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死後 朱元璋為了朱允炆能順利接班大肆屠殺功臣 為何獨留藩王

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了皇孫朱允炆能順利接班,大肆屠殺那些文臣武將,防止這些人對帝國政權的覬覦,也防止這些人煽風點火造成帝國的動盪。那麼如果是為了帝國的穩定接班,為什麼不對那些實力雄厚的藩王下手呢?須知,這些藩王都是手握重兵的主,而且都是朱允炆的叔叔,這些人才是打心眼裡看不起朱允炆,對帝國穩定最大的不穩定因素,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幫朱允炆把這些藩王清理掉,或者把裡面勢力大的藩王清理掉也好呢。

作為一個開國之君,一代梟雄,這些小陰謀小把戲在他眼裡如果兒戲一般,可以翻手之間就可以做到,須知連藍玉那些手握軍權的都被幹掉了,何況是一些藩王呢?

那麼朱元璋這樣子做有什麼考量呢?

我們來看一些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做了那些事情,就能從中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子做了。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死。朱元璋悲痛萬分,然後就是為了帝國能平穩接班開始清除皇孫接班道路上的絆腳石。

首先,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二日,他推翻了不再追究胡黨的承諾,再次借胡惟庸案誅殺了靖寧侯葉升。葉升是藍玉的姻親,殺葉升就是揭開了藍玉案的序幕。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謀反,策劃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當時稱之為“藍黨”。朱元璋親手寫詔佈告天下,並將藍玉謀反的事實編為《逆臣錄》。朱元璋在詔書中說:“藍賊為亂,謀洩,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列入《逆臣錄》的高官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經這一次殺戮之後,明初的功勳宿將差不多都被殺完了,各軍府衛所被株連誅殺的軍官達幾萬人。

藍玉死後,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找藉口殺了宋國公馮勝,二十八年二月,又殺了穎國公傅友德。這樣,終洪武一朝,在明初開國功臣中,身為公侯而得以倖存的人僅有長興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二人。

通過以上的一系列手段運作,能威脅到皇位的人已經被殺的差不多了。但是別忘了,還有威脅更大的藩王,其中實力最大的寧王和燕王。如果朱元璋有心要讓朱允炆順利接班,那麼他不會蠢到連這些藩王的威脅都看不到。

那麼他這樣做有何解釋呢?

其實從上面的一系列事件就知道了。朱元璋不能容忍外姓之人染指皇位,但是對於自家人卻沒有這個規定。藩王最大的可能就是留給這個皇長孫的一個考驗。

朱元璋深知朱允炆的性格懦弱,不是一個雄主。那麼日後難免主弱臣強,這樣到時候是怎樣的江山還不知道。所以他就給這個皇位繼承人留了這樣一個考驗題。如果朱允炆能順利搞定這些藩王,那麼他就有資格當這個皇帝,如果不行的話,那麼還是自家人當皇帝也不錯。

所以這才是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威脅,卻獨獨留下最大威脅的原因。作為一個平民皇帝,血液之中有一種天然的自私性,只有留給自己人,都行。給別人,想都不要想。

朱標死後 朱元璋為了朱允炆能順利接班大肆屠殺功臣 為何獨留藩王

朱元璋劇照

朱標死後 朱元璋為了朱允炆能順利接班大肆屠殺功臣 為何獨留藩王

朱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