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礦業市場信心或將充分點燃


2019,礦業市場信心或將充分點燃

圖一:2010年以來全球有色金屬領域各商品勘探投入變化(百萬美元)


2019,礦業市場信心或將充分點燃

圖二:2016年以來全球有色金屬領域勘探投入區域變化(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S&P Glob

2019,礦業市場信心或將充分點燃

2014年以來全球主要金屬礦產領域的併購金額變化(億美元) 數據來源:S&P Global Mark

編者按 2018年全球礦業市場表現“差強人意”,供需雙雙低迷,主要商品價格震盪回調,礦業公司業績改善步伐減緩,資本市場對礦產資產追逐顯著降溫。同期,全球礦業資本支出大幅反彈、勘探投入增幅超過20%,行業併購迎來大爆發、併購金額增長超過40%,顯示出礦業公司對中長期發展的樂觀預期未改。展望2019年,全球礦業市場仍將維持緊平衡格局,整體形勢較2018年或有改善,但受到宏觀領域風險衝擊與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影響,市場波動將加大、商品分化將加劇。]

2018年全球金屬產量增長勢頭放緩,再生金屬市場表現低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十種有色金屬合計產量達5688萬噸,同比增長6%。此外,有色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有色品種礦產端產量增速遠低於精煉金屬產量增速,表明主要品種對外依存度仍在攀升。

受到主要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2018年全球金屬礦產品需求走勢分化,表現整體不及預期。

2018年全球金屬礦產品市場整體依舊處於短缺狀態,但在供需兩端雙向微調影響下,多數產品的短缺程度有所緩解。

截至2018年11月末,紐約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合計金庫存延續下降趨勢,維持在2016年下半年以來低點,銀庫存則有顯著增加。

1 企業經營改善減緩,資本市場熱度回調

2017年全球礦業公司迎來久違的業績爆發,但進入2018年後,隨著主要商品價格震盪趨弱,礦業公司業績改善逐顯乏力。

2018年上半年,全球前十大礦業公司(非能源類,下同)合計營業收入略高於上年全年的一半,同比增速則較上年腰斬。前三季度累計,十大礦業公司中已公佈相關經營數據的六家企業合計營業收入較2017年同期增長10.7%,總量僅佔到去年全年的80%。就利潤而言,上半年十大礦業公司合計淨利潤達到189.3億美元,略高於上年全年的一半,但同比增速不到上年五分之一。前三季度累計,十大礦業公司中已公佈相關經營數據的六家企業合計淨利潤較2017年同期下降2%,其中淡水河谷淨利潤大幅下滑、加拿大黃金公司由盈轉虧成為主要拖累。考慮到進入第四季度後主要商品價格維持年內低位,預計2018年全球礦業公司收入及利潤增長均將大幅放緩。

2017年下半年之後全球礦業新一輪擴張態勢已基本確立,全年資本資產僅萎縮2%。2018年全球礦業領域資本支出在連續五年的萎縮之後實現增長。上半年,前十大礦業公司資本支出合計為149.8億美元,規模較2017年同期增加30%,總量佔到上年全年的55%。前三季度累計,十大礦業公司中已公佈相關經營數據的六家企業合計資本支出較2017年同期增加6.9%,其中淡水河谷由於資本支出高峰已過,前三季度支出規模同比回落超過20%成為拖累。另外,從各企業資本支出情況來看,處於第一梯隊的國際礦業公司(必和必拓、力拓、嘉能可)投資擴張意願相對強烈,資本支出增長最為明顯。在當期經營業績向好及對未來市場持續樂觀的支撐下,預計2019年全球礦業領域資本支出仍將維持較高增速。

2017年,礦業資產在資本市場經歷了一輪爆炒,眾多企業市值較前期翻番。隨著流動性收緊及市場風險偏好下降,2018年礦業資本市場顯著降溫。截至11月末,全球前十大礦業公司合計市值為3480億美元,總量較2017年末縮水四分之一。其中,前四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和嘉能可)合計市值佔比接近70%。從2018年以來各公司的股價表現來看,嘉能可、紐蒙特礦業及泰克資源等四家公司年內累計股票跌幅均在20%上下,而加拿大黃金、墨西哥銅業和自由港股價跌幅接近40%。2018年,淡水河谷累計股價漲幅超過10%,成為資本市場表現最為亮眼的公司。力拓和必和必拓必拓的股價波動相對較小,這也反映出市場對兩家國際一流礦業公司地位的高度認可。

2 勘探投入加速增長,銅金領域持續擴張

得益於2017年礦業公司經營的實質性改善,2018年全球勘探預算投入大幅增加。

標普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有色金屬領域勘探投入為101億美元,規模較2017年增加20%。在納入統計的1741家礦業公司中,55.4%的企業2018年增加了勘探支出預算,其中金額增加較多的礦業公司包括紐蒙特礦業公司、艾芬豪礦業公司、嘉能可等。基於勘探投入與工業金屬價格指數之間的變化關係測算,標普預計2019年全球有色金屬領域勘探投入將增長15%左右,規模達到2014年以來新高。

