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甩賣房產自救 折價200萬仍無人問津

14日晚間,上海三毛公告稱,撤銷於2018年4月起在深交所掛牌的兩宗房產出售交易。公告披露稱,截至1月3日,兩處房產掛牌未能徵集到意向受讓方。公司決定終止掛牌出售事宜,並從交易所撤銷該掛牌。

上市公司甩賣房產自救 折價200萬仍無人問津

據早前公告披露稱,該項目位於深圳市海王大廈13B、13C,面積分別為130.32平米和121.2平米,賬面原值分別為136.4萬元和126.8萬元,評估價格為980.93萬元。從公司下調後的掛牌價格來看,出售均價在3.9萬元/平方米。首次掛牌交易價格為1177.11萬元,後因交易市場不活躍,經公司內部決策將掛牌價格調整至980.93萬元,但至今仍無人問津。

上海三毛還公告稱,公司目前仍有一處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房產項目處於掛牌中。

自2018年四季度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甩賣房產或資產,公告均表示此舉是為優化資產結構或提高運營效率等。而在主營業務之外,甩賣房產似乎成為美化財務報表的一種常見手段。但與此同時,多家上市公司此舉也被交易所發函質詢。

2018年10月,萊茵體育曾公告稱計劃出售位於杭州的47套物業,擬定出售價格約2.8億元;

國元證券公告稱計劃出售位於上海的四套住宅,轉讓價格約為3541萬元、中原證券計劃出售位於北京鄭州等地11處房產,合計評估價格為6835萬元。

2018年12月初,三變科技公告稱,曾掛牌出售多宗房產,也同樣遇到了無人問津的局面,並折價掛牌再度出售。華伍股份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將位於豐城市河洲街道的閒置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地面建築物房產以合計3146萬元的價格轉讓。

2018年12月末,浦發銀行掛牌14宗房產,轉讓底價為6190萬元。該14宗房產均為國有資產。

2018年12月末,電廣傳媒在出售一宗2億元畫作被問詢後,直接取消該筆出售,並將所持武漢一宗用地,以10.50億元價格轉讓給迪馬股份,其中股權轉讓價格6.09億元,債權轉讓價格4.41億元。

業內分析師認為,近年來樓市的快速發展,使房地產成為市場可靠的“投資品”。房地產的升值,使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賣房迅速獲取大量流動資金,不僅可以快速增加淨利潤、美化報表,對於一些主業不振的上市公司來說,賣房產甚至可以讓企業“轉危為安”。

但也有房地產業內人士向中國網地產表示,目前樓市整體環境並不是很好,多家房企在四季度集中“出貨”,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達成意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