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火箭炮:對我來說精度不重要,反正你逃不出我的火力!

【巴克豪斯】

陸地猛獸:它被譽為“平民原子彈”;喀秋莎的“怒火”無人能擋。

喀秋莎火箭炮:對我來說精度不重要,反正你逃不出我的火力!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俊俏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陽光。”這首著名的《喀秋莎》是一首二戰時期的蘇聯歌曲。2015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了盛大的紀念衛國戰爭70週年紀念活動。在這場活動中,中國三軍儀仗隊踏著整齊的步伐,高唱著喀秋莎這首歌參加了此次活動。當眾多的俄羅斯民眾,尤其是一些二戰老兵在聽到這首歌之後瞬間勾起了老兵們對那段崢嶸歲月的回憶。但小編今天要與大家聊的並不是這一首歌曲,而是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對我來說精度不重要,反正你逃不出我的火力!

喀秋莎火箭炮又名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一種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規模投入使用生產的自行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與其他的火炮相比,它擁有無與倫比的覆蓋打擊能力,這種多軌火箭炮能夠迅速的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敵方陣地。不過喀秋莎也並非現代武器那般的精準,它的精準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雖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他價格便宜,便於生產,所以前蘇聯在二戰時期大量的生產了卡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對我來說精度不重要,反正你逃不出我的火力!

1941年7月14日,德軍中央集團軍先頭部隊佔領了蘇軍戰略重鎮奧爾沙,並且利用繳獲的蘇聯列車由從後方向前線補給物資。下午兩點左右,一陣突如其來的咆哮聲嚇住了正在忙碌的德軍,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頓猛烈而又密集的炮火,把車站的德軍以及他們的物資和列車全部炸上了天,這一陣短短的炮擊瞬間打亂了德軍的陣腳,他們也很迷惑,究竟是什麼樣的火炮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傾瀉如此多的彈藥?一時間德軍上下迅速對這一神秘武器迷惑不已。直至莫斯科會戰期間,德軍才第一次繳獲了這一種裝在卡車上的火箭炮。而他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對我來說精度不重要,反正你逃不出我的火力!

蘇軍喀秋莎火箭炮正式型號為MB-13,BM-13是一種多軌道的自行火箭炮。由汽車部分和發射部分組成。汽車部分則是採用常規卡車的底盤,發射部分由滑軌床,炮架,迴轉盤,底架,瞄準裝置,發射裝置等組成。

他共有八條發射軌道。可以一次齊發16發132mm口徑的火箭彈,最大射程8.5千米。裝填一次齊射所需的彈藥大約需要五至十分鐘,而一次齊射僅需要七秒至十秒左右。它既可以單個發射,也可以部分連射或者是一次齊射。這一種火箭炮火力兇猛,殺傷範圍大,能夠做到覆蓋打擊,特別適合打擊或者消滅敵人密集的部隊群,壓制敵火力和摧毀敵方工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喀秋莎火箭炮:對我來說精度不重要,反正你逃不出我的火力!

早期的喀秋莎火箭炮並未裝配在卡車上。直至1943年以後生產的火箭炮幾乎全部採用以通用GMC卡車為底盤的火箭炮。1943年2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蘇軍的1500多門喀秋莎火箭炮在戰鬥中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時的蘇軍,為了對付德軍的堅固火力點,蘇軍便將不久前研製成功的m-31-4火箭炮投入了戰鬥。m-31-4火箭炮是一種固定簡易的火箭炮,其發射的是m-31 310mm火箭彈,而這一種火箭彈是一種超口徑火箭彈,它的戰鬥部口徑足足有306mm,而後部發動機也有152mm。其戰鬥部重達28.9kg,其威力完全可以摧毀德軍的堅固火力點。

喀秋莎火箭炮:對我來說精度不重要,反正你逃不出我的火力!

1944年蘇軍火箭炮兵為了適應這種巨大的火箭彈對喀秋莎做了一定的改進,也就是後來的“安德柳沙”12聯裝自行火箭炮。這一款安德柳沙自行火箭炮布達佩斯,布拉格,柯尼斯堡和柏林等城市攻堅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對柏林的戰役中,威力巨大的安德柳莎火箭炮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柏林國會大廈附近的一些建築物包括整個街區幾乎快被安德柳沙火箭夷為平地。

由於這一火箭炮在前線作戰中具備很強的作戰能力,前線部隊對這種火箭炮的需求也越來越強。蘇軍甚至還在三輪摩托車和摩托雪橇上製作了一種奇特的十二聯火箭炮,不過這一火箭炮的穩定性實在是太差了所以也並沒有進行批量生產。

蘇聯一共生產了11000門各類型火箭炮。其中有3374門是被裝載卡車上的。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已經擁有七個火箭炮師,11個火箭炮旅以及38個獨立火箭炮營,而蘇軍的火箭炮部隊直至戰爭結束已經成為炮兵中最具威力的部分。

喀秋莎火箭炮:對我來說精度不重要,反正你逃不出我的火力!

在我國抗美援朝時期,喀秋莎火箭炮也在戰場上對我軍提供了巨大的幫助。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正式爆發,在這場戰役中,美軍共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駕次,對我軍兩個連堅守的大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了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鬥激烈程度尤為罕見,特別是炮兵的火力密度已經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我方陣地山頭甚至被美軍炮火削低了兩米。而我軍也毫不示弱,我軍15軍集中了44門重炮和一個卡秋莎火箭炮團的兵力對其進行了猛烈的炮火還擊。這場戰役也進行得十分慘烈,但最終以美軍為首的聯軍部隊傷亡2.5萬人結束,我軍大獲全勝,在這場戰鬥中我軍也湧現出了一大批戰鬥英雄。

喀秋莎火箭炮:對我來說精度不重要,反正你逃不出我的火力!

​結語

雖然喀秋莎火箭炮這一武器並沒有現在武器的那樣先進,精益求精。但是這種以覆蓋性打擊為主的武器卻是二戰時期最為有效的武器之一,由此也創下了令人震驚的戰績,與之對戰的敵人也感受到了這一火箭炮發出怒吼時的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