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andMe宣佈放棄NGS業務,很意外麼?

生物探索

昨晚,小編朋友圈被一條消息刷屏,“23andMe放棄NGS檢測技術,希望專注於核心業務”。在創始人Wojcicki看來,NGS確實火熱,但測序信息非常複雜。23andMe提供的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結果非常清晰的產品。既然市場上已有更昂貴的疾病特異性檢測可供選擇,他們就不去“雞蛋碰石頭”了。

23andMe宣佈放棄NGS業務,很意外麼?

在近日《華爾街日報》舉辦的WSJD Live大會上,23andMe的創始人Anne Wojcicki(安妮·沃西基)承認,公司已經停止了NGS檢測方面的工作,辭退了一個科學家團隊和一個高管。她指出,與目前的檢測相比,NGS更加複雜和昂貴,NGS檢測市場仍處於“嬰兒期”,公司更願意專注於其“核心業務”。

那23andMe的“核心業務”是什麼呢?即基於SNP(基因組水平上由單個核苷酸的變異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態性)技術的,對人體基因組的65萬個位點進行檢測,形成大規模的、自願的群體遺傳學採樣及基因組分型工作。

1

走大眾消費之路,基因檢測就夠了

在Anne Wojcicki看來,下一代測序(NGS)確實火熱,但這些測序信息非常複雜。如果解讀結果表明你患乳腺癌的機會是5%,你會怎麼辦?這是一個非常複雜且尚未明確的問題。

而23andMe提供的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產品,這意味著他提供的結果需要非常清晰。既然目前市場上已經有更昂貴的疾病特異性檢測可供選擇,所以他們就不去“雞蛋碰石頭”了。

說到23andMe的檢測技術,這裡不得不提一下。

23andMe帕金森病研究社區主管、明星科學家Paul Cannon教授曾在專訪中表示:公司產品是基於SNP(基因組水平上由單個核苷酸的變異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態性)技術的,對人體基因組的65萬個位點進行檢測,這也是測序技術(不是NGS哦)上的一個里程碑,單一核苷酸多樣性構成了不同個體的多樣性。

SNP的優勢在哪裡?筆者以時間質譜分析法為例。該方法是利用樣品分子在電場中的飛行時間與分子的質荷比成正比的原理,通過檢測樣品分子的飛行時間,測得分子量,推知SNP位點。據悉該項基因檢測準確度是99.7%,比基因芯片的準確度高很多,成本上比二代測序低。SNP分型檢測技術具有準確率高、靈活性強、通量大、檢測週期短、成本低;數據分析優勢快捷、準確、標準化的優勢。

2

“兩頭賺錢”的商業模式

23andMe有幾個大金主,包括Google、Facebook等等,所以資金實力相對比較充足,但是乾的一直是燒錢的事,而不是僅僅依賴於技術驅動型的一家企業。

從創建之初,23andMe就設立了兩組不同的業務線:一是面向對個人消費者銷售其基因服務,二是將消費者基因數據彙總出售給藥物研發或生物科技公司。

一開始,23andMe這種“兩頭賺錢”的方式引起了業界的擔憂,但從最近的調查看,23andMe似乎進入了良性循環。

一方面,2013年因被FDA叫停個人基因分析業務之後,23andMe開始進入公眾視野。99美元的DNA檢測試劑盒使它獲得了很多人的信息,於是掌握了大量基因組信息的它自然也就走上了出售信息的道路,這和Google的思路其實是一樣的。如今,23andMe已經用各種手段悄然擁有了120萬份完整數據,包括已經測序的基因組及用戶資料,這些數據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查到。

另一方面,23andMe是個性化醫療行業中的一員。2006-2007年,一批充滿激情的創業公司湧現,他們承諾能夠提取客戶DNA,生成個性化的醫療報告來幫助客戶們瞭解潛伏在基因中的健康風險,但他們也因為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而不幸身亡了,只有23andMe成為這批創業公司中的唯一倖存者。

3

生存之道:患者同意=Money!

23andMe宣佈放棄NGS業務,很意外麼?

2015年,燒了近10年money的23andMe終於邁出了大膽的一步,啟動了藥物研發項目組(therapeutic group),與製藥巨頭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基因泰克用6000萬美金置換其3000名帕金森患者的數據;協議允許輝瑞公司訪問其80萬基因數據。

延續Facebook與Google商業模式,23andMe提出的新願景是改變傳統藥物研發模式,即“讓患者參與藥物研發”,構建“製藥烏托邦”的場景——大藥廠為患者開發治療方案,患者為藥廠提供研究需要的數據。

4

回首10年“坎坷之路”

Anne Wojcicki,Google的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前妻,1996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生物系;2006年,她成立了23andMe,致力於祖源分析和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序列分析。

如今,中國每年有數百家打著“基因檢測”旗號的公司誕生,也有數十家默默地離去,能持續燒錢且生存期在5年之上的基因檢測公司屈指可數。10年前,大眾對基因認知遠不及今天,拓展基因檢測的業務難度更是坎坷。

在2003年,第一個人類基因組檢測的費用可是高達27億美元,而23andMe的初始定價是999美元且一路下降,如滴滴、優步進入市場時一樣放肆“燒錢”。在2013年11月,美國FDA由於尚未制定相關標準,叫停了23andMe根據基因信息向用戶提供健康指導的服務,23andMe的檢測費用更是降低到了冰點,只要99美元。

23andMe宣佈放棄NGS業務,很意外麼?

Anne Wojcicki和前夫布林

在這期間,Anne Wojcicki個人生活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她的婚姻生活被好朋友插足,在與丈夫布林分居兩年後,選擇了離婚。

不過,女強人的內心就是比常人強大。Anne Wojcicki並沒有放縱自己、坐以待斃,而是努力工作,積極地向FDA證明23andMe是值得信賴的;並將公司的工作重心從診斷轉向預防,通過收集檢測服務獲得的數據,制定潛在的治療方案,將23andMe打造成“個性化醫療領域的Google”。

終於到了2015年,FDA總算是批准了23andMe對某些疾病基因測序的市場許可,儘管部分業務還是被限制了,但至少得到了FDA的認可,23andMe也趁機推出了其他新業務。

緊接著,23andMe宣佈獲得1.15億美元投資,公司估值高達11億美元,成為了一家“獨角獸”公司。

5

願景:集全球科學家的力量,篩選出高相關性疾病位點

從上述的分析我們顯而易見,十年來23andMe的核心業務是一次大規模的、自願的群體遺傳學採樣及基因組分型工作,是很多製藥公司和基礎科研實驗室夢寐以求的資源。

而這種資源,並不是哪家公司用“昂貴”的新技術就能大規模推動的,畢竟“燒錢”也是一種能力。23andMe的價值,應該不僅僅在檢測服務上,其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在數據上。

現在,大數據時代並未真正來臨,它只是閃開了一點點門縫,露出了一點點微光而已……不過,在大數據時代裡,個人是沒有隱私可言的。

如果23andMe收集的這些分型數據和相應臨床性狀的數量足夠多,質量足夠好,那麼毋庸置疑,越是厲害的大數據手段,越是可以從裡面淘到一些金子般的位點,並進一步推動某些藥物的開發進展。

未來的業務或許正如Anne Wojcicki所期望,利用23andMe的基因數據庫,集全球科學家的力量進行大規模研究,篩選出高度相關性的疾病基因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