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導讀

1月10日,擁有百年曆史的長沙關稅務司公館首次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該公館座落於長沙橘子洲中部,是一座黃牆紅瓦、風格獨特的兩層小樓。公館始建於1906年,為晚清至民國時期長沙關稅務司的辦公、生活場所,2004年被列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8月,啟動修繕工程,歷時5年對公館進行徹底修復。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長沙關近代歷史陳列館 童迪攝

修復的公館被闢為“長沙關近代歷史陳列館”,基本陳列分為“中國開埠與中國海關”“長沙開埠與長沙近代化”“近代長沙海關”“長沙關稅務司公館及復原陳列”4個部分,用以展示近代長沙開埠、長沙關的設立及其帶來的影響與變遷,由橘子洲景區負責統一運行管理。

而橘子洲上與長沙開埠通商相關的記憶,遠不止這一座公館。以下為城小憶摘選自《長沙橘子洲》書中的一文,詳細講述了長沙開埠後橘子洲上的那段滄桑歲月。


世事滄桑,近代中國社會進程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長沙也成了對外的通商口岸。《長長沙通商口岸租借章程》規定:“沿河地段,即自永州碼頭起,下至西門漁碼頭止,準各輪商指明租用。”也就是說,外商可以在西門沿河一帶任意租地設行。

於是,各國的工廠主、商人、傳教士和旅行者等紛至沓來,在長沙開工廠、設洋行、建教堂、辦學校,都來爭奪水陸洲這塊風水寶地。佳景如畫的橘子洲從此失去了往日的祥和與寧靜。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陳先樞供圖

洋人眼中的“安樂窩”


因這裡既具山林水鄉之趣,不覺冷僻;又瞻華夏燈火之繁,不聞喧囂,故外國殖民主義者一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便將其視為建造自己的“安樂窩”——洋房的理想之地。他們在洲上建別墅、公館、教堂、海關,英國、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即先後在長沙設立領事館,以保護其僑民的離異……

1911年,英國領事館率先在洲上建房,1918年,德國殖民主義者所經營的多福洋行又在洲上建造了一棟華麗的住宅,接踵而來的美國福音堂以及德國德孚洋行、開利洋行、德士古洋行、安利英洋行,英國的太古洋行、亞細亞洋行,美國花旗菸草公司、美孚洋行,日本海軍俱樂部等也先後在水陸洲落腳。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1910年橘子洲英國領事館 圖源/《老照片中的長沙》(陳先樞\梁小進著) 斯威爾攝

短短十幾年間,在這座有著“清寒水氣、蕭疏落木”,且“介於城市與山水之間的”沙洲上,修建了近20幢豪華別墅和公用建築,所佔土地達全洲總面積的40%。

一棟棟的別墅洋房和公用建築遍佈洲上,計有英國領事館、日本領事館、日本海軍俱樂部、日本照相館、美國福音堂、長沙海關稅務司、長沙鹽務司等公用建築和日本巡捕住宅,鹽務稽查處英人住宅,英國亞細亞洋行、太古洋行、安利英洋行私人住宅,德國開利洋行、德孚洋行、德生醫院私人住宅,美國美孚洋行、花旗菸草公司私人住宅等。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陳先樞供圖

橘子洲成為事實上的外國領事館和外僑居住區,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橘洲還存留兩處近代外國建築遺址,1911年建於橘洲中部(今湘江大橋之下),一是英國領事館舊址,另一處是長沙海關舊址,都已列入文物保護範圍。

消失無蹤的“萬國球坪”


洲頭還有一個“萬國球坪”,是專供在長的外國人打球、跳舞、休閒、娛樂的地方,佔地五六畝,四周用鐵絲網圍著,網上掛著“華人與犬勿入”的牌子。球坪內建了洋樓、舞廳、各種小球場。

那時河床很低,湘江水位在洲岸以下的日子多。每當星期天或聖誕節的時候,在長外國人的遊艇、小輪船都雲集在“萬國球坪”岸邊,以美國、德國、英國人最多。他們在球坪內打球、跳舞、下棋、玩牌,飲酒划拳,吼聲震天。

有時球滾出鐵絲網,就拋銅板過來,要過路的中國人把球拋進去。有時借酒發瘋的水兵出來追逐洲上種菜的中國婦女,當時在菜地裡勞動的菜農聯合起來,拿起竹竿、扁擔一齊追打。這些水兵遭到幾次痛打後,不敢再出來搗亂了。

該坪在1950年前就被拆毀,現在連痕跡都無法找到了。

水陸洲中部的外國建築


水陸洲中部的亞細亞、美孚洋行,是美、英、德設立的主要儲存和轉運石油、煤油的基地。洋行的辦公地址設在河東大西門一帶,新中國成立後收歸我國所有。20世紀70年代,這個洋行成了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的辦公場所,至今院內還有一棟小型洋房,就是當時美國人建造的。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陳先樞供圖

在離美孚洋行以北大約一華里的地方,原有5棟兩層樓的樓房,那是外國傳教士和神父居住的地方。當時每個神父各居一棟,最早是意大利傳教士,後交美國人接管。1962年,水陸洲修馬路時拆除一棟,現在還能看到4棟。

在湘江一橋南支橋北側有棟綠色屋頂的方形樓房,這裡曾經是長沙海關,凡進出口貨物都要在這裡辦理有關手續。該樓房前有兩間崗哨房,中間有一個很寬的碼頭直通江邊,湘江漲水季節,輪船可以直接進入,停靠在碼頭上。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陳先樞供圖

