TokenClub瘋狂代碼:基因對於個人智力以及未來成就有多大影響

我跟一個同學校的廈門狀元聊過,他承認自己並不聰明,但是他父母很會培養他的興趣愛好,給他最好的教育資源,並且非常貼心用心的指導他;他說他的父母從來不逼他做不願意做的事情,而是跟朋友一樣經常一起探討學術,探討遊戲,探討各種問題。在他的眼裡,他沒有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非常熱愛學習;他喜歡鑽研問題,曾經因為喜歡生物和數學,在高一的時候把高中三年甚至大一的數學都自學完了。他覺得他的成功的因素有幾點:自己努力的;還有最重要的歸功於父母對於他的幫助和引導,他說自己很幸運,因為從小家庭條件不錯,享受到了較好的教育資源,而且他的父母能幫助他整理並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所以他能成為狀元。

同時數據表明,以前考取清北的家庭成分以寒門子弟為主,但這項數據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富家子弟考入了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並實現了反超。“家庭環境對於個人發展的重要影響”再次引起人們對“寒門難出貴子”現象的關注,這也說明了: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會對學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決定你來到清華北大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你的家庭環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願意及能夠為教育付出的時間、金錢,你的眼界和視野,你能接觸到的一些資源的機會。

大家對這個“基因佔比”有分歧,主要原因是中國社會的國情問題。社會對於讀書教育有著非常高的認同感,其實這就造成了一個畸形的社會心態,必須要讀書考取功名,唯成績論。我理解,在以前國家發展的初期,需要大批量的工業化人才,所以應試教育培養的是標準化的學生,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適合應試教育這類的學習。有的人操作能力好,能熟練操作各類機械;有的人會做手工藝,有的人善於交際。本來行行出狀元,卻在高考這個獨木橋面前行不通了。所以說,很多人對於智力這個詞過於侷限了。

也就是大家對於高智商的定義僅僅存在於高等教育這方面,這是很狹義的,這也是中國教育的一大悲哀。我就舉自己作為例子,我在高中的時候,喜歡上了打遊戲,當時我的星際爭霸的水平達到了韓國服務器前十,但由於學習壓力很大,父母堅決反對,放棄了,如果我能堅持打下去,或許我能成為一名職業選手,雖然這個概率很小很小。而現在,我看到09大神成為了DOTA的頂尖選手,賺了好多錢,還和王思聰開了熊貓TV;又看到小智、PPD等等英雄聯盟等主播一年賺個幾千萬,心裡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我認為,如果打遊戲打得好,可以打個全國或者世界冠軍,他也是一種天才,可以認定為一種“智力”優勢,或許他的基因中就有這方面的潛力。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的教育不應該把學生的路框的太死太窄,父母或者社會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壓給孩子,這個社會應該多元化多方向發展,需要的人才也應該是多元化的,應該一個包容的心去重新定義成功,重新認識人才。

TokenClub瘋狂代碼:基因對於個人智力以及未來成就有多大影響

回到正題,就前面的問題,我發表一下觀點:基因對於個人智力有一定影響,但隨著社會多元化,這種影響係數正在減小;後天的因素,比如家庭背景、個人努力、機遇機會等,對於個人智力乃至個人成就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遠遠超過基因的影響。我認為,本科考清華北大等頂尖學校,確實需要一定的天賦,跟基因的遺傳還是有很大的關係。但我們大部分是普通人,如果本科想考個985或者211,只要智力水平差不太多,然後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終是可以達到的。

我依然覺得,後天的努力仍是決定成功的關鍵,勤能補拙的例子遠遠多於那種天生麗質的例子。我們普通人都應該加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才能在社會立足;千萬不要有一種生來就這樣怨天尤人的心理。外在的因素是大家不能控制的,能控制的是內因,所以我們肯定是先做到改變自己,才能有突破有進步。在投資領域也是這樣,要多讀書,多學習,多聽多看多想,每天增長一些見識,每天多瞭解一些信息,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才能把握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