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club安迪:"你要做gas還是要做載體“

今天做這篇分享其實也是一個自我認知更新的過程,在構思的過程中,順著脈絡我自己也想通了很多東西。還記得去年V神回應SEC關於ETH是否是證券的監管時這麼說道:ETH不是證券,ETH是gas。

Tokenclub安迪:

如果問BTC、ETH是個什麼東西,估計很多人都會理解為“一串數字”,但其微觀構成確是一個賬本結構,本質上它們都是gas。如何去理解呢?在比特幣還沒有價格的時候,比特幣網絡依然具有轉賬的功能,甚至可以在coinbase或者op-return的位置刻上不可磨滅的信息,這一系列操作可以都是通過轉賬實現,而轉賬則根據信息的大小收取礦工費,礦工費根據網絡擁堵狀況以及交易者及礦工的博弈過程以市場定價。以太坊也是如此,這部分功能實際上是數字貨幣充當gas的功能。(EOS這種奇葩除外)

隨著比特幣開始有了價格,它的另一特性被顯現了出來,那就是將自身充當價值的載體。根據目前的信息,比特幣每秒發生4筆轉賬,每日處理交易信息達35萬筆,那麼在gas上需要輸送給礦工的費用大致是每天10萬美元,而整個比特幣網絡的價值是700億美元。

如果僅僅靠gas,是無法支撐如此龐大市值的網絡的。更龐大的支撐靠什麼呢?一是靠信仰,二是靠它本身就是價值的載體。隨著比特幣有了價格,人們發現它點對點的支付系統,能夠實現更自由資金轉移,就將比特幣本身作為價值的載體而進行交易。

從gas到載體是一個質的飛越,這一飛越會直接在幣價上予以體現。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屬以太坊。

Tokenclub安迪:

眾所周知,上一輪牛市爆發的原因是ETH上面ICO的興起吸引了大量的圈外資金和眼球,將整個行業推向了高潮。ETH的價格也在牛市獲得了比BTC更大倍數的漲幅,是因為ETH發行了大量的項目嗎?很多人都這樣認為。

實際上並不是,ETH價格的最大推手實際上是ICO的模式中向合約地址打ETH,然後代幣返回原地址的機制讓大量的項目通過ETH本身來眾籌。而ICO的頂峰每天幾十個項目的時候,ETH也是一幣難求。

現在處於深熊,BTC儘管跌了很多但是相對於其他主流幣價格依舊堅挺,其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在熊市中,BTC依然發揮著其價值傳遞載體的功能。比如上面那張發生在下午兩點半的鏈上轉賬記錄。所以說,一個項目要想價格有所突破,承擔更多價值傳遞載體的功能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