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者還能撐多久?從溫州炒房團的沒落看樓市變革,還能買房嗎?

炒房者還能撐多久?從溫州炒房團的沒落看樓市變革,還能買房嗎?

現在還有炒房者嗎?按照一些專家的意思可能現在沒有炒房者了,因為調控效果達到預期,所以連調控都可以退出了。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講到,炒房已基本消失,因為各種限購限貸限價讓炒房者早就不存在了,所以也就沒必要再調控。

不可否認,隨著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越來越深入人心,執行越來越嚴厲和徹底,房子迴歸居住屬性的呼聲越來越高,炒房者這個歷史上特殊群體也到了一個特殊的關口。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曾經風靡一時的溫州炒房團到底去哪了?如今他們又有怎樣的境遇呢?好像最近討論溫州炒房團的文章也多了起來。前幾天,諸葛找房看到中國經濟週刊報道,雖偶有散兵遊勇依然“戀戀樓市”,但素來抱團的溫州人更多地選擇了“退隱”江湖。

炒房者還能撐多久?從溫州炒房團的沒落看樓市變革,還能買房嗎?

這幾天又有廣州PLUS報道,《溫州炒房團:從身家過億,到如今負債累累!》文章內容大概主題內容就是,一個家庭炒房的興衰史。小C目睹了溫州炒房團的興起和衰落,也目睹了家庭資產從過億變成了負債累累。

至於文中說溫州炒房團當年的輝煌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但我想重點說的是,他們最終的下場是什麼?經過一番熱炒之後的溫州又當如何?

該文章寫道,炒房,慢慢就掏空了溫州實業的根基。炒房這件事,只要有資金,就能迅速開始倒騰掙錢。而認真發展企業,不僅要考慮技術更新換代,還需要擔心市場風向轉變,難度大了很多。辛苦一年賺的利潤往往還不夠炒賣一套房來的多。慢慢,做實業的溫州人少了,投機的溫州人多了。

炒房者還能撐多久?從溫州炒房團的沒落看樓市變革,還能買房嗎?

這會導致什麼後果呢?經濟學家楊偉民表示,這會對實體經濟造成擠壓。辛辛苦苦幹一輩子的製造企業,不如在北上廣深買一套小房子。中國經濟壓力大是因為消費下降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高房價。就連人民網也表示,高房價極大地提高了產業發展的要素成本,並且讓發展實業變得“不划算”,樓市不能成為“麻煩製造者”。

這是歷史的必然,在那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已經很瘋狂,特別是在溫州等地炒房團的示範效應下,幾乎到了全民炒房的地步。可是,當溫州炒房團的光環散去,炒房者的命運又當如何呢?廣州PLUS文章是這樣說的,各地調控等政策的出臺,使得炒房團被深度套牢。

斷裂的資金鍊,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席捲了整個溫州,拋房還貸,豪車甩賣,企業主跑路,炒房客跳樓,整個溫州陷入了慘淡的愁雲。如今的溫州,越來越難以支撐浙江鐵三角之一的地位了。

炒房者還能撐多久?從溫州炒房團的沒落看樓市變革,還能買房嗎?

雖然不能把溫州實業的沒落全都歸為炒房,但是炒房確實極大影響了實業的發展和創新,炒房如果快進快出還好說,就怕貪婪,可是進去了大多數都身不由己,最終折戟其中。前期炒房退出的可能如今早就命運大轉,可是盲目跟風的多數還是以慘敗收場。小C說今生今世都不敢買房,反而一個個勸,房價是會跌的,泡沫是會破的。可見,溫州這場炒房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變化,無疑也給他們留下了陰影,到如今再炒房有點害怕了,甚至還要勸別人別買。

該如何看待溫州炒房團的消退?其實這也給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過度炒作終有暴露的那一天,溫州的興衰也印證了沒有永遠的房價上漲,更沒有一成不變的操作邏輯,如今的房地產市場早就發生很大變化,調控也在與時俱進。自從房住不炒出來那一刻,官方的態度就發生了改變,絕不希望再炒房。

炒房團的消失與存在都是時代的產物,並非房地產不行了,也不是不適合投資了,更不是還像過去專家吹的那樣,房價還要讓它大漲。一定要跟著政策走,而房子的居住屬性越來越被認可,買房大都用來自住,兼顧投資,但炒房行為早就失去了土壤。現在的溫州投資客都比較理性,而且嚴格調控下的限制也多了,為投機賺錢這單一目的買房的人,肯定是少了。如今的投資買房很多也會兼顧需求。

炒房者還能撐多久?從溫州炒房團的沒落看樓市變革,還能買房嗎?

所以,不是不能買房,更不是說不允許投資,只是大肆炒作房地產已經沒有了空間,當然並非說炒房者完全消失,只要房住不炒定位沒變,打擊炒房的任務就沒有完成。買房可以,但你要知道自己的需求,特別是囤房的意義到底還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