從海關再往北大約100米處,便是水上工人文化宮。在它的西面靠河邊原有一棟日本領事館的建築。該館於1962年建水陸洲公園時拆除,拆除時領事館前的地面上還殘留了一截日本人當時升旗的旗杆。

再向北不遠處有一棟鵝黃色的洋房,洋房周圍是鐵柵欄,這是當時的英國領事館,最早是德國商人居住,後交英國人接管。館前也豎有旗杆,是英國人升旗的地方。該洋房建於1919年,拆於1995年。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陳先樞供圖

如果說自1904年長沙開埠通商以後,大西門、小西門、太平門一帶是各國列強瘋狂掠奪湖湘人民財富的據點,那麼風水寶地——水陸洲就是他們居住享樂的大後方。

官僚、買辦蜂擁而至


舊中國的官僚、買辦亦蜂擁而至。舊中國封建軍閥、地主、官員、買辦與洋人互相勾結,除了將霸佔的土地廉價轉賣給洋人外,還在水陸洲這塊寶地上營造自己的安樂窩。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唐生智公館舊影 翻拍自《長沙橘子洲》

洲頭有張家公館,是一個張姓師長建造居住的,曾經是橘洲紙廠工人住宅區。在洲頭南面有唐生智三姨太的公館,因主樓建了一個八角樓亭,人們又稱它為八角樓,曾經是省供銷社的食用菌實驗場和辦公地。在洲中部的肖家臺地段有朱家公館,將軍廟地段有羅家公館,由紳士羅先凱營建,後來的水陸洲完小就是利用羅家公館改建而成,如今都已拆除。

號稱“租界”的牛頭洲


長沙洋人聚居之處,主要在水陸洲中之牛頭洲,因此這裡號稱“租界”,洋樓林立,警戒森嚴。洋人成為這片沙洲的主人,每逢節假日,洋人集聚洲上,尋歡作樂。一時之間車馬喧騰、行人接踵,其繁華的程度不亞於市井。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1911年長沙湘江橘子洲遠景 圖源/《老照片中的長沙》(陳先樞\梁小進著)

英國太古集團董事長斯威爾1911年從湘江東岸和江中拍攝了兩張橘洲景觀照,一遠一近。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又名水陸洲的橘子洲,浮臥於湘江中流。洲上綠樹環繞,古木蔥蘢,菜圃漁村點綴其中,一些屋舍以及新建的西方建築也依稀可見。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1911年橘子洲近景 翻拍自《老照片中的長沙》(陳先樞\梁小進著)

而寬闊的江面,清波盪漾,環繞著橘洲,婉約深情。洲旁停靠著不少船隻,更有一艘艘木船揚著白帆,輕輕駛過。那時,外國來長沙的官員、商人與傳教士等已經聚集於此,在這裡建造房屋,設置機構,開始生活與辦公。

洋屋、洋人和平民百姓


據洲上一個叫羅四爹的老人回憶,原來和他在一個隊上做事的,住在橘子洲69號已過世的王祥生老人,是民國二十五年(1936)出生,王的父親到橘子洲幫一個有錢人看守“洋屋”,那人是個大地主,在礦山入了股,當時花了4000塊光洋買了這棟“洋屋”,因為姓李,所以這裡又稱為“李公館”。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橘子洲上整修後的紅房別墅,前身是民國期間的外僑別墅

李姓大地主城裡還有十幾個鋪面,花高價買下這座“洋屋”,是因為洲上涼快,夏天住著舒服,“洋屋”被其當成了“避暑山莊”。羅四爹說,王家住的橘子洲69號,就是原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李公館”的雜物間。

但在洲上許多居民眼中,不只記得這些洋房、洋人,更多的,還是住在洲上的平民百姓,種地種菜的、打魚的、划船的,江上時常響起的號子聲,更是動聽。


洋人扎堆的橘子洲

橘子洲上的平民百姓 *陳先樞供圖

原來的橘子洲頭也沒有現在這麼寬,但草木很高,也很多。清代郭焌《橘洲賦》中雲:“樹垂垂以交,路冥冥忽開。”“岸多結網之漁人,簷有負暄(曬太陽)之老父”,“十字街頭,半雜鄉城之語”,與此番情景很接近。

美國人愛德華·蓋利克,1937-1939年在長沙雅禮中學任英文教師,後來在回憶錄中描述橘子洲上洋人的生活雲:“那群做生意的外國朋友是一個使人意氣消沉的群體。他們侷限於一個遠離長沙的沙洲……在俱樂部打牌,和同伴喝酒。他們成為笨拙而自大的外國異類,同時又很有錢,彼此影響,很容易酗酒、好色。他們的傭人,一週的工錢是2美元,還得忍受主人用蹩腳的英語的辱罵,或在很多傭人面前的大聲呵斥。這些生意人過著安逸奢侈的生活,樂而忘返。”

據說德國商人韓利生也在水陸洲上建有別墅,後來成了橘洲紙廠的辦公樓。他在中國主要從事顏料生意,他的公司在河東太平門一帶,上下班有專用艇接送過河。他還在水陸洲娶了一個老婆,叫曹遠霞。曹與韓生了一個小孩。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通知他回國,他帶著孩子離開了中國,曹未能同行。

1949年,長沙解放,洋人遂遷離橘子洲。

END

  • 本文摘自《長沙橘子洲》(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8月出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編輯 | 城小憶(微信號:chengshijiyiwh)。文中標題、圖片為編者所加,未註明出處圖片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