在有色金屬領域中,黃金長期是最受關注的資產。標普數據顯示,2018年黃金領域勘探投入為48.6億美元,金額較2017年增加15.7%,規模佔到行業投入的一半以上。銅是全球有色金屬領域勘探投入的第二大品種,2018年投入規模預計為20.7億美元,金額較2017年增加超過20%,規模佔到行業投入的五分之一以上。此外,包括銅在內的基本金屬2018年勘探投入預計為30.4億美元,規模較2017年增加接近20%。主要商品中僅有鈾品種勘探投入規模較2017年有所下降,這與近幾年市場形勢持續低迷有很大關係。

過去兩年,一些新興礦業國家先後調整政策礦業,帶動全球礦業勘探區域佈局出現變化。其中,2018年拉丁美洲地區勘探投入為27.4億美元,儘管規模同比增長12.7%,但佔全球總投入的比例降至28.4%,終結2012年以來的持續抬升勢頭。在穩定的礦業政策和成熟的礦業資本市場幫助下,2018年加拿大超過非洲成為全球勘探投入的第二大地區,規模達到14.4億美元、增速超過20%,佔全球總投入的比例升至15%,達到過去六年最高。此外,2018年澳大利亞、非洲、美國的勘探投入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主要地區僅有東南亞勘探投入較2017年萎縮,側面反映出市場對該地區未來礦業前景的擔憂。

3 行業併購迎來爆發,中資熱情顯著下降

2017年全球金屬礦業市場併購陷入金融危機以來低谷,2018年市場迎來爆發。

標普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全球金屬及礦產領域(不包括油氣)併購事件涉案金額(已公佈)合計905.2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超過40%,預計全年接近1000億美元,將創2013年以來新高。其中,全球有色金屬礦產領域(剔除鋼鐵、煤炭)2018年併購金額為533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超過10%。大型礦業公司(力拓)的業務佈局持續調整及煤炭價格維持高位,是過去兩年該領域併購爆發的主要推手。

鑑於商品的特殊性,黃金一直是全球有色金屬礦產領域併購的熱點品種。標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黃金領域發生的併購事件涉案金額,合計佔全球有色金屬礦產領域併購總金額的20%,且這一比例在2010和2015年一度達到30%。2018年,黃金依然是全球有色金屬礦產領域併購的第一大品種,截止11月末併購涉案金額累計109.8億美元,佔同期全球有色金屬礦產領域併購總金額的21%。銅是全球有色金屬礦產領域併購的第二大品種,截至11月末併購累計涉案金額佔同期全球有色金屬礦產領域併購總金額的20%,主要併購案包括紫金礦業收購加拿大Nevsun資源、哈薩克斯坦礦業收購俄羅斯Baimskaya項目、OZ礦業收購澳大利亞Avanco資源等。

全球第一大黃金公司巴里克收購蘭德黃金資源公司是有色金屬礦產領域最大的收購案。與前兩年中資企業成為全球金屬及礦產併購市場的絕對主角不同,2018年中資企業併購熱情顯著降溫。截至11月末,在已明確交易金額大於1億美元的項目中,僅20%的買方為中資背景企業,這一比例相對於2017年的超過30%大幅下降。

機構預期2019年金屬礦產品價格跌多漲少,整體下行壓力大於向上支撐。截至2018年11月末,彭博與標普對國際金融機構有關商品價格預測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略微看好銀、錫、銅等品種,不太看好鈷、鋅、鉛等品種,且市場將整體呈現前高後低的變化趨勢。就具體價格而言,預計2019年國際市場銅均價為6650美元/噸,金均價為1270美元/盎司。

從中期市場走勢來看,國際機構較為看好銀、銅,基本看平金、鋁、錫,而看空鐵礦、鋅、鉛、鈷、鉬等品種。統計數據預計,2021年金價為1318美元/盎司。

4 未來市場謹慎樂觀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弱化,仍將是2019年礦業市場改善的最大阻力。

2018年下半年之後,全球金屬礦業市場步入階段性調整期。受到全球經濟增長複雜性加大、不確定性增多衝擊,需求增長前景顯著弱化,主要商品價格開始震盪回調,礦業公司業績改善步伐減緩,資本市場對礦業資產追逐顯著降溫,令行業回暖前景蒙上陰影。

2018年市場供給端增長放緩,需求端增長也遠不及預期,供需基本面對市場的支撐顯著減弱。

中國消費全球一半以上的金屬礦產品,中國經濟形勢是影響全球礦業市場的核心。

2019年美聯儲加息步伐將大概率放緩,減輕美元指數的上行壓力、降低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風險,也將最終作用於金屬礦產品市場,減輕價格和需求的下行壓力。不過,儘管2019年全球礦業市場供給端整體仍將保持偏緊的狀態,但隨著上游資源領域部分改建擴建項目陸續投產,隨著中游冶煉領域環保約束減輕,供給端對市場向上的支撐預計將略弱於2018年。此外,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非常規”調整,仍舊是2019年全球礦業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

綜合來看,2019年全球礦業市場仍將維持緊平衡格局,整體形勢有望較2018年輕度改善,但受到宏觀領域風險衝擊與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市場波動也將加大,且隨著不同品種供需形勢變化的差異,商品間分化將進一步加劇。(王之泉 鹿思珩)


分享到:


相關文